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邹学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4)
一、易学的概念我国古代的一些学问,都很注重“正名”,也就是说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名核实”之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给所研究的事物下一个定义。我们在研究 相似文献
3.
医易在宇宙演化哲学观上是同源、同宗、同法、同构的,不同者在于《周易》探讨包括人体生命在内的一切天地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机制及其规律,而中医学则主要围绕人体生命的发生形成过程、机制及其规律展开。具体看,医易相通体现在三才合一、太极元气、两仪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六气等五个宇宙演化哲学观层次上。 相似文献
4.
邹学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1)
易学的内容是非常之广泛的,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抓住研究它的要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太极。二、八卦。三、河洛。本讲就具体谈谈太极。大家读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吗?这不仅是一篇文学著作,而且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易学著作。周氏此说,得之于方士陈西夷华山石刻无极图的启发,所以这篇著作一开始就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后来太极图象失传了,宋儒朱熹想见这个图象,到了晚年还没有得到,听闻人说此图流于西蜀一位隐者的手里,乃嘱朋友蔡季通入蜀寻访,果得之于一位篾首 相似文献
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4)
《易学十讲》为本院函援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邹学熹所著。作者自幼学医,潜心于医易的研究。本书集作者研究之所得,并参考有关易学资料而著成。全书共分十讲,包括:医易相通;易学发展简史及基本规律;八卦剖析;八卦与医学;八卦与信息;太极图说;太极“合三为一”法的应用;河洛的来源和结构;河洛的 相似文献
6.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4):I0001-I0001
科学使人们把任何特定的事物或对象拆分开来,愈分愈微,而艺术却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务或对象在细微之处又如何组装起来。中医药学方法把科学和艺术完美地圆融于一体,这令我们感到非常的惊奇! 相似文献
7.
8.
邹学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八卦是从古天文学、古气象学中发现的一条规律,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古今中外的很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得到了它的高深学理的启发,创造出了不少的奇迹。如太公《阴符经》就以八卦之理演奇门遁甲;诸葛武侯以八卦之理摆八阵以作练兵之用。克莱 相似文献
9.
王家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4)
中医学源于自然科学,“易学”是自然科学的精髓。医易同源,医易相通。 中医学的一元气论的元气化、五运六气、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以及物质的生克制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疾病的生成、传变、转归,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临证遣药等理论与治则、治法、用药均是易学内涵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丽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12(1):1-3
《周易》与中医学的关系密切:一是思维模式相同,《周易》的宇宙整体观,与《内经》中人体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阐述一致,符合现代科学系统论的观点;二是理论基础相关,从“易”的起源追溯阴阳学说的形成及其在中医学的运用;三是河图、洛书数理对中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中与传统重要文化典籍《周易》结下不解之缘,以此形成了其有别于西医的相对独立的范畴体系、理论学说以及医学模式。《周易》由古经的《易传》“十翼”两部分组成,二者分属于不同时代:古经大致完成于西周初中期,《传》则基 相似文献
12.
张其成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7,37(4):207-211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建仁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2-3
清代名医陈修园"半治举子业,半事刀圭家",对五经之首的《周易》极为熟悉。在论述医理时结合易理进行阐述,在中医阴阳理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医易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李铁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4)
《周易(易经)》本是卜筮之书。有《周易》就有易学,研究卦爻的排列、组合、变化及有关卜筮之法的为“象数之学”:研究象数之学所揭示的阴阳消长进退等哲理的为“义理之学”。祖国医学在发轫之初采取了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易学作为其哲学基础,因此有“医易同源”之说。五十年代后期,曾就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唐氏论述了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发源于“易学”,是古人“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总结出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大自然共同规律“以类万物之情”,完全是出于对客观世界的周密观察总结出来的理论,并非迷信、唯心。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医易研究似乎形成了一个热潮。然而由于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该项研究出现了不少问题,对此,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地反思一下。1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代替人体生命模型当代一些医易研究者以为医易研究可以涵盖或替代中医理论甚至临床研究,以为... 相似文献
17.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淌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18.
对孙思邈主要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医易思想进行挖掘,分析、整理孙思邈著作中的医学思想与易学元素,探究易学思维在孙思邈构建医学理论体系时的具体运用.孙思邈运用易学的思维方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如他汲取《周易》尚中的思想,认为用药、治病、医者都需做到"中和";总结出"养性大要",体现了《周易》"简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东方科学的镐矢,其博大精深的易理,对哲学、自然科学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中医学有着深远影响。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但“医”、“易”同源在理论上是什么,一直未能阐述清楚。本文从《易经》、《内经》中对“阴阳”的论述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同源是在“阴阳”学说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