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01-2019-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2组的临床数据与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再通成功率(mTICI≥2b)为86.4%(95/110),预后良好率(mRS≤2)48.2%(53/110)。2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及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再通效果(mTICI分级)及合并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0.037、0.007、0.025、0.001),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有较高的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入院高NIHSS评分、高血压史、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以及手术时间长、术后即刻再通效果和症状性脑出血与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报道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1病例资料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椎动脉闭塞与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9月介入再通治疗的100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椎动脉闭塞56例(椎动脉组),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44例(基底动脉组)。结果 100例中,96例实现血管再通。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术后30 d内死亡7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24±1.16)分]、术后12个月mRS评分[(2.07±1.23)分]较术前[(3.98±0.89)分]均明显降低(P<0.05)。椎动脉组和基底动脉组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恶化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没有统计差异(P>0.05)。基底动脉组病死率(18.18%,8/44)明显高于椎动脉组(1.79%,1/56;P<0.05)。两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椎动脉组明显低于基底动脉组(P<0.05)。结论 症状性椎-基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再通率高,可改善长期预后;与单纯椎动脉闭塞相比,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架取栓数据库中所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例患者中,4例为基底动脉闭塞,2例为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闭塞,1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治疗后6/7例(85.7%)实现血管再通。5/7例(71.4%)患者30 d m RS≤4,表明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2/7例(28.6%)患者死亡,出血转化情况不明,余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结论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可行的方法;但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5.
<正>近来,由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及介入团队共同完成的1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延迟开通案例在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上发表[1]。该患者入院时已发病20 h,双侧脑桥显示大面积梗死灶,造影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在小脑前下动脉以远几乎完全闭塞,由左侧颈内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向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供血。患者入院后即接受了急诊血管成形术,术中在基底动脉置入1枚支架,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机械取栓术中股动脉入路失败后颈动脉入路的穿刺细节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报道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闭塞患者股动脉入路失败,改颈动脉穿刺成功完成支架取栓手术。对以下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结果 可检索到颈动脉穿刺入路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相关报道,主要描述到颈动脉入路的可行性及穿刺并发症。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取栓术中如主动脉弓上血管迂曲或变异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肱动脉)入路困难或失败者,可改颈动脉穿刺完成手术,有一定的手术可行性,但因相关病例报道较少,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闭塞腔内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开通,记录分析术中各种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开通前、开通后及随访期间TIMI血流分级、mRS评分。结果 9例开通(成功率80%),闭塞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1级提升到术后的3级(P〈0.05);中位mRS评分术前5分,术后48 h为5分,3个月随访为4分(P〉0.05)。1例椎动脉支架成形结合基底动脉接触溶栓并发颞叶出血,脑干新发梗死2例(其中1例术中基底动脉夹层,开通失败),围手术期并发症总计3例、发生率27. 3%。亚组分析提示单纯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可能较基底动脉受累再开通率高、并发症少、临床预后较好。结论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开通技术可行,术后血流分级和mRS评分有所改善,但鉴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部分患者预后差,临床应严格筛选病例、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急性后循环梗死且伴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起始症状、治疗及病情演变情况,并随访90 d预后,以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最常见的起始症状为孤立性头晕或眩晕(57.1%)。53.6%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加重≥2次9例(32.1%),预后不良15例(53.6%)。预后不良组高血压3级、病情加重、加重≥2次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病情加重≥2次组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预后不良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加重2次组(P0.05)。基底动脉不显影组死亡率(75%)明显高于显影组(4.2%)(P0.05)。结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多以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和高血压3级患者病情容易加重;病情反复加重患者预后不良比例高,死亡率高;基底动脉不显影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困难通路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困难通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70±12)岁。患者术前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为(17±2)分,取栓前闭塞动脉血流的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l分级)均为0级。术中采用Solitaire AB取栓支架动脉内取栓或抽吸导管直接抵近栓子抽栓。术中分别运用同轴技术、导丝交换技术、中间导管、球囊或支架锚定、直接桡动脉穿刺等技术处理困难通路。结果 困难通路中主动脉弓路径迂曲12例,颈动脉路径迂曲15例,大脑中动脉路径迂曲12例,双侧椎动脉闭塞2例,双侧股动脉闭塞1例。术后4例血管未开通,其余38例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血流达2b/3级,开通率达90%。术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良好(0~2级)24例,残疾(3~4级)14例,死亡4例。术中平均所用时间为(40±7.7)min。结论 困难通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识别与处理困难通路可以节省手术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入选10例患者,双入路介入再通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近期手术并发症,随访15d至6个月,经血管彩超及颅外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均显示血流通畅良好。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结论对于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徽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症状改善快且明显,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入选10例患者,双入路介入再通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近期手术并发症,随访15 d至6个月,经血管彩超及颅外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均显示血流通畅良好,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结论对于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症状改善快且明显,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吻合血管血流通畅、1例吻合血管未显影,MR(或CT)灌注成像7例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头晕症状完全消失(2例)、构音障碍减轻及吞咽功能好转(5例)。9例患者中仅1例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8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缺血症状,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闭塞部位选择相应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TRA)途径介入诊治脑血管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病例;PubMed数据库检索所有TRA途径诊疗脑血管病的文献,行文献复习。结果通过TRA途径行介入诊断脑血管病的技术成功率93.5%~99.0%,轻微并发症率3.2%~9%,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TRA入路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77例,技术成功率100%。结论 TRA途径诊治脑血管病狭窄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尤其治疗椎基动脉狭窄方面,较传统股动脉入路创伤更小、成功率更高,可作为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情重、治疗困难,我院用介入治疗1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 男,39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不伴头晕、头痛、恶心及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查体: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偏身痛觉减退,左侧肢体共济运动差,Romberg征(+),左侧病理征(+);其他无异常.头颅MRI、MRA示右侧枕叶、小脑、基底节区急性梗死,基底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右侧大脑后动脉间断性狭窄、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闭塞,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开放.TCD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导丝、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经股动脉顺行穿刺和经桡动脉逆行穿刺进行开通。结果 30例开通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93.75%(30/32),开通的30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后患肢血压明显提高,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8±0.12)mmHg提高至术后(0.98±0.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5,P0.01)。30例患者中2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6.7%(2/30)。结论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闭锁综合征临床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闭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全脑血管造影的情况。方法:对13例经MRI证实的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的闭锁综合征患者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脑供血障碍的情况,并给予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结果:13例患者死亡8例,存活5例,超早期静脉溶栓4例,效果不佳,早期动脉溶栓4例,2例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恢复较好。脑血管造影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并扭曲2例,优势供血的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1例,椎动脉V3段闭塞波及基底动脉下段2例,基底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中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狭窄1例。结论:椎一基底动脉不同部位闭塞或严重狭窄可引起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表现为闭锁综合征,死亡率高,早期动脉溶栓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情加重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管改变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运动功能缺损占28.6%,构音障碍和言语障碍占28.6%,眩晕、恶心和呕吐占71.4%,视觉障碍占14.3%,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或头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主诉的占28.6%。基底动脉重度狭窄6例,单侧椎动脉闭塞6例,一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另一侧椎动脉闭塞3例,一侧椎动脉重度狭窄3例,3例未做任何影像学检查。19例死亡,2例痊愈,均为溶栓病人。结论血管狭窄是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极其危险的因素,对于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体征患者,要尽早做血管检查,及时干预治疗。介入溶栓治疗是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替代经股动脉路径行弓上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方法 52例均为经桡动脉路径施行弓上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间,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穿刺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73.08%(38/52)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30min,84.62%(44/52)术中出血量在10mL以内。术后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和穿刺部位血肿两种,发生率17.31%(9/52);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性别与年龄的差异(P0.05)。术后不需使用血管缝合器,可立即下床活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无增加。结论经桡动脉路径弓上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临床上安全、可靠、效果好,可作为经股动脉路径的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8例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状况。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20±3.3)分;6例患者成功再通,术后NIHSS评分改善≥14分,90 d随访临床结局优良;2例部分再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且死亡。结论对急性基底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