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为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 等组织器官中贮积所致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酶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12型,以GSD1型最常 见,GSD1早期可继发显著的高脂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远期并发症,这些 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卒中风险。本文依据GSD1合并卒中的病例报告,探讨GSD1卒 中发生的相关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GSD1患者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的高危人群; 其二认为GSD1有显著高脂血症而卒中发病率小,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本文从以上两方面 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与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异常有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所缺乏酶的不同,目前将GSD分为12型。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又称Pompe病,是因为先天性酸性α-1,4-葡萄糖苷酶(acid alpha-1,4-glucosidase,  相似文献   

3.
<正>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糖原代谢异常性疾病~([1~3])。根据酶缺陷或转运体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GSDⅣ型是由糖原分支酶(the glycogen branching enzyme,GBE)缺乏引起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4])。GSDⅣ型具有临床异质性,影响不同年龄的不同器官,伴随内脏和(或)神经肌肉受损。根据残余GBE酶活性的量,临床上可区分的疾病形式~([4])包括:完全丧失GBE酶活性,一般发生在胎儿期或婴儿期,主要影响肌肉和肝脏,为致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糖原累积病(GSD)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SD患者EMG、骨骼肌病理、肝脏病理及二代测序结果。结果GSD慢性起病、波动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累及膈肌可发生呼吸困难。EMG多为肌源性损害,偶可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骨骼肌活检可见肌纤维胞浆内出现空泡(糖原流失)及嗜碱性颗粒物(糖原蓄积);PAS染色示空泡内异常糖原颗粒沉积。电镜示肌原纤维间糖原贮积伴溶酶体或髓样小体形成。4例患者行肝脏活检示肝细胞肿胀,呈植物细胞壁样镶嵌状排列;胞质内见红色粉尘样物,PAS强阳性证实为糖原。6例患者行二代测序,5例发现GAA杂合突变。7例患者病情迅速进展,5年内死亡;7例缓慢进展,存活5~9年;4例失访。结论(1)GSD早期仅有单纯肌无力症状或低血糖、EMG缺少特异性,多系统受累伴有呼吸困难、肝肿大等提示本病。(2)肌肉和肝脏病理出现大量PAS染色阳性的糖原颗粒对确诊GSD有重要作用。肌活检空泡肌纤维抗线粒体抗体增高提示GSD伴发线粒体代谢紊乱。Dysferlin蛋白免疫组化呈斑片状肌膜和肌质染色,提示钙介导的肌膜融合修复受损可引起继发性肌膜受损。(3)GAA复合杂合突变导致Pompe病(GSDⅡ型)。  相似文献   

5.
成人Ⅱ型糖原累积病致反复脑梗死1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以反复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成人Ⅱ型糖原累积病患者,对患者临床表现及肌电图、肌肉活检病理、组织化学、酶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分析。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肌肉活检电镜检查可见溶酶体和细胞质内糖原颗粒明显增多等符合Ⅱ型糖原累积病,可除外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脑梗死是由糖原累积病引起。脑梗死是成人型Ⅱ型糖原累积病的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原累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型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也称为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或Pompe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酸性α-糖苷酶的缺乏,导致溶酶体内的糖原分解障碍并大量贮积而致病。本文就Ⅱ型糖原累积病的流行病学、基因突变特征、诊断新方法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能量产生不足可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可继发于感染、重度缺血、缺氧等;原发性功能障碍主要由遗传因素造成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的酶或酶系缺陷或活性降低所致的线粒体代谢障碍往往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累及骨骼肌造  相似文献   

8.
糖原累积病Ⅱ型(又称Pomp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代谢性疾病,为编码酸性α-糖苷酶(GAA)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溶酶体内糖原分解障碍并广泛沉积于全身所致.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婴儿型和晚发型两大类,发病率约1/40 000[1].1994-2011年国内共报道50余例Pompe病.本文主要对Pompe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方面做一回顾性介绍.  相似文献   

9.
Lafora 病(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进行性变性病,十岁左右起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常见到先天性代谢障碍。曾有人提出Lafora 病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然而对一些临床通常使用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研究显示正常反应,对涉及肝、肌肉及大脑皮层的糖原代谢酶的研究亦均正常。丙酮酸盐在糖原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至今未获全面评价。几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病已证实具有丙酮酸盐代谢缺陷,然而,其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尚无多葡聚糖沉积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患Lafora 病的17岁女孩,通过体液的生化分析和脑活检以检查丙酮酸盐代谢。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原累积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Ⅱ型糖原累积病临床与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肌无力、肌张力减低患儿,行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除骨骼肌病变外,心脏、肝脏、脾脏多脏器受累.骨骼肌特征性病理改变:大量肌纤维胞浆内可见大小不均空泡,内有糖原堆积;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空泡内未见脂滴颗粒.结论 Ⅱ型糖原累积病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代谢性肌病.骨骼肌活检病理诊断是肌糖原累积病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对于引起中枢神经系(CNS)损害之遗传性代谢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之进展,概述如下: 脂质积累病在脂质积累病中现已明确:积蓄之类脂质来自各种器官和循环中之细胞,其转换率正常,引起类脂质积蓄之原因是由于组织及器官中缺乏处理类脂质的分解酶。现将10种脂类积累病之主要症候,积蓄之主要类脂质及其酶缺陷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2.
糖原贮积病Ⅱ型亦称Pompe病,是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累及骨骼肌和心肌,迄今有85年历史,目前有特异性酶替代疗法。本文回顾糖原贮积病Ⅱ型临床发现、基础研究、基因诊断、酶替代治疗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学习疾病研究发展历程,以期启发和指导临床医师开展科研。  相似文献   

13.
4例临床误诊的肌糖原累积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糖原累积病的鉴别诊断与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分析4例临床误诊病例的症状和光镜、电镜下的改变, 提出诊断肌糖原累积病的注意事项。结果肌糖原累积病常表现为肌无力、运动后肌肉疼痛,有的伴有肌肥大,CPK增高,可被误诊为肌营养不良和多发性肌炎;光镜见4例病例肌纤维内均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电镜下见大量糖原聚积,部分病例还可见肌纤维坏死、吞噬及再生等现象,个别出现大量脂质沉积或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结论肌肉活检观察肌纤维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对于确诊肌糖原累积病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代谢性肌病系指机体内糖原、脂肪酸、线粒体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肌肉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复发性运动后极度疲劳、持续性肌无力、肌肉疼痛、肌痉挛为特征,其病因为基因缺陷导致糖原、脂肪酸、线粒体等在肌细胞内贮积。根据代谢物质的不同,临床上将其称为糖原贮积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线粒体肌病或线粒体脑肌病。亦有部分代谢性肌病是钾离子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周期性麻痹。一、代谢性肌病的临床特点代谢性肌病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分型多。每一亚型均涉及一个基因、一种酶,而每一亚型的  相似文献   

15.
药物代谢酶的表型转化是指药物代谢酶的表型在特定的非遗传因素影响下发生暂时性变化的现象。药物与疾病是引起表型转化的主要因素, 若忽略其影响, 易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由于相当一部分精神药物, 尤其是抗抑郁药对代谢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易引起表型转化, 所以在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表型转化。本文对药物代谢酶表型转化在精神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Leber病(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eber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遗传方式,合并症,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家系调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报告1例Leber病患者,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Leber病是一种除视神经外尚有多器官受累的遗传性全身性疾病,尤以神经系统为著,也累及心肌,骨骼等,结论 本病的表现型是多样的,为多器官受累的遗传性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mt-DNA突变,影响呼吸酶活性有关,遗传方式不明。  相似文献   

17.
<正>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MMA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1],以早发型多见。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型复杂[2],可以导致多系统受累,以CNS损害为主,引起智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及锥体外系症状,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少见。关于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的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例,临床诊断困难,国内外仅有个别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发型GSDⅡ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骼肌病理特征,同时取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对其家系进行遗传咨询,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编码区,直接测序分析GA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患者男性21岁,临床表现为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三角肌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肌源性损害,酸性磷酸酶染色(+)。血GA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符合晚发型GSDⅡ诊断。2家系GAA基因分析提示,患者及其父亲和2位姑姑(父亲的妹妹)均携带一个未见报道的GAA基因新突变:位于第8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p.Met439del);患者及其母亲、外祖母均携带一个已报道的GAA基因16号外显子错义突变(p.Trp746Cys);该家系中发现一些非致病性杂合突变。结论在晚发型GSDⅡ家系中发现一个新的GAA基因第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Met439del。先证者因存在双杂合突变导致GAA活性下降并出现晚发型GSDⅡ的临床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肿瘤代谢异常和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是肿瘤研究中里程碑式的发现。最近人们发现胶质瘤代谢异常引起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能影响其发生与发展。如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能增加2-羟基戊二酸(2-HG)含量,2-HG能竞争抑制DNA脱甲基酶和组蛋白脱甲基酶等,导致DNA甲基化水平增高;增高的丙酮酸激酶M2(PKM2)能入核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磷酸化组蛋白H3T11等位点,促进基因转录、细胞增殖;叶酸不足或代谢酶障碍导致通用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不足及DNA低甲基化。本文就胶质瘤代谢异常对表观遗传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与结果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晚发型GSDⅡ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抬头无力、四肢近端肌无力、肌张力降低、不耐受疲劳和呼吸困难,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均明显降低.5例患者肌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