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八纲辨证与六经理论的渊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三者内涵的分析,结合《伤寒杂病论》,阐明三者间的关系及应用。结果:八纲、六经是辨证之基础,医者临证,当首先厘清八纲,从整体上把握病情,然后再进一步明确其六经归属,最后以方证对应为原则遣方用药。结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当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说过"方证乃辨证的尖端",笔者临床多遵胡老之旨崇尚方证辨证,以经方为龙头,时方为龙体,必要时用后世经验用药以画龙点睛。如此辨证选方用药治病既有规范性又不失灵活性,验之于临证既有可靠的疗效又经得起重复性,现择取临证验案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说过"方证乃辨证的尖端",笔者临床多遵胡老之旨崇尚方证辨证,以经方为龙头,时方为龙体,必要时用后世经验用药以画龙点睛。如此辨证选方用药治病既有规范性又不失灵活性,验之于临证既有可靠的疗效又经得起重复性,现择取临证验案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郑亚琳  倪婧  高彦彬 《新中医》2018,50(9):230-232
正四逆散一方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组方虽简但配伍精当。关于此方证的病机讨论,历代医家多执不同意见,有热厥说、寒厥说~[1]等。笔者  相似文献   

5.
"六经为百病立法",类症辨析,首分六经;谨记条文,方证对应;深化理论,紧抓病机;洞察因果,移方易治;经时合方,唯效是务。六经辨证涵括八纲、脏腑经络、气血化生、气机升降等,又非上述任何一种可取代,乃具有自身特点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辨六经所属具有分型定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方证辨证源于《伤寒论》,其强调方剂与病证的高度对应,即所谓"有是证,用是方",是中医辨证方法化繁为简的集中体现。储全根教授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仲景学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勤于临床实践,学验俱丰,临证善用经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症,且将方证和药证紧密结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将储教授运用方证药证结合辨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温经汤化裁治疗经后腹痛案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著,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笔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其方辨证治疗内科杂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兹举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伤寒论》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寒热虚实辨病性、证候演变辨病势、脉证合参辨预后,这4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四逆散条文解读、组方分析及分享临床典型病案1则,浅谈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以方证对应为用药指征,强调主证的把握,证变方亦变,而不可拘泥于病名。笔者在经方运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把握主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现举临床验案二则,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参加临床工作多年,既往应用经方甚少,究其原因不能窥其奥妙,不敢用于临床。近年幸得伤寒名家杨育周教授悉心指导,受益匪浅。感若辨证精当,采用经方用于临床,取效颇捷,今举数例如下。1麻黄汤治疗呃逆案唐某某,男,71岁。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发热,恶寒,流涕,咳嗽症状,诊为感冒。予安痛定退热后患者出现呃逆,声频不能入睡且感心慌,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搏,以倍他乐克25 mg,每日2次口服,胃复安10 mg,肌肉  相似文献   

12.
临证治验3则     
刘毅  张淑芳 《河南中医》2004,24(8):59-60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内科急重症只要辨证得当,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列举数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魏文先 《河南中医》2006,26(9):9-10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药物简炼、效专力宏,疗效显著等特点,历来为医家所推崇。现举验案数例,以飧同道。1小柴胡汤治疗功能性低热患者,女,37岁。发热1年余,以下午为甚,体温在37.2℃~37.8℃之间,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恶风,恶心欲吐,纳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曾去多家医院查血常规、尿  相似文献   

14.
毛军民  连建伟 《河南中医》2008,28(11):25-27
全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三十余载,临证运用仲景方,化裁变通,紧扣病机,取效迅捷.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灸疗法治疗热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艾灸治疗热证的机理。认为艾灸治疗热证的机理为引热外出、引热下行、祛痰攻火、益气养阴清热。并介绍艾灸治疗乳痈、失眠、痄腮、潮热等热证病例四则。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为治疗元气不足、中气下陷的代表方。今举医案四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伤寒论》胃肠病方证的运用和药物配伍特点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对扩大胃肠病的临床治疗思路、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16-2517
文章对桂枝汤的方证关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微观层面上的机制被认识发现,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网络药理学等学科的技术综合研究桂枝汤方证关系是未来的方向,并认为利用这些技术沟通微观药效分子作用机制和宏观方证表现之间的联系将是中医药方证关系研究的一个方向,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