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常不足”说 ,首见于明·万密斋《育婴家秘》一书。此书是万氏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 ,并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 ,对小儿五脏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它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特点 ,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脾常不足这一特点 ,对儿科临床实践及小儿的健康保育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脾常不足说在小儿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所谓脾常不足 ,系指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而这种生理状态又是构成小儿脾胃损伤 ,产生疾病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脾常不足说在小…  相似文献   

2.
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湖北罗田人。三世家传儿科,临床经验丰富,学术上颇有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万氏在儿科学上的贡献很大。他提出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高度地概括了小儿五脏的特点,对于小儿的保育和疾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十分重视脾胃,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对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脾胃疾病的调治以及保健等方面,颇有创见。本文仅就其关于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作一评介。  相似文献   

3.
小儿"脾常不足"是由明代著名医家万全首先提出的,该理论对后世诊治小儿脾胃疾病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首先阐述了"脾常不足"的生理及病理含义。其生理上是指虽然小儿脾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对还不完善、不成熟,但是只要调护得当,并不阻碍小儿生长发育;病理上是指小儿由于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易罹患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继而阐述了"脾常不足"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小儿脾常不足,若调护失当,不仅易罹脾胃疾患,还可致百病蜂起,变生他疾;在治疗上,应时刻顾护脾胃,以健脾和中作为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原则;在疾病预防上,应加强科学喂养,使得脾胃健旺,生化有源,小儿健康成长;在病后调护方面,应强调补益脾胃,以助小儿体质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徐萍  徐金顺 《河北中医》2003,25(10):753-754
儿科临床实践表明 ,在小儿疾病中 ,脾胃病最常见。究其原因 ,莫不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有关 ,故掌握小儿“脾常不足”的机制 ,对儿童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儿无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有其特点 ,年龄越小越显著。对此 ,历代儿科著作均有详尽的论述。归纳起来 ,生理上表现为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病理上表现为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这些特点 ,在消化系统表现尤为突出 ,故临床中更以腹胀、腹泻、呕吐、厌食等脾胃病为多见。正如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说…  相似文献   

5.
小儿生理病理有其独特之处。明代医家万密斋首次提出了“脾常不足”说,此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及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由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相对地感到不足,正如万全所说:“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  相似文献   

6.
试论“脾常不足”与“脾健贵在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脾常不足”当谓脾胃常不足,其生理内涵是指小儿时期其脾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对于成人而言,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状态,但就小儿自身来讲,其脾胃的结构与功能是与小儿的机体状态相适应的。“脾常不足”的病理意义在于小儿时期脾胃的代偿调节机能不足,代偿储备差,因而易出现代偿状态而发生脾胃病。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治疗脾胃病当以“脾健贵在运”为指导思想、运用“运脾法”为治疗大法,使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含义入手,论述其生理说及对小儿养护的指导意义,阐述肝脾养护及调和肝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又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病理含义入手,论述其病理说及对小儿疗疾的指导意义,举例说明肝病、脾病、肝脾相兼为病的发病、治疗、用药等。最后得出结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说,是儿科学的重要理论,有非同寻常的临床价值。其临床意义可用两句话概括:顺其生理特点以养护,逆其病理特点以疗疾。  相似文献   

8.
试论小儿脾常有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医家万密斋根据小儿脾胃运化机能尚未健全 ,常易为饮食所伤 ,出现积滞、呕吐、腹泻的特点 ,提出了“脾常不足”的学说。这种学说得到了一些后代儿科学家的推崇。现代将其写入高等中医教材《中医儿科学》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对“脾常不足”说也予以肯定。笔者认为 ,“脾常不足”说并不能概括小儿脾胃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它使医者对小儿脾胃病证、病机的认识局限在脾胃虚弱的小圈子内 ,忽视了脾胃病证中大量存在的实证、寒证和热证 ,不利于对小儿脾胃病证进行全面、正确的辨证论治。根据历代儿科专家的论述和笔者个人的…  相似文献   

9.
李富汉 《新中医》1992,24(3):2-3
“脾常不足”学说为明代幼科名家万密斋所创立,是对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吾师李学舜老中医,临证三十载,学验俱丰,治疗幼疾,尤重脾胃,对万氏“脾常不足”之说,颇为推崇。尝谓:“历代儿科  相似文献   

10.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以儿科及妇科见称。万全根据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在治疗五脏病证时,他提出要在脏腑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顾护脾胃,从安他脏以调补脾胃。万全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要遵循以平为期、以和为贵、食补为先、脾贵在运的宗旨,通过调母乳、节饮食、药物治疗、食物调理等方法,时刻以顾护脾胃为根本,从而使小儿脾胃调和,“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  相似文献   

11.
正杨季国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四十载,善治小儿肺、脾胃及肾系疾病,尤擅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总结如下。1脾虚为本,发病常在饮食小儿有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上更易形成阴亏燥结的便秘特点。杨教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脏腑功能尚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求相对成人要高,而这与其脾的运化功能不健的生理特点不相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脾胃不足在儿科疾病发生发展、病机转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刘晓鹰教授在继承全国名老中医倪珠英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扶中"外治法,立法取穴方面强调时时顾护小儿中焦脾胃,采用小儿推拿、扶阳罐(含温推、温灸和温刮痧)、针刺(含腹针、揿针)等外治手段治疗儿科脾、肺、肾等系列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脾胃病系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儿科医家无不注重调理脾胃。儿科鼻祖钱乙概括了“脾主困”的病理特点,陈文中注重固护脾阳,万全强调小儿“脾常不足”,陈复正擅长调脾和胃。  相似文献   

14.
脾胃学说与儿科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 ,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对于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儿科医圣钱乙,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集中反映了临床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观点,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处方用药等都进行全面阐述。钱氏认为,小儿“脏腑柔弱”,“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因而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些病机在脾胃的表现尤为突出。指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明清儿科医家万全也特别重视调理脾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体属“纯阳”,  相似文献   

16.
刘华  李宜瑞 《新中医》2016,48(2):188-189
正李宜瑞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不仅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抽动症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李老师推崇脾胃学说,认同脾胃大家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汲取钱乙、万全等从脾论治疾病的经验,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依据小儿"脾常不足""脾主困"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强调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儿科医家万全,通晓中医各科,尤以儿科为最精,被当代誉为“医圣”。他在钱仲阳“脏腑虚实辨证”的启迪下,提出了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学术见解(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具有指导意义。现仅就其“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8.
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约生卒于1488~1578),湖北罗田县人。三世家传儿科,学验俱丰,颇有创见。主要著作有《幼科发挥》、《育婴家秘》、《片玉心书》等。万氏提出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高度概括了小儿五脏的生理特点,作为其完善五脏辨治大纲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的内容实质、学术渊源及实践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从生理立论有余为实,不足为虚,万氏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似应纯属于一种病理观。其实  相似文献   

19.
<正> “肺脾皆不足”说,首见于明代著名儿科学家万密斋《育婴家秘》一书。此说是万氏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认识的基础上,并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对小儿五脏恃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它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肺脾二脏的基本特点,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肺脾皆不足”这一特点,对儿科临床实践及小儿的健康保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