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9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检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98年3月~2001年12月有海绵窦侵犯的鼻咽癌59例.其中初治47例,复发再治12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出.分析头痛、颅底骨破坏、颅神经损害、视朦症状与海绵窦侵犯的关系.结果:59例中头痛46例(78.0%),与受累海绵窦同侧性头痛39例(84.8%),近70%头痛患者同时合并颅底骨和前组颅神经损伤.颅底骨破坏53例(89.8%),3个部位以上、开窗样的广泛骨破坏35例,占66.0%.前组颅神经受损47例(79.7%),两对以上的颅神经聚合性损伤30例,占63.8%;26例患者出现视朦症状(44.1%),其中4例早于前组颅神经损害出现视朦.结论:大多数的原发肿瘤(53/59)自鼻咽部通过颅底骨破坏区,沿扩大的孔道直接向上蔓延至海绵窦.头痛、前组颅神经损伤、视朦是主要的继发症状.视朦可能是部分海绵窦受侵病例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g JH  Hu CS  Peng WJ  Zhou ZR  Tang F  Mao 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30-532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发生率、主要侵犯途径及MRI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并经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141例,使用1.5T超导MR机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前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扫描,增强后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肪抑制序列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读片。结果141例患者中,有39例(49侧)海绵窦受侵犯,发生率为27.7%。卵圆孔为最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有18侧仅通过卵圆孔侵犯海绵窦,占36.7%;多途径侵犯海绵窦的患者中,有6侧(12.2%)经卵圆孔与破裂孔侵犯海绵窦,为最常见共同途径。最常见的MRI表现为海绵窦增大伴异常强化(22侧),其次为海绵窦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或)海绵窦内血管、神经结构紊乱或模糊不清(18侧),海绵窦局部形成肿块者9侧。结论卵圆孔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主要途径。MRI能有效、准确地判断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情况,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海绵窦复发再程放疗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海绵窦复发受侵再程放疗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方法:回顾分析2000-06- 2006-04我院诊断的鼻咽癌初次治疗后局部海绵窦复发受侵者55例.全部经CT和(或)MR诊断,部分鼻咽局部重新活检;分析海绵窦受侵的CT和MR诊断意义及再治疗的效果、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5例海绵窦受侵复发患者,CT检出13例,MR检出43例.全组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外展神经麻痹、颅骨破坏,伴发头痛及前组颅神经受损.再程治疗后、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3%、78.18%、34.54%和9.09%.初治时有无颅底破坏对再次治疗后的生存率有一定影响,但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年以上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到复发间隔时间越短再次治疗后生存率越低,与间隔3年以内者比较,间隔>3年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R较CT能更早期准确诊断鼻咽癌复发中海绵窦受侵,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海绵窦受侵的主要临床体征,放疗后海绵窦处复发再放疗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放疗剂量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例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海绵窦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统计放疗计划中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和剂量体积D1 ml、Dmax、Dmean,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分析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后的临床特征、MRI表现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为(104.31±13.091) ml,D1 ml为(78.657±2.918)Gy,Dmax为(78.298±3.498)Gy,Dmean为(29.488±8.891)Gy。全组患者于治疗后2~4年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其MRI表现均为T1WI高信号强化结节或片状强化灶,T2WI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随访至2016年8月,2例患者死亡;2例临床症状较重,迁延时间长,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且MRI仍可见强化灶和水肿带;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均明显好转;4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其中2例患者的恢复期MRI提示小囊性灶形成。结论 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与肿瘤侵犯范围、靶区勾画范围、颞叶受照射的体积及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调强适形放疗组38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两侧成角耳前野,耳后野,总剂量DT 70~74 Gy,调强放疗采用7个野照射,大体肿瘤GTV 69~73 Gy,对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达到3年,常规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7.5%(23/40)、60.0%(24/40)、55.0%(22/40),调强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1.6%(31/38)、78.9%(30/38)、68.4%(26/38),两者局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能够提高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患者的局控率,改善生存率,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吴少雄  曾智帆 《癌症》1998,17(4):286-289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19例初诊鼻咽癌经CT扫描将咽旁间隙侵犯程度分为:0级:无侵犯;Ⅰ级:轻度侵犯;Ⅱ级:重度侵犯。应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模型对施疗后5年的局控率、无远外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咽旁0、Ⅰ、Ⅱ级侵犯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91%、60.72%、32.13%,后者明显低于前两者(P≤0.0003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回缩性涕中带血6个月余,右耳鸣、耳聋伴头痛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回缩性涕中带血,量不多,多在用力吸涕时发生,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个月开始出现右耳鸣、耳聋,伴有两侧颞部头痛,为持续性胀痛;入院2周前行鼻咽部CT扫描(图1):显示鼻咽部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两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变浅,病灶累及咽旁间隙、椎前肌、枕骨髁、第1颈椎及第2颈椎齿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侵犯小脑脑桥角MRI和CT诊断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鼻咽癌侵犯小脑脑桥角(CPAI)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方法 分析30例CP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要点、放射治疗异常反应及转归。结果 96.7%的CPAI患者有脑神经麻痹,部分病例伴行走不稳、锥体束征或颅内压增高。诊断CPAI的要点是:在MRI或增强CT片上,见岩锥或岩枕缝的后方或上方,有弧形的、能增强的软组织肿物侵入小脑脑桥角。增行CT易漏诊。90.0%的CPAI伴邻接的颅底骨破坏,6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经病理确诊、CT扫描证实有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348例,按咽旁受侵犯程度分为咽旁前间隙受侵和咽旁后间隙受侵,对5年局部控制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咽旁前和咽旁后间隙受侵犯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1%和29.3%(P<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7.6%和28.0%(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和43.9%(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咽旁前间隙受侵犯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咽旁后间隙受侵犯者,咽旁后间隙受侵是鼻咽癌患者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测及诊断价值。[方法]12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结果]CT、MRI对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分别是19.53%(25/128)和49.22%(63/128)(P〈0.05)。其中CT检出单部位侵犯6例(24.00%),多部位侵犯19例(76.00%);MRI检出单部位侵犯18例(28.57%),多部位侵犯45例(71.43%)。[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测优于CT,尤其在鼻咽癌早期骨髓侵犯方面MRI较CT敏感,其对鼻咽癌的准确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MR对鼻咽癌局部侵犯规律及其临床靶区勾画指导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评价鼻咽癌局部侵犯的规律性,探讨临床靶区(CTV)勾画.方法:连续收集具备鼻咽及颈部MR扫描的初诊鼻咽癌患者345例.由两位影像学医师独立阅片,根据受侵的发生率,将各解剖结构划分为高危组(≥35%)、中危组(≥5%~35%)和低危组(<5%)3个等级.结果:高危组解剖结构毗连于鼻咽腔,中危组和低危组解剖结构与鼻咽腔间隔解剖屏障.高危组解剖结构受侵时,毗连中危组解剖结构受侵发生率高达54.3%.高危组解剖结构未受侵时,毗连中危组解剖结构受侵的发生率<10.0%.高危组或中危组解剖结构受侵时,毗连低危组解剖结构受侵的发生率高达40.0%.鼻咽癌非中线结构双侧同时受侵的发生率较低(<10%),椎前肌除外(11.9%).结论:鼻咽癌遵循从近到远逐步进行局部侵犯,跳跃性扩散较为罕见,神经孔道是重要的扩散途径.鼻咽癌非中线结构双侧同时受侵的发生率较低,鼻咽周围解剖结构的选择性CTV勾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癌侵犯眼眶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癌侵犯眼眶32例临床分析胡继顺,马中骥,蒋则达由于上颌窦癌的解剖位置较隐蔽,就诊时(T3、T4)病例高达80%~90%[1]。1982年~1991年我院收治晚期上颌窦癌侵犯眼眶32例,现就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因素总结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性别与...  相似文献   

13.
58例上颌窦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颌窦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8例上颌窦癌患者在不同治疗情况下,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单纯或综合治疗下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或手术的3年生存率均为33.33%,5年生存率均为16.67%;综合治疗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及55%。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上颌窦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海林  卫光宇 《癌症》1994,13(4):380-380
鼻咽癌侵犯乳突4例报告陈海林,卫光宇湛江粤西农垦第一医院放疗科(524002)鼻咽癌常侵犯颅底骨。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鼻咽癌颅底骨破坏情况,其检出率高于X光平片一倍以上[1],且能较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在颅底诸骨中,乳突属远隔鼻咽的部位,鼻咽癌侵犯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的残障率。方法:针对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解剖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回顾性总结了9例海绵窦内肿瘤,经前外侧或外侧硬膜外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夹层,按神经走行方向切开,辨认肿瘤生长和颅神经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9例海绵窦内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全切除5例,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个月后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轻2例.完全恢复1例。结论:明确的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概念.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残障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维亚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113-1113
鼻咽癌早期及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医生忽视而误诊,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其疗效及预后。作者对1990—2000年误诊的5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误诊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临床医生误诊。回顾分析我院自1979年成立耳鼻喉科以来发现误诊的2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窦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8例上颌窦癌患者在不同治疗情况下 ,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单纯或综合治疗下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或手术的 3年生存率均为 3 3 3 3 % ,5年生存率均为 16 67% ;综合治疗的 3年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及 5 5 %。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上颌窦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对比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CT及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6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于放射治疗前同期进行鼻咽颅底连续横断位CT扫描及FSE轴、冠、矢状位T1WI和轴位T2WIMRI检查,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MRI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为16.7%、53.3%。经检验,P<0.001,有显著性意义。破坏的部位均以斜坡最多见。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