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脑溢安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脑溢安对体外培养促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作用,旨在进步阐明脑溢安的脑保护机制。方法:从新生3d大鼠海马中分离神经干细胞,按不同培养方法进行分组,加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为空白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脑溢安血清为实验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正常血清为对照组。加入含50mL/L脑溢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天和第7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计数Nestin,NF-200,GFAP,04四类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培养的第2天,空白组Nestin阳性细胞最多,占数细胞总数的96.1%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8~11倍,其次是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glialfibrillery acidic protein,GFAP)、04细胞,NF-200细胞最少,仅占细胞总数的3.83%;实验组以NF-200阳性细胞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2.83%,分别为空白组11.3倍和对照组的1.2倍,其次是GFAP细胞,但较对照组少。培养的第7天,空白组仍以Nestin阳性细胞为最多,其他三类细胞与第2天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仍以NF-200为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3.85%,其次是GFAP,04细胞,Nestin细胞最少。培养7d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4.85%)与对照组(1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04,P&;lt;0.05)。结论:脑溢安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及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脑溢安的保护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方法获取10~14d的海马神经元,将含药血清加入到培养液中,4小时后建立95%N2+5%CO2混合气体急性缺氧模型。胎盘兰染色细胞计数并做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酶法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NO的含量。结果发现,离体条件下脑溢安可显著增强海马神经元的活性,降低其凋亡率及死亡率;提高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及NP的含量,且成量效比例关系。以上结果提示,脑溢安在体外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清除自由基.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溢安颗粒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溢安组。采用Roeenberg方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12h,1,3,5,7d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各组的nestin表达。结果:脑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增多,ld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维持到第7天,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海马、皮质区,且脑溢安组与模型组1d前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3d后各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3.081,8.034,5.833,P&;lt;0.05~0.01);nestin蛋白表达有相同趋势。结论:正常脑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被激活增殖。中药脑溢安能维持促进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因子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BDNF mRNA)的分布以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 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内注入Ⅶ型胶原酶0.4u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原住杂交法观察脑出血后2、6、12h和l、4、7d共6个时间点BDNF mRNA的表达变化.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脑内皮质、海马、纹状体等处有BDNFmRNA的表达。脑出血后2h上迷部位BDNFIrIRNA的表达增高,但血肿中心区域未见表达信号,6h后上述部位表达信号继续增强,ld后达高峰,4d后表达开始减弱,7d后其表达水平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4d后BDNFmRNA阳性细胞数量厦表达水平降至基础水平。两者的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其中在6h、1d,4d3个时间点上,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BDN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脑溢安对谷氨酸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医平肝熄风,凉血泻火治法的抗神经损伤机理。方法:建立谷氨酸致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并用脑溢安含药血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阻滞剂PD98059进行干预,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活化的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水平及上清液LDH活性。结果:脑溢安含药血清能上调谷氨酸损伤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ERK水平,下调JNK水平,PD98059能阻断脑溢安对受损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以平肝熄风、凉血泻火为主要治法的脑溢安含药血清对谷氨酸致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与MAPK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脑溢安上调ERK表达,下调JNK表达,促进细胞生存。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脑溢安能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分离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移入厌氧培养箱培养18h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血清组及含脑溢安血清组。正常组为同一批正常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组将正常培养的细胞放入厌氧培养箱内培养18h;正常血清对照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加5%正常血清后,放入厌氧培养箱中培养18h;脑溢安血清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加5%脑溢安血清后,放入厌氧培养箱内培养18h。结果与结论:缺氧培养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数量减少,其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增强,而脑溢安血清能明显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数量,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P<0.05)。说明脑溢安血清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脑溢安能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分离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移入厌氧培养箱培养18h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血清组及含脑溢安血清组。正常组为同一批正常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组将正常培养的细胞放入厌氧培养箱内培养18h;正常血清对照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加5%正常血清后,放入厌氧培养箱中培养18h;脑溢安血清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加5%脑溢安血清后,放入厌氧培养箱内培养18h。结果与结论:缺氧培养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数量减少,其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增强,而脑溢安血清能明显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数量,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P〈0.05)。说明脑溢安血清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溢安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脑溢安对体外培养促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作用,旨在进步阐明脑溢安的脑保护机制。方法:从新生3d大鼠海马中分离神经干细胞,按不同培养方法进行分组,加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为空白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脑溢安血清为实验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正常血清为对照组。加入含50mL/L脑溢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天和第7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计数Nestin,NF-200,GFAP,O4四类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培养的第2天,空白组Nestin阳性细胞最多,占数细胞总数的96.1%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8~11倍,其次是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glialfibrilleryacidicprotein,GFAP)、O4细胞,NF-200细胞最少,仅占细胞总数的3.83%;实验组以NF-200阳性细胞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2.83%,分别为空白组11.3倍和对照组的1.2倍,其次是GFAP细胞,但较对照组少。培养的第7天,空白组仍以Nestin阳性细胞为最多,其他三类细胞与第2天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仍以NF-200为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3.85%,其次是GFAP,O4细胞,Nestin细胞最少。培养7d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4.85%)与对照组(1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4,P<0.05)。结论:脑溢安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及促进神经细胞存 相似文献
9.
背景:实验小组前期研究发现孕鼠宫内缺氧可刺激胎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缺氧6 h时增殖达高峰,在9 h也表现增殖,但能力开始下降.而缺氧达12 h时即表现为坏死或凋亡,但随缺氧天数的延长及时段的不同,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又如何?目的:进一步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当归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治疗组.孕14 d开始将当归组与缺氧组孕鼠置于三气培养箱中,制作缺氧性脑损伤新生鼠模型,此前1 h分别给于当归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缺氧,余同缺氧组.孕鼠分娩后立即取新生鼠大脑组织,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缺氧组新生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相应对照组增加;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小.②当归治疗组新生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相应缺氧组减少;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大.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缺氧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以及导致神经元的减少;当归注射液可减弱由于缺氧导致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可缓解神经元的减少,提示当归可能对缺氧大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缺氧损伤对神经干细胞活力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类型,MTT、LDH等方法比较缺氧培养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缺氧培养1、2、4、6、8 h后神经元分化的比率.[结果]新生大鼠海马可分离出的大量细胞Nestin染色阳性,证实为神经干细胞,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类型;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培养6 h后神经干细胞MTT值由缺氧前0.368±0.104降至0.268±0.071(P<0.05),LDH漏出量由缺氧前10.369±0.379 unit/(ml·min)增加到13.987±1.240 unit/(ml·min)(P<0.05);神经元的分化比率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大鼠海马内提取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缺氧培养6 h后可以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短时间缺氧培养对细胞分化的类型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电针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应用BrdU/NeuN、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第4、7、14天时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第4、7、14天3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均有BrdU阳性细胞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在第7天达高峰;电针组第7天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电针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在7天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后第4、7和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损伤可诱发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少量的新增殖细胞可以向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分化;电针可以促进脑缺血后细胞增殖作用并可激发新增殖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分化,而对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体外某些外来信号的调控和诱导下,神经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成与受体部位细胞类型与构成相似的细胞群体,使其更容易掺入靶组织,并可满足移植所需的细胞数量,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率。目的:验证白细胞介素1β在低氧环境下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法:分离孕12d胎鼠中脑组织,培养神经干细胞、传代并鉴定。将鉴定后传代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按分组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和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白细胞介素1β培养基;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和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诱导分化,诱导分化9-11d后行小鼠抗大鼠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结果与结论: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尤其是低氧+白细胞介素1β组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突起数目更多,且长度更为延长。孕12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可以在体外培养传代、并能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低氧环境或低氧+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下,分化率均高于常氧组,其表型更成熟。说明在低氧或低氧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下,可明显促进中脑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按5mg/kg、10mg/kg腹腔注射GB,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单标、双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区(SGZ)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皮质BrdU+/nestin+(聚蛋白)、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
结果:HIBD后BrdU+、皮质BrdU+/nestin+、BrdU+/NSE+、BrdU+/GFAP+细胞数增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GB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GB低剂量组。
结论:GB能提高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可以促进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损伤对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FPI)后对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8周龄人胎儿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SD大鼠制作FPI模型.于伤后2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5-溴脱氧脲嘧啶(BrdU)的HNSCs,1周和4周后处死大鼠,邻片行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 HNSCs移植后1周可见BrdU阳性细胞向周围迁移,且BrdU/MAP-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 GFAP双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BrdU阳性细胞迁移的范围更广,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脉络丛和微血管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rdU/GFAP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MAP-2双阳性细胞。结论 HNSCs能存活于损伤区域,移植后逐渐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且易被内皮吞噬细胞吞噬。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外伤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不同数量移植神经干细胞的疗效是否存在不同,并找出受伤后进行干细胞移植的适宜量.方法 成年大鼠制成脑外伤模型在伤后24h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量分别为20万,100万,200万.伤后1 w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伤后1 w,接受100万单位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与损伤组以及其他治疗组(20万,200万)相比呈现明显的运动功能改善.结论移植量并不是越大越好,中等量移植效果比较理想,是适宜的移植量.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缺血脑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及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颅热凝闭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阻(MCA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缺血后用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的神经细胞。选用“大椎”、“百会”行电针干预,采用BrdU免疫组化观察脑缺血后第3d、7d、14d与21d四个不同时相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质、齿状回、纹状体和SVZ均有BrdU阳性细胞,其中第7d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P〈0.01);而且电针组在不同时相的细胞数量均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或P〈0.01)。结论:缺血可激发相关脑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电针可起到促进作用,推论这种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缺血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应用督脉电针和游泳训练后,研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方向。方法:复制并评价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督脉电针组、脊髓损伤+游泳训练组、脊髓损伤+督脉电针+游泳训练组(n=15),检测各组1周、2周、3周、4周、5周5个时间点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 scale)。结果:各治疗组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NGF表达水平提高(P0.05);脊髓组织GFAP表达水平下降(P0.05);提示游泳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NGF表达水平提高(P0.01),脊髓组织GFAP表达水平下降(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游泳训练和督脉电针对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联合应用督脉电针与游泳训练后,神经干细胞分化方向得到控制,使脊髓组织NGF表达增强,GFAP表达被抑制,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持续反应性增生,减少胶质瘢痕组织生成,促进神经环路重建。 相似文献
18.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 ,当归对神经再塑过程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 )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体重 170— 2 0 0 g ,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 (n =2 5 )和当归治疗组 (n =2 5 )。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 ,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 ,剂量为 5 g/kg。测定其中 10只动物的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分别在再灌注后 1d、2d、3d和 7d取材 ,观察大脑表面的血管形态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脑片NCAM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损伤组 4个时间点相比 ,当归治疗组的rCBF显著增加 ,颞叶皮质NCAM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 :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 ,当归能显著促进NCAM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目的:观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和分化。方法:从新生昆明小鼠海马取材,采用机械分离法对原代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采用机械法复合酶消化法对原代细胞进行传代,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荧光行巢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从新生小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形成克隆球的能力,克隆球呈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分化为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着自我增殖和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