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胆管囊腺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6岁。入院前 1周B超检查发现左肝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10cm× 3cm ;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可见多个高回声乳头状突起 ,大者约 3cm× 1cm ;胆总管扩张 ,直径约 2cm ;未见实体回声。肝脏CT扫描提示 :左肝内胆管瘤样扩张 ,局部隆起约 4cm×1cm ;胆总管扩张。肝功能检查 :总蛋白 61.8g/L ,白蛋白 3 3g/L ,总胆红素2 6.4μmol/L ,间接胆红素16.7μmol/L ,碱性磷酸酶 113U /L ,谷氨酰转肽酶2 11U /L。术前诊断为左肝胆管囊状扩张症 ,行胆总管探查 ,术中探查见左肝外叶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 12cm×10cm× 5cm ,内触及多个…  相似文献   

2.
患者1 女性, 43岁, 因"右上腹隐痛半个月"于 2021年10月19日收入赣州市肿瘤医院。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 既往有乙肝病史, 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HBV-DNA 6.8×103 U/ml, 甲胎蛋白17.9 μg/L(正常值范围:0~7 μg/L), CA19-9 37.41 U/mL(正常值范围:0~27 U/ml), 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肝可见最大径4.8 cm的占位;肝穿刺活检报告为低分化腺癌, 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21年11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肝总动脉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右肝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数枚肿大淋巴结, 质地中等, 肝脏中度硬化, 左肝体积较小, 右肝可及最大径约5 cm的肿块, 边界尚清;先行骨骼化清扫, 其中在沿胆总管-肝总管左缘向上清扫至左肝蒂下方区域时出现胆漏, 仔细分离后发现局部有一根直径0.3 cm的胆管, 其前壁已被剪开, 有胆汁溢出, 用小圆针的针鼻一端经胆管裂口伸入探查, 向右可进入肝总管, 将肝总管前壁顶起, 向左通向尾状叶(图1A、1B), 用6-0 不可吸收线间...  相似文献   

3.
《中华外科杂志》2022,(6):628-629
患者男性, 55岁, 因"发现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4个月,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4周", 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21年6月29日收入我科。患者5个月前出现腹痛、腹胀, 并逐渐加重, 2021年2月28日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内肿块, 考虑为肝癌;2021年3月1日在该院行上腹部MRI检查, 提示肝内肿块, 肝癌。曾被收入我院介入科, 结合患者情况, 如行右半肝切除, 切除后余肝体积不足, 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大, 符合TACE联合仑伐替尼的治疗指征, 遂分别于2021年3月11日、2021年4月22日、2021年5月31日于我院介入科接受TACE治疗, 期间联合口服仑伐替尼。患者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 未正规治疗。无长期吸烟、饮酒史。患者父亲有肝癌病史。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9 g/L, 白细胞计数4.4×109/L, 血小板计数212×109/L;甲胎蛋白498.30 μg/L, 癌胚抗原1.64 μg/L, CA19-9 80.31 U/ml;ALT 10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7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不适,呈钝痛,可耐受,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甲胎蛋白462.0μg/L,肝功能正常;行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最大径0.8 cm,考虑为肝癌。于2017年4月12日在当地医院行肝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5岁,学生,上腹部饱胀不适2年余,加重20天于98.9.18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消瘦,颌实下及右胁软骨弓处可见明显隆起,压之隐痛不适。实验室检查:Hb120g/L;AKP251μ/L;抗─HBS阳性;AFPO.3μg/L。B超示:肝右叶体积正常,左肝增大,左肝内叶见约94X77mm强回声四块,境界尚清晰,内部结构欠均匀,中肝静脉绕行。CT示:左肝叶内段见最大截面10×8×8cm较低密度影,增强示边缘稍有强化,其内密度稍增高,印象:左肝叶内段占位(肝细胞腺瘤或肝母细胞瘤),常规准备于98.10.7在全麻下行常温下肝门阻断左半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总结肝脏良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共对11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术(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1.7岁).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伴不周程度肝硬化;结肠癌术后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5例(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巨大肝血平滑肌脂肪瘤1例.肿瘤最大径2.1~12.0 com,平均5.8cm,所有肿瘤均位于肝左外叶(Ⅱ、Ⅲ段).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平均147 min.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无输血,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9 d.结论 对于位于Ⅱ、Ⅲ段的肝脏肿瘤施行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8岁,中学生.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并发热3 d,于2008年5月2日入住消化内科.上腹部CT平扫认为肝右叶占位并破裂出血,增强后考虑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血管瘤并出血.上腹部MRI考虑为肝母细胞瘤.AFP检测阴性,既往无肝炎病史.谷丙转氨酶400 U/L,谷草转氨酶313 U/L,总胆红素23.9μmol/L,结合胆红素9μmol/L.经对症治疗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2008年5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肝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第Ⅵ段下方,行第Ⅵ段楔形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示:肿瘤10.5 cm×10 cm×6 cm,切面有一7 cm×4 cm×9 cm暗红色出血区,周围可见灰色边界.镜下见结节中央大片坏死及多灶性坏死.坏死周边部分区域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含2~3层细胞,局部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示:CD34(+++).其余细胞空泡变性明显,亦可见小梁状排列.最后诊断:肝细胞腺瘤并出血.2009年2月随访时行上腹部CT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 ,30岁 ,右上腹部隐痛不适 5个月余 ,无发热寒战 ,无恶心呕吐 ,无黄疸。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及 ,腹部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总胆红素 1 2 μmol/L ,直接胆红素 3 μmol/L ,白蛋白 42g/L ,AFP(- ) ,CEA(- ) ,CA1 9 9(- )。B超示肝脏第Ⅳ段有一直径 4cm大小肿块。CT示左肝第Ⅳ段有一直径 4cm大小类圆形略低密度灶 ,界限清 ,增强后轻度强化 ,提示左肝实质性占位病变。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肝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左肝第Ⅳ段有一部分突出肝表面的囊性肿块 ,界清 ,囊壁厚完整。离肿块边缘 2cm完整切除左肝肿块 ,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1岁.因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20 d,于2010年12月24日入住我科.超声显示肝门部有一5cm×5 cm×5 cm大小肿块,侵犯右侧肝管、左肝管、右门静脉、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压迫肝中静脉起始部和右肝静脉,但未压迫肝后下腔静脉.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分别增至575.5 μmol/L、267.2 μmol/L、190.3μmol/L、323 U/L、111 U/L、159 U/L和39.6 g/L.血清CA19-9和CEA浓度分别为1000 ng/L和200 ng/L.腹部增强CT显示肝门部肿块并肝内胆道梗阻,向双侧肝管扩展,侵犯门静脉右支和左门静脉起始部(图1).MRCP图像表现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ET确诊无腹膜腔、肺、骨转移.为减轻黄疽和改善肝功能,经皮双侧肝脏胆道引流24 d后,总胆红素降至113.9 mmol/L,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前CT容积评估预留肝容积占全肝的43%.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10d”入院,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AFP:79.5μg/L,B超及CT提示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疑原发性多发性肝癌。术中发现:肝呈小结节样改变,右后叶可触及肿瘤,左内叶未触及明确肿瘤,结合术中B超定位,右后叶及左内叶分别有直径约3cm及2.5cm的占位。术中右肝动脉及门静脉暂时性阻断10min左右,行左内叶及右后叶第7段跳跃式肝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上腹疼痛1月余,CT检查发现左肝占位10多天"入院。患者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内叶查见一约1.6 cm×1.5 cm大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欠清,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内叶有一直径约1.6 cm低密度影,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表现,符合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遂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结节性肝硬变伴重度慢性间质性肝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相似文献   

13.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MVA)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以C臂CT动脉灌注成像评估消融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47例肝癌(63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C臂CT引导MVA治疗,于消融后即刻行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成像判断消融范围,记录技术成功率,比较消融后即刻C臂CT与术后24 h内增强CT所示消融灶最大横径和纵径。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63个病灶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MVA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消融术后即刻C臂CT测量消融灶最大横径和纵径分别为(3.44±0.95)cm和(4.13±1.01)cm,术后24 h内增强CT显示最大横径和纵径分别为(3.46±0.95)cm和(4.14±1.02)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例发生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积液量均100 ml),6例发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术后1个月,38个2.50 cm病灶完全坏死(38/38,100%);25个≥2.50 cm病灶中,24个完全坏死(24/25,96.00%)。术后随访6~25个月,仅2个病灶局部进展(2/63,3.17%),其余病灶未见进展或复发征象。结论 TACE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安全有效;C臂CT灌注成像可准确评估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8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病变10 d"于2007年6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AFP:880.08μg/L.上腹部CT示肝S5、6、7段见一肿物影,大小约9 cm×12.7 cm,门静脉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脾体积超过7级,提示肝右叶巨大型肝细胞癌并门静脉右支癌栓形成,脾大.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0岁 ,因直肠癌 (距肛缘 3cm)在外院行Miles手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腺癌侵及肠外脂肪 ,未见肠周淋巴结转移” ,术后行盆腔放疗 1次。术后 5个月行肝、盆腔CT检查 ,未见复发与转移灶 ;术后 9个月再次行肝脏CT检查 ,发现右肝后叶有 3cm× 2cm大的类圆形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见肿块无明显强化 ,怀疑直肠癌肝转移收入我院治疗。入院后行肝脏B超及外周血癌胚抗原 (CEA)检查 ,B超示右肝后叶上段占位 ,CEA 13 .8μg/L ,考虑为直肠癌肝转移。但为了治疗转移癌和明确肝转移范围 ,按Seldinger法行肝转移癌的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化疗…  相似文献   

16.
<正>病例患者女,19岁,患者自诉偶感膝关节疼痛,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无心慌心悸,无进食后饱腹感。患者于2015年3月行体检,结果提示:血生化:谷丙转氨酶77 U/L,谷草转氨酶48 U/L,碱性磷酸酶172 U/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326 U/L,尿酸860μmol/L,甘油三酯4.97 mmol/L;甲肝,乙肝,丙肝抗体阴性。B超提示:肝肿大,弥漫性肝占位,最大一枚约9.3 cm×5.4 cm。CT提示(见图1):肝脏体积增大,密度减低,低于脾脏密度,肝实质内件多枚大小不等结节状,团块状稍高密度影,最大病灶最大径约  相似文献   

17.
患者,66岁.自诉食欲减退伴消瘦6个月,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夜尿增多症状,无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中央沟消失,左侧可触及结节,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tPSA 1.82μc,fPSA 0.38μg/L,f/t 0.21,睾酮3.78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10.82 μg/L,糖类抗原19~9 679.30 U/ml,铁蛋白413.20μg/L,糖类抗原72~4 11.33 U/ml.泌尿系B超检查:左肾及左输尿管积水,左肾集合系统分离约4.7 cm,左输尿管明显扩张,最宽处约2.0 cm;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6.3 cm×6.0 cm×5.0 cm,内可见一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质,CDFI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向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壁延续,相应区域膀胱壁明显增厚.下腹部及盆腔增强CT检查:膀胱直肠陷窝内占位,最大截面积5.7 cm×5.0 cm,考虑前列腺癌累及膀胱及精囊;左输尿管中段旁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转移淋巴结;左肾盂及左输尿管明显扩张,左肾皮质变薄.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右侧第8、9肋骨局限性骨质代谢异常增强,考虑骨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黏膜光滑平整,三角区明显隆起,高于后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分别于前列腺左侧叶和右侧叶穿刺8针.术后病理检查镜下见癌细胞具有丰富的泡沫状胞质,染色淡伊红或透亮,胞质内含有空泡,核质比例很小,细胞核小而深浓染,呈圆形,偶见核分裂象.腺体密集聚集呈腺泡样,形成腺体较小,混杂在良性大的腺体之间,基底细胞消失,呈浸润性生长,腺腔内可见深粉染的分泌物.病理组织学诊断:(双侧前列腺)腺癌(泡沫状腺体型),Gleason2+3=5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K7(+),CEA(±),PSA、P504S、34βE12、p63、S-100、CK20(-).术后因患者经济拮据,仅口服比卡鲁胺50mg/d,未进行药物去势及手术治疗.随访1年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1岁。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 2个月入院。有乙肝病史 3 0年 ,无临床症状。查体 :T 3 7.1℃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肝脾未触及 ,未扪及腹部包块 ,肝区无叩痛。化验 :肝功正常 ;AFP 5 .18μg/L ,CEA 2 .12 μg/L ,X线胸片阴性。彩超示肝右叶见 7.1cm× 4.0cm大不规则低回声光团 ,CDFI示其内线状彩色血流 ,RI 0 .67。CT :示肝右叶椭圆形低密度影 ,边缘模糊 ,增强无明显强化。故以“肝实质占位 (良性可能 ,不排除恶变 )”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Ⅴ、Ⅷ段 ,侵及Ⅳ段和胆囊 ,约 8cm× 7cm× 5 .5cm大 ,无包膜 ,边界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较大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08年5-11月我科共收治4例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均〉5 cm,最大肿瘤为10 cm×8 cm×8 cm)。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中2例介入治疗前曾接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NP方案+恩度),2例曾接受普通化疗,均因无法耐受化疗反应转而寻求介入治疗。对4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侧TACE,术后3~7天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均于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4例患者均接受2次TACE+RFA联合治疗,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第2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均未见残存肿瘤组织征象。经2次TACE+RFA联合治疗后随访至本研究结束6~12个月,影像学随访示局部射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直径〉5 cm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2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3个月余”于2018年8月10日收入我科。患者3个月前体检时发现甲胎蛋白升高,行上腹部MRI检查提示肝占位,考虑为血管瘤,未予特殊治疗。2周前,患者于外院复查甲胎蛋白>1210μg/L,行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占位,由肝右动脉供血,考虑为肝癌,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乙肝病毒携带史42年,未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余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