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8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进行了补体水平检测,按临床类型和肾功能分组,将所得统计值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肾病综合证患者接受激素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型肾小球疾患总补体(CH_(50))均降低,尤以急性肾炎,肾病Ⅱ型及尿毒症降低显著,其下降程度与C_3下降平行,与C_4无明显相关,C_1q及B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接受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性患者中,CH_(50)和C_3均升高,尤以Ⅰ型肾病综合征升高更显著。提示肾小球疾病补体水平的改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采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提高血清补体水平,且临床症状改善,可为临床观察疗效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比浊法测定581名健康小儿尿溶菌酶含量,550名(95.0%)为阴性,31名(5.0%)阳性含量在0.6mg/L 以下,102例肾脏病患儿急性肾炎,单纯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者尿溶菌酶含量低于1.9mg/L,而肾炎性肾病,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不全的尿溶菌酶含量显著增高,50%高于1.9mg/L,且与尿素氮的增高基本一致,随肾功能恢复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我院内科肾病组及免疫实验室对1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CIC、CH_(50)和C_3测定的结果,按临床类型和肾功能分组,将所得统计值分别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肾病型患者或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患者CIC明显升高(P<0.01,0.05>P>0.01)。CH_(50)及C_3在本组患者中均不同程度下降,经t检验,CH_(50)下降以肾病型最为明显,C_3下降则以普通型最为明显。在讨论上述测定的临床意义后,作者认为,对有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肾炎患者,酌情应用免疫兴奋剂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我院内科肾病组及免疫实验室对1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 CIC、CH_(50)和 C_3测定的结果,按临床类型和肾功能分组,将所得统计值分别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肾病型患者或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患者 CIC 明显升高(P<0.01,0.05>P>0.01)。CH_(50)及 C_3在本组患者中均不同程度下降,经 t 检验, CH_(50)下降以肾病型最为明显,C_3下降则以普通型最为明显。在简要讨论上述测定的临床意义后,作者认为,对有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肾炎患者,酌情应用免疫兴奋剂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C_3与CH_(50)活性测定结果,并结合抗核抗体(ANA)和临床进行了分析。本组病例按活动期与缓解期,以及肾炎(42例)和非肾炎(19例)组比较C_3与CH_(50)活性增减。结果表明:活动期C_3与CH_(50)水平较缓解期均有明显降低(P<0.01),肾炎组C_3水平降低者与非肾炎组相比也有明显增多(P<0.01)。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C_3和CH_(50)含量进行测定,按活动期和缓解期;肾炎组和非肾炎组进行分析。活动期患者血清C_3和CH_(50)的水平较缓解期均有明显降低(P<0.001)。C_3<100u/ml者占90%,其中C_3<80u/ml者占77.8%。活动期CH_(50)<50u/ml者占80%。而C_3<50u/ml(小于正常之半)者有26.3%均伴有肾炎。肾炎组C_3水平较非肾炎组明显降低(P<0.001)。血清C_3水平降低对鉴别有无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了30例过敏性紫癜痊愈期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C_3、CH_(50)及淋巴细胞转换率等指标,并与发病初期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随病情恢复,大多数免疫指标(除C_3、CH_(50)外)均趋于正常。说明此病存在着一过性的免疫调节紊乱,在治疗上应致力寻求新的能够改善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用比浊法测定了581名健康小儿尿溶菌酶的含量,其中550名(95.0%)为阴性,仅31名(5.0%)为阳性,且阳性中绝大多数(93.5%)的含量在0.6mg/L以下,与国外及广州报道相一致。测定了102例肾脏病的尿溶菌酶含量,其中急性肾炎,单纯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出现溶菌酶尿的仅占0—20%,且含量不高,除合并肾功不全者外,均在2mg/L以下,血肾炎性肾病,慢性肾炎以及合并急、慢性肾功不全的病例出现溶菌酶尿的机率在50%以上,且其含量多显著增高,甚至达30mg/L以上,与血尿素氮的增高基本一致随尿肾功能恢复而逐渐下降。尿溶菌酶含量增高是近曲肾小管功能障碍的重要指征,因此尿溶菌酶的检测有助于肾脏病的鉴别诊断及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1981年6月~1983年1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54例(单纯型肾病33例、肾炎型肾病21例)进行了尿C_3、FDP及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①对小儿肾病综合征分型比较:尿C_3对单纯型肾病(33例中符合例数27例,符合率81.8%)和肾炎型肾病(21例中符合例数19例、符合率90.5%)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尿FDP及SPI对此二病诊断不如尿C_3。②对肾病综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肾穿刺活检50例成人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继发性为2.57:1。慢性肾炎最多,占总数58%,急性肾炎14%,LE肾炎占20%,居继发性首位,其它较少见。肾病理以局灶硬化最多(24%),膜性肾炎次之(18%)。各临床类型的肾脏病理有其一定特征。在原发性与继发性之间,贫血、γ球蛋白下降、C_3、CH_(50)及莫氏试验等的异常有显著差异。LE肾炎、急性肾炎伴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较多,前者血尿少,贫血重;后者血尿显著,贫血少。激素疗效以弥漫增殖性最差,膜性次之,微小病变型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5例病人脑脊液作了溶菌酶、CH_(50)、C_3的检测。脑脊液标本来自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6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颅内肿瘤5例,癫痫2例,脑外伤2例及非神经性系统疾病14例。通过实验初步观察,认为。 1.正常脑脊液中无溶菌酶、CH_(50)及C_3。 2.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溶菌酶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0例不典型的肾脏疾病患儿:急性肾炎患儿发生浮肿、血尿、蛋白尿持续时间延长伴有血胆固醇升高等临床表现,则不易与肾病综合征相鉴别。作者提出患儿的尿蛋白定量24小时<0.1g/kg体重,血清蛋白电泳基本正常有助于急性肾炎的诊断。另外,密切随访病程、肾功能及肾活检有重要意义。特殊类型的肾病如IgA肾病则更需依靠肾活检确诊。对继发性肾炎中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如病情来势凶险,很快进入肾衰,原因不明的发热、皮疹、溶血性贫血伴肾脏受损者,应及时检测血ANA为阳性,血C_3 CH_50下降等,肾活检起一定辅助作用。对肾脏病患儿需常规测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能达初步筛查乙型肝炎肾炎要求。强调了肾活检对鉴别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和9例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总补体活性(CH_(50)),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测定。转流15分钟后血清CH_(50)和C_3明显降低。阻断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没有导致CH_(50)和C_3进一步降低。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组术后即刻以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血清CH_(50)和C_3均无明显改变。体外循环组C_3术后24小时,CH_(50)术后48小时恢复术前水平。CIC在转流过程中以及术后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处理,CIC与CH_(50)和C_3之间无相关关系。提示转流术中血清CH_(50)和C_3降低不是由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而是激活消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6例狼疮性肾炎的分析,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_(50)、C_3、C_4)及血清生化学的改变与慢性肾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加上荧光抗核抗体测定、~(125)I-DNA 结合试验和皮肤狼疮带试验,可有助于早期诊断狼疮性肾炎。通过各种药物治疗,好转33例(72%),无变化9例(20%),死亡4例(8%)。本文认为皮质类固醇治疗狼疮性肾炎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儿肾脏疾病尿固体量的临床作用,本文应用埃尔玛临床折射仪对肾病患儿59例、急性肾炎6例和健康儿48例的尿固体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肾炎组、肾病组与健康组的尿固体量间有显著性差异,急性肾炎最低、肾炎型肾病次之、单纯型肾病稍降低。尿固体量与蛋白尿有显著性正相关,尿β_2微球蛋白阳性组的尿固体量增加,血生化检查以及动态观察12例肾病患儿的临床病情,表明尿固体量与小儿肾功能状况有关,最可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和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尿固体量检测简易、快速、准确,可作为小儿肾脏病辅助诊断和尿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WM)血清Ig、补体C_3、溶菌酶含量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测定,观察了血清及血中单克隆Ig(M-蛋白)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MM血清功能性Ig、C_3、溶菌酶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清CI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及M-蛋白对正常人淋转均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MM血清中某些免疫成分的异常可能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补体活性测定,发现研究组CH_(5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_3、C_4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40例肾脏病患儿血清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自由基清除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含量的改变,籍以了解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旨在探讨肾病、急性肾炎与自由基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20例,含肾炎性肾病3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9±3.2岁(3~12岁)。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为了探讨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简称FDP)与小儿肾小球疾病的关系,自1979年以来对105例小儿各型肾炎和肾病测定了尿FDP,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测定结果提示,急性肾炎的尿FDP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平行关系;单纯性肾病的特点是尿FDP多为零,即使有升高,其升高幅度也小,持续时间也短;在肾炎性肾病中,尿FDP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长;尿FDP随病情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51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活性(CH_(50)、ACH_(50))与补体成分C3、C4进行了检测,发现:各型肝炎的补体水平不同,将有助于肝炎的分型诊断和病情观察;C_4水平依次CPH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