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郝秋彦  曹相勋  辛军 《河北医学》2003,9(3):230-232
目的:观察分析了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皮肤缺损创面38例应用胸部或腹部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7—8d断蒂。结果:断蒂后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带蒂腹部皮瓣,由于有许多缺点及不便,所以现已较少应用。这些年,我们将带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基础上[1],又对皮瓣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使带蒂腹部皮瓣即薄,又可在5~7天断蒂,并且能自身封闭皮瓣床,不须植皮,临床应用19例,总结报道如下。皮瓣设计与手术操作将已选择欲做腹部皮瓣的手或腕部创面的大小,形态画成图样,按传统皮瓣在同倒下腹部适当部位,设计皮瓣大小、形态及蒂部走行,方向和长度,如图1,AB为常现皮瓣的蒂,虚浅为皮瓣的长短、大小、形态,然后选择蒂部的一端(A点或B点)如以A点为…  相似文献   

3.
吴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009-1013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成活和断蒂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作为实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制作背部随意皮瓣,分别注入脂质体包裹的PcDNAVEGF165(目的基因组)、PcDNA(空白质粒组)、NS(生理盐水组)。术后3d断蒂,断蒂后7d处死大鼠观察:(1)断蒂后各组皮瓣成活率比较。(2)取皮瓣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检测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3)取皮瓣组织标本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4)取皮瓣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目的基因组皮瓣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两对照组,平均血管数目明显多于两对照组,目的基因组皮瓣远端血管数目多于近端,免疫组化染色深度明显高于两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可见VEGF基因转染组有新生血管形成,内皮细胞内可见较多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合成代谢旺盛。结论:局部注射VEGF基因后可以增加缺血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成活率,缩短带蒂时间,是一种相对简单、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改进与临床应用二院手外科夏双印关德宏吕松岑传统的腹部带蒂皮瓣,经常修复手部创面,但由于皮瓣常较厚,甚至臃肿,常规需3周断蒂;皮瓣供区创面需它处中厚皮片覆盖,造成使用不便,尤其臃肿,临床现已较少应用。1990年我科[1]开始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bFGF)对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SD♂大鼠,普通级,随机分成3组:Ad-bFGF目的组、Ad-GFP对照组、PBS对照组,每组10只。于大鼠背部设计2cm×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术后4d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成活面积,检测bFGF表达情况,计算血管密度。结果目的组皮瓣的成活率、血管密度和染色深度均较两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Ad-bFGF基因治疗能够促进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6.
带蒂皮瓣早期断蒂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晶  谭志军 《黑龙江医学》2002,26(3):178-178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早期断蒂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皮温计和临床观察方法监测带蒂皮瓣转移血流变化 ,提出带蒂皮瓣早期断蒂的客观指标。结果  14例病人其中断蒂前无并发症 10例 ,分别在术后 6~ 8d断蒂 ;断蒂前有并发症 4例 ,术后 9~ 13d断蒂 ,断蒂后均 10 0 %成活。结论 皮瓣移植 5~ 7d断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该院接诊的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病患72例,利用投掷子法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A、B两组各36例.A组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与腹部带蒂皮瓣手术治疗方案,B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情况,比较皮瓣断蒂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皮瓣存活率为94.44%,比B组的69.44%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皮瓣断蒂时间为(21.9±2.8)d,明显比对照组的(28.6±2.24)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皮瓣感染率为2.78%,较B组的11.11%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手及前臂软组织烧伤缺损病患进行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可显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缩短皮瓣断蒂时间,减少皮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6例,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筋膜蒂皮瓣组和腹部带蒂皮瓣组各组为88例。筋膜蒂皮瓣组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腹部带蒂皮瓣组则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筋膜蒂皮瓣组有屈伸功能受限5例、有耐磨程度感觉5例;感觉恢复优47例、良31例、差10例。腹部带蒂皮瓣组有屈伸功能受限12例、有耐磨程度感觉57例;感觉恢复优0例、良14例、差74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患者为170例,出现筋膜蒂皮瓣坏死现象4例,腹部带蒂皮瓣坏死2例;皮瓣成活伤口愈合状况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患指行筋膜蒂皮瓣术组术后在整体外观、耐磨性及屈伸功能等方面,恢复状况与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组相比,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其中坏死皮瓣6例,经过换药并行植皮,恢复效果良好。结论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腹部带蒂皮瓣成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7年2月,选择20例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挤压伤8例,热压伤8例,电烧伤4例,单纯皮瓣修复10例,皮瓣+植皮修复10例,腹部皮瓣蒂部、皮瓣边缘缝合部位、皮片移植区全部应用VSD敷料覆盖,皮瓣蒂部放置负压引流管2-3条,持续负压吸引,术毕无需纱布覆盖包扎,术后10-21天断蒂,比常规断蒂时间3-4周,缩短了1-2周.结果:20例腹部带蒂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淤血肿胀现象,10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6例皮瓣蒂部皮肤出现红肿渗液,予以换药处理.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皮瓣,促进腹部皮瓣血运建立,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以及缩短断蒂时间.  相似文献   

10.
带蒂脐旁轴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临床应用朱世泽,邱承志,吴友谊,刘祖民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脐旁轴型皮瓣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常有外形臃肿、断蒂时间长等缺点。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只含薄层皮下脂肪组织,修复后外观良好,断蒂时间明显缩短,已被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任意型皮瓣断蒂最佳时间及方法改进,为皮瓣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白小猪3只,设计任意型皮瓣12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个。于术后第2天开始连续检测皮瓣中点微血流灌注情况,第5天开始行断蒂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筋阻断法,实验组采用预置蒂部手术缝线法,分期结扎阻断,并检测阻断过程中及断蒂后2d内微血流变化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任意型皮瓣形成后,微循环血流随时间延长而增加,2~3d内微循环血流增加显著,3d达到术前水平,3d后呈平台状,5d后微循环血流略高于术前水平,并有缓慢增加,但5d与7d比较血流增加不显著。从开始断蒂训练至第8天断蒂,实验组微循环血流变化平缓,断蒂后微循环血流水平高,MDA含量低;而对照组微循环血流变化剧烈,断蒂后微循环血流水平低,MDA含量高。结论任意型皮瓣断蒂最佳时间为“平台期”后,应用预置蒂部缝线法分期阻断血运可以使皮瓣移植“软着陆”,皮瓣血循环动态地过渡到断蒂后期,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例,均获得成功。对肩胛皮瓣的应用解剖,手术方法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该皮瓣的特点及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热应激预处理缩短皮管断蒂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皮管的保护作用以及缩短皮管断蒂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Labrador犬为实验对象建立动物模型,行双侧下腹部皮管成形术,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进行自身对照,术后用红外线热疗仪对实验侧皮管局部加温进行热应激预处理,再分别延迟0 h、24 h、48 h、72 h、1周、2周皮管断蒂,对照侧皮管未经热应激预处理直接断蒂,每一时间段组各4只动物,断蒂7 d后观测比较两侧皮管存活情况,并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两侧皮管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相应动态变化.结果:实验侧皮管组织内HSP70表达阳性,以热应激预处理后延迟24 h及48 h断蒂皮管的表达最强,对照侧则均呈阴性;24 h、48 h、72 h、1周和2周各时段,热应激预处理侧(实验侧)的皮管存活率大于对照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对皮管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皮管断蒂以后的存活率,缩短皮管断蒂时间,其机制可能与热应激预处理后皮管HSP70的诱导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Yi CG  Guo SZ  Zhang LX  Liu Z  Han Y  Xia W  Shu MG  Ai WB  W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7):473-478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中EPCs,利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体外转染EPCs,然后移植于裸鼠随意皮瓣,皮瓣早期断蒂。结果脐血中分离培养的EPCs表达CD34、KDR及CD133,VEGF165基因转染EPCs体外及体内检测均有VEGF165蛋白的表达。转染VEGF165基因的EPCs组和EPCs组移植裸鼠皮瓣后,EPCs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中,与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7 2% ±2 8%、60 3% ±2 1%、34 2% ±1 8% (P<0 05 ),而且前二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 05)。术后第7d时三组皮瓣中的EPCs密度分别为136个/mm2 ±10个/mm2、75个/mm2 ±6个/mm2、0个/mm2 (P<0 05 ); 第11天时EPCs密度分别为305个/mm2 ±26个/mm2、199个/mm2 ±18个/mm2、0个/mm2 (P<0 05)。结论脐血中的EPCs体外培养后移植体内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而转染VEGF165基因的EPCs具有更强大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带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带蒂皮瓣急症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②方法 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病人29例。③结果 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情况: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邻指皮瓣平均为7mm。④结论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多,各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梁卫中 《西部医学》2014,(8):1036-1037
目的 观察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6例膝部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5例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无明显挛缩,耐磨擦,小腿内侧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厚度适中,耐磨擦,对供区影响不大等优点,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继红  刘学政 《右江医学》2007,35(2):115-1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的含量。结果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随意皮瓣术后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表达及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60~80日龄),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24h和12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8mg·kg^-1·次^-1),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在大鼠背部肉膜下形成超长随意皮瓣。测激光多谱勒血流相对值(LDF)。术后第3天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检查,Western blot法检测皮瓣组织中M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水平。术后第9天统计皮瓣存活率。结果实验组(MT)表达水平(3.19±0.97)显著高于对照组(1.87±0.14)(P〈0.01)。实验组caspase-3表达水平(1.19±0.23)显著低于对照组(2.17±0.43)(P〈0.01)。实验组皮瓣的存活比率(69.08%±3.62%)显著高于对照组(60.15%±2.99%)(P〈0.01)。实验组LDF下降少,恢复快(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促进大鼠随意皮瓣成活,上调MT的表达水平及抑制皮瓣组织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