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巩膜、皮肤等黄染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处理,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不一,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1].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肝细胞发育不成熟,因此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当溶血增加时便易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12毫克%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多属病理性黄疸。如超过20毫克%即有可能引起核黄疸。核黄疸症状严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以见到黄疸.在全国8省市新生儿黄疸情况调查中发现,2.08%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0.59%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死于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在监护中出现很多的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护理与观察中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疽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黄疸,若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既为病理性黄疸。现就我院近1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对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一种护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巧梅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139-13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陕的方法.一般来我院治疗的患儿多为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但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亲情护理,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黄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可为生理性亦可为病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危险性已受到高度重视,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2004年3月~  相似文献   

9.
陈湛平 《微创医学》2001,20(1):99-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黄疸,为生理性黄疸;而由于疾病及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则为病理性黄疸,多为高胆红素血症,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1,2]。高胆红素血症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致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5%,幸存者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3]。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传统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提出了异议,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痘。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由禾结合胆红素增高,且由于新生几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以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是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形式。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疗效肯定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做好系统性护理是确保蓝光照射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周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5-13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 ,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致神经系统损害 ,可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现对我院 1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 14 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进行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 1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为 :(1)黄疸出现过早 ,于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 ;(2 )黄疸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超过 2 5 7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 34μmol/L(2mg/dl) ;(3)黄疸进展快 ,血清…  相似文献   

16.
陈湛平 《医学文选》2001,20(1):99-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 ,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黄疸 ,为生理性黄疸 ;而由于疾病及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 ,则为病理性黄疸 ,多为高胆红素血症 ,占住院新生儿的 2 0 %~40 % [1 ,2 ] 。高胆红素血症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 ,可致胆红素脑病 ,发生率为 1%~ 5 % ,幸存者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1~ 3] 。近年来 ,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深入开展 ,对传统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提出了异议 ,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传统的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 CB)增…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由不同病因引起 ,并有其各自特征。诊断一旦明确 ,治疗效果满意 ,若未及时诊断治疗 ,黄疸加重 ,易造成胆红素脑病 ,留下后遗症。故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的分析 ,对指导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结了 2 0 0 0 .1~ 2 0 0 1.4间收治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 196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凡符合病理性黄疸标准[1] 。即①黄疸在出生后2 4小时内出现 ;②重症黄疸 ,血清胆红素 >2 0 5 .2~2 5 6 .5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 85 μmol/L(…  相似文献   

18.
梁秀兰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8):2299-2300,233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  相似文献   

20.
成登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27-928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生后24 h内入院的新生儿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病情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或每日黄疸指数增加明显的及时给予光疗或药物治疗。结果 12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黄疸104例,发生率为86.67%;发生病理性黄疸11例,发生率为9.17%;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于可能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