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复康胶囊对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肝复康胶囊灌胃给予,腹腔注射氨基半乳糖致小鼠肝损伤.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小鼠肝脏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给予肝复康胶囊(0.9、1.8、3.6 g/kg.d)可显著降低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并使肝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肝复康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肝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肝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20 mL/(kg·d)、清肝胶囊0.5 g/(kg·d)、1.0 g/(kg·d)、1.5 g/(kg·d)经口灌胃给药,1次/d,连用7 d,于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采用D-氨基半乳糖700 mg/kg腹腔注射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及观察肝脏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中高清肝胶囊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明显降低(P<0.05),CYP450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的清肝胶囊对由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YP450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齐墩果酸组。齐墩果酸组以300 mg/kg齐墩果酸豆油溶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的豆油灌胃,共2 d。末次灌胃给药后,模型组和齐墩果酸组按3 m L/kg剂量皮下注射CCl4原液,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小鼠,摘取肝脏,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的脏器系数及病理学改变。结果齐墩果酸能显著升高CCl4引起的SOD降低(P<0.05),降低CCl4导致的MDA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齐墩果酸组肝脏的脏器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减轻了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齐墩果酸对CCl4所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组分别给予HG颗粒高(9 g/kg)、中(4.5 g/kg)、低(2.25 g/kg)剂量及复方鳖甲软肝片(1.5 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次/d,10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HG颗粒组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HG颗粒具有保护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CCl4制成慢性肝损伤模型,克肝胶囊为治疗用药,观察肝功能、肝脏指数及肝组织病理等变化,以乙肝解毒胶囊作对照。结果:与乙肝解毒胶囊一样,克肝胶囊各剂量组都能显降低ALT、AST、肝脏指数、唾液酸和胶原蛋白含量(P<0.05或0.01);提高ALB、A/G(P<0.01)及改善肝脏病理。结论:克肝胶囊有抗慢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归软肝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参归软肝胶囊高(5.4 g/kg)、中(2.7 g/kg)、低(1.35 g/kg)剂量组。连续灌胃7 d,2次/d,于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各动物均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800 mg/kg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2,4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取肝脏匀浆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进行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参归软肝胶囊中、高剂量组可降低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肝损伤小鼠的ALT、AST、MDA水平,并能减轻肝细胞的病理损害。结论参归软肝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牛黄参胶囊对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牛黄参胶囊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BCG加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牛黄参胶囊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牛黄参胶囊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含量,提高肝匀浆SOD活性、降低MDA水平,且可抑制细胞毒因子TNF-α、IL-6的释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黄参胶囊对BCG联合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鬼针草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鬼针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鬼针草提取物低剂量10 g/(kg.d)、鬼针草提取物高剂量组20 g/(kg.d)5组。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为指标观察鬼针草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鬼针草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T和肝匀浆MDA含量,提高肝脏GSH-Px活性。结论鬼针草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灌胃50%酒精(12m L/kg)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不同剂量(100,300,500mg/kg)葛根复合胶囊(CCP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活动状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氧化应激参数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CCPL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并能显著升高肝脏中GSH-Px活性(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CCPL均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且具有量效关系,最大降幅为54.4%;其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护肝片效果相当。此外,CCP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有较强拮抗效应。结论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为以葛根为主要原料开发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膳食补充剂或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斐  竹剑平 《中外医疗》2008,27(25):30-30
目的 观察珍珠粉对小鼠酒精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食用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计算肝脏指数.结果 珍珠扮高剂量可使小鼠酒精肝损伤血清ALT、AST升高的水平降低,降低小鼠肝损伤的肝脏MDA的水平,提高SOD的活性,降低升高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王著差异(P<0.01).结论 珍球粉对小鼠酒精肝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合成的4-苯基卤代黄皮酰胺衍生物对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4-苯基卤代黄皮酰胺衍生物预防给药后观察其对CCl4和D-gal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结果4-苯基卤代黄皮酰胺衍生物可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TBIL、AST、AL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结论4-苯基卤代黄皮酰胺衍生物对CCl4和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石见穿水煎液对小鼠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作急性肝脏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质量系数以及体重增重等方面观察石见穿水煎液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石见穿水煎液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四氯化碳肝损伤后血浆中ALT异常增高;降低四氯化碳损伤后的肝脏质量系数,改善肝损伤小鼠体重增重。结论:石见穿水煎液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瘦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下降,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肝组织瘦素及OB-Rb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明显;OCT组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OCT组肝功能下降程度、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程度较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 OC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OCT通过抑制瘦素及OB-Rb的表达而影响TGF-β1水平,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S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治的ACLF患者102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PSS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PM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94,P=0.04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FIB、TSH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FIB、T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MAS联合MPSS治疗ACLF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和抗氧化酶等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定空白组、模型组、紫心甘薯总黄酮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00 mg·kg-1、200 mg·kg-1和100 mg·kg-1)和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150 mg·kg-1)。以10 mg·kg-1的0.1% CCl4花生油溶液造模,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紫心甘薯总黄酮组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SOD的活性为104.21±10.39,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70.97±13.52(P<0.01),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为2.20±0.08,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66±0.08(P<0.01),减轻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害。 结论: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7例乙型肝炎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Cystatin C水平,同时测其血清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L-Ⅳ)、层粘连蛋白(LN)等。分析血清Cystatin C与临床类型及HBV-DNA、HBV-M、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ystatin C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tatin C与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等不相关。结论血清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藤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腹腔注射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TCF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F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值升高,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 TCF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术植中逆行灌注对早期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门静脉。于移植术当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逆行灌注组的复温缺血时间(RW IT)显著短于非逆行灌注组(P<0.05),其手术后当日的血清AST、ALT和术后第1天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逆行灌注组(P<0.01);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清AST水平及第3、5、7天血清AST、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W IT缩短有利于减轻肝脏复温缺血损伤;逆行灌注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临床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乳酸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术后5d(T7)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时点W组的ALT、AST、TBIL均较C组低,其中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天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和厚朴酚组,模型组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和厚朴酚各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AST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肝脏MDA含量下降(P〈0.01)、SOD活性增强(P〈0.05或P〈0.01)。结论和厚朴酚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