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 TCF4和 E -cadherin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19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9例交界性囊腺瘤、50例恶性肿瘤中 TCF4和 E -cadherin 的表达。结果:TCF4在卵巢癌组织、交界性肿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组织(P <0.05),阳性率分别为76%、63.2%、31.6%。E -cadherin在卵巢良性、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8.9%、52.6%、36.0%。E -cadherin 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织(P <0.05)。E -cadherin 及 TCF4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无关(P>0.05),TCF4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学分级、FIGO 分期有关(P <0.05)。结论:TCF4在卵巢癌中表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同时与卵巢癌病理学分级、FIGO 分期成正相关。而 E -cadherin 在卵巢癌中表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同时与卵巢癌病理学分级、FIGO 分期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laudin-3、-4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卵巢上皮、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claudin-3、-4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4、claudin-4 mRNA在卵巢上皮及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表达最弱;交界性黏液囊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却明显弱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表达强于高分化癌及中分化癌(P<0.05),中分化癌与高分化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3、-4表达增强,与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可能会成为诊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卵巢浆液性癌由增生到癌变过程中,ARHI、STAT3和E2F1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3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8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5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ARHI、STAT3和E2F1蛋白的表达,分析3种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25例正常卵巢上皮和35例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分别有22例和30例ARHI蛋白阳性表达,而在18例交界性囊腺瘤和56例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只有10例和22例阳性表达,ARHI在浆液性癌和交界性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39.3%和55.6%)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卵巢和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P<0.05).浆液性囊腺癌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STAl3蛋白的表达增强,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49/56)和77.8%(14/18),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率(P<0.05).与正常卵巢、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囊腺瘤比较,卵巢浆液性癌中E2F1蛋白表达升高,阳性表达率为82.1%(46/56),明显高于前三者(P<0.05).统计分析显示,ARHI与STAT3和E2F1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蛋白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抑癌印迹基因ARHI的蛋白表达在卵巢浆液性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STAT3和E2F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三者可能相互协同,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 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 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 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卵巢上皮性囊腺肿瘤C-ras p21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2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囊腺癌60例,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脉瘤各30例)进行了癌基因C-rasp21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C-rasp21在卵巢囊腺癌的阳性率为81.5%;在交界性囊腺瘤的阳性率为60.6%;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17.2%的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PCNA阳性表达超过65%的在囊腺癌中占88.25%;交界性囊腺瘤中占56.6%,与良性囊腺瘤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果提示:在卵巢囊腺肿瘤切片上,检测C-rasp21表达阳性率及PCNA的细胞增殖分数,对于判断卵巢囊腺瘤的良恶性及分级具有较大意义.另还提示:C-rasp21与PCNA共同表达阳性病例术后平均生存期较短,并与肿瘤的转移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LN3基因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11例,交界性肿瘤11例,浆液性癌23例)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LN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CLN3 mRNA表达为3.04 0.58,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表达为1.63 0.43.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P<0.0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CLN3 mRNA表达高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P<0.0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Ⅰ/Ⅱ期与Ⅲ,Ⅳ期、G1/G2与G3及有无腹水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LN3基凶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重要的牛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mRNA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6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MMP-9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4%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54.14±4.42,96.87±3.0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26±2.67,2.341.02;P均<0.05);且MMP-9mRNA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P<0.05).TIMP-1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8%)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26.35±3.81,90.62±5.5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32±2.02,2.63±1.35;P均<0.05);TIMP-1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mRNA的高表达及MMP-9/TIMP-1平衡的调节失衡导致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MMP-9mRNA的高表达对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略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70%)(P=0.1172),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5%)及正常卵巢组织(30%)中的表达(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UC1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39例卵巢浆液性癌、2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标本中MMP-14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MP-14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其中透明细胞癌阳性率为94.3%,浆液性癌阳性率为43.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阳性率为45.5%,浆液性囊腺瘤阳性率为8.3%,和浆液性癌相比,差异显著(P<0.01).MMP-14蛋白的表达与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中MMP-14蛋白的高表达反应肿瘤有更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有可能成为卵巢透明细胞癌不良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R4A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2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7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NR4A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结果: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25.0%(7/28)、7.4%(2/27)、5.9%(1/17)。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但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R4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来源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转录因子NR4A2呈现明显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相关,提示NR4A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ct4、Stat3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Oct4、Stat3的表达。结果:Oct4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低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83.3%(50/6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Oct4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患者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Stat3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中的35.0%(7/2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tat3在Ⅰ、Ⅱ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癌(P<0.05),在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与患者组织学类型无关。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Oct4表达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4、Stat3高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相互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KLF9、SP1及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三者在浆液性/黏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囊腺癌组织及2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组织中KLF9、SP1和HPV16/18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检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P1、KLF9及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63.3%(38/60)、30.0%(18/60),而三者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组织中分别为15.0%(3/20)、10.0%(2/20)、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LF9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SP1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HPV16/18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KLF9与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00),HPV16/18与SP1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31,P=0.010),KLF9与HPV16/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133)。结论 KLF9、SP1及 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在浆液性/黏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汤捷  惠京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8):437-439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PTTG在卵巢浆液性肿瘤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和网膜转移灶中PTTG、MMP-2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1)PTTG在卵巢浆液性肿瘤各分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的表达高于浆液性囊腺瘤组(P<0.01),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组表达高于交界性组(P<0.01),浆液性囊腺癌网膜转移灶组表达高于原发灶组(P<0.05);2)MMP-2 在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组及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中的表达高于浆液性囊腺瘤组(P<0.01),在浆液性囊腺癌网膜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组(P<0.05);3)VEGF在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组及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中的表达高于浆液性囊腺瘤组(P<0.05),在浆液性囊腺癌网膜转移灶组与原发灶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TG、MMP-2和VEGF三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 结论:PTTG表达程度随卵巢浆液性肿瘤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的增加而升高,PTTG可能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恶性转化过程并且通过上调MMP-2 及VEGF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惠  黄文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7,(19):3114-3117
目的:观察53BP1在不同类型卵巢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和黏液性癌)中的表达,探讨53BP1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研究157例卵巢癌(浆液性癌61例、透明细胞癌38例、子宫内膜样癌44例、黏液性癌14例)及6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53BP1表达.结果:157例卵巢癌中,53BP1阳性表达者64例,阳性率为40.8%,而65例正常组织中,53BP1阳性率为70.8%,53BP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53BP1在不同类型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53BP1在卵巢Ⅱ型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型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3BP1在卵巢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虽低于Ⅰ、Ⅱ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3BP1失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分别从蛋白质表达方面比较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 1,SIRT1)表达的变化,探讨BRCA1与SIRT1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及药物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BRCA1和SIRT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RCA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6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IRT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50.00%,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0.00%,正常与恶性、良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与良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BRCA1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组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IRT1在不同年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CA1、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01).结论:BRCA1、SIRT1的低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1可能是BRCA1的下游靶分子,未来有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申彦  刘素香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5):274-277,28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OTU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OTU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使用CCK-8法检测OTUB1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对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OTUB1基因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OTUB1高表达的AML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23,HR(high)=1.9,P(HR)=0.026]。白血病HL-60细胞中使用siRNA干扰OTUB1表达后,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5),S期和G2/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P<0.05)。下调OTUB1表达后HL-60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P<0.05)。结论:OTU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并且与预后负相关,其能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EGR4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GR4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探讨EGR4与上皮性卵巢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于西京医院就诊的有完整病史和临床资料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8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86例上皮性卵巢癌、17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14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EGR4的表达情况.分析EGR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R4蛋白表达较良性卵巢肿瘤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R4高表达与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腹水及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等指标无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R4表达与患者化疗耐药性无关(P>0.05).结论:EGR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 EGR4高表达与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腹水及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关,提示EGR4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R4表达与患者化疗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5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50例卵巢癌组织中P16蛋白和nm23蛋白,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关系。结果:nm2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43.3%)及良性肿瘤组(44.0%)(P<0.05);在浆液性癌(87.5%)和粘液性癌(47.8%)中的阳性差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在有淋巴结转移(39.1%)和无淋巴结转移(92.6%)的中检出率相非常显著(P<0.01),而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16蛋白在卵巢癌中的检出率(26.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80.0%)和良性上皮性肿瘤(52.0%)(P<0.01),在晚期肿瘤中的表达率(20.5%)也远低于早期肿瘤(63.6%),而且在高度恶性组织中表达水平(11.1%)与中低度恶性组织的表达水平(43.5%)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m23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nm23、p16基因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