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为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近年开始应用临床,2007-01~2008-06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我院于2010-04-2010-08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14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及GCS评分情况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用与单用依达拉奉相比,总体疗效效果提高,P〈0.05。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GCS评分,P〈0.05;单用依达拉奉治疗后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5,对GCS无影响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GCS,减少病死率,提高总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东菱迪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DF-52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DF-521 10U、5 U、5U静滴,分别于第1、3、5d应用,共3次;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步复迈250ml静滴,1次/d,共10d,大剂量盐酸纳洛酮2 g静滴,1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周后治疗组NIHSS及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红细胞比积、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10~2010-10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疗程14 d,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往确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欧洲卒中评分(ESS)等神经心理分析工具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有无出血或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的ESS及ADL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分别)。在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依达拉奉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6-03~2008-10治疗的AC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6例,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变化、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及Barthel指数变化等.结果 2组总体病情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变化、血清hs-CRP变化、神经功能改善、Barthel指数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8—2016-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死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病死率为17.0%,治疗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09-01~2009-09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0.9%氯化钠250ml+奥扎格雷钠80mg,2次/d,10~14d次一疗程,同时给予依达拉奉用法0.9%氯化钠100ml+依达拉奉30mg,bid,ivgtt,10d一疗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250ml+奥扎格雷那80mg,2次/d,10~14d一疗程,2组同时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用药一疗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总有效率77.33%。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符合国家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除外禁忌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巴曲酶组(B组)和依达拉奉+巴曲酶联用组(C组)各25例.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疗程14 d;B组巴曲酶,第1天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10 BU静滴,第3天和第5天分别以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5 BU静滴,半小时内滴完.共三次20 BU.C组依达拉奉、巴曲酶,剂量及用法同A、B组.3周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按缺损分值的减少判定疗效.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0%和92%.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B 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则明显优于A、B组(P<0.05).病人顺应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巴曲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