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同时将PCT与外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等进行比较。方法:41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腰穿,根据细菌培养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外周血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早期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也是监测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丽侠  王坤  马涛 《安徽医药》2015,36(7):860-86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入院时的PCT,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1例。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白细胞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在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变化情况,对不同类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L-6和IL-8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19例,其中男性14例,  相似文献   

4.
孟丽君  刘微丽 《安徽医药》2018,39(11):1385-1388
目的 探讨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在鉴别开颅术后细菌性感染和无菌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开颅术后48~72 h出现疑似颅内感染临床症状的患者68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常规、CRP及乳酸测定。按照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感染组(25例)和无菌性脑膜炎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传统检测指标及CRP、乳酸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脊液各指标对鉴别感染及无菌性脑膜炎的价值。结果 与无菌性脑膜炎组比较,细菌性感染组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CRP、乳酸均增高,葡萄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化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脑脊液CRP鉴别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927,最佳截断点0.755 mg/L,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7%,诊断指数0.757;脑脊液乳酸鉴别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82,最佳截断点4.5 mmol/L,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8.4%,诊断指数为0.764。结论 脑脊液CRP和乳酸在鉴别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0例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的检测 ,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2 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在疾病的急性期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炎组 ,P<0 .0 1。恢复期 ,菌脑组 TNF、IL - 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脑脊液中TNF、IL - 8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 ,并且还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多数急性脑膜炎难以及时确诊,因为其临床特征为非特异性的,而实验室的脑脊液(CSF)检查对细菌性和无菌性的脑膜炎常常不能精确地鉴别。有研究提示血清补体系统参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鞘内炎症形成。为此作者对使用ELSA法检测脑脊液补本C3和因子B浓度的临床可疑急性感染性脑膜炎39例病人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对照组6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CSF细菌培养或检测有否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颅内感染患儿 ,其中细菌性脑膜炎组(化脑组)20例 ,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22例 ,对照组16例。结果 :化脑组血清和脑脊液TNF水平(μg/L)分别为0.236±0.105、0.211±0.094 ,明显高于病脑组0.125±0.039、0.109±0.032和对照组0.125±0.039、0.109±0.032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病脑组TNF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将化脑组血清和脑脊液的TN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r=0.935,t=7.67,P<0.01)呈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TNF的水平可以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指标 ,血液和脑脊液的TNF水平对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颅内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在病理情况下血液的TNF水平可以反映脑脊液TNF的变化 ,并为今后临床应用抗TNF抗体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85例患儿脑脊液中 CK-BB浓度。其中 ,经确诊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 17例 ,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 36例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 32例。以上病例均常规作脑脊液检查 ,同时留取 3毫升脑脊液作 CK-BB浓度测定。结果显示 ,脑脊液中 CK-BB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常规检查尚不能令人满意。某些结脑病人的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可与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5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 24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28例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仅轻度升高(P<0.05)。而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0例各型颅内感染患者(3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90例非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当天采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分析样品中CRP和PCT含量.结果与非颅内感染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早期感染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CRP和PCT的含量明显升高,且细菌性脑膜炎组升高显著,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与脑脊液中CRP及PCT的含量水平对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脑膜炎现仍为一种相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每十万人群中约有10人发病。导致这么高发病率的原因包括(1)细菌的致病毒性;(2)脑脊液中吞噬细胞功能不全,补体和调节素抗体活力低下,以致宿主正常反应能力受到限制;(3)延误诊断和治疗。血脑屏障是指血管腔隙和脑脊液(CSF)间的一层脂蛋白膜,它影响药物到达治疗浓度。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确定了常用抗菌药物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1)无脑膜炎症时透入性好的药物有氯霉素,磺胺类,TMP和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只有在脑膜炎时透  相似文献   

13.
颅内感染血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 的检测对颅内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04 例诊断明确的各型颅内感染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CRP 浓度,并于治疗7~10 d 后复查,选择同期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并排除肿瘤的施行外科手术腰椎麻醉的病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血清、CSF 中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1);血清、CSF 中CRP 在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1);血清中CRP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在CSF 中无显著性差异;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血清、CSF 中CRP在治疗后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CRP 和脑脊液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25例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检测结果,探讨CSF-C的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涂片离心机对脑脊液进行离心,经瑞姬染色后用显微诊断仪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细菌性脑膜炎表现为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改变,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混合细胞学反应。结论:CSF-C的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直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正坤 《江苏医药》1994,20(11):615-616
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0例患儿,均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方法测定脑脊中IgG、IgA、IgM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菌性感染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又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其中IgG、IgM增高较明显,而病毒性感染IgM则较低,一般以IgM大于40mg/L可排除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又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IgG较明显。故通过测定脑脊液中IgG、IgA、IgM的含量,对结核性、化脓性、病毒性感染有较好辅助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感染性脑膜炎后期中CRP、IL-6、TNF的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感染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对不典型起病或经过不正规治疗的患者,诊断往往较困难。而及时的诊断对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非常重要,为了有效的鉴别化脓性或病毒性脑膜炎,笔者总结了本院近年来儿童感染性脑膜炎诊治后期的脑脊液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方法收集本院2003-2007年经本院确诊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后一周的患者和临床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分别于7天、14天、21天进行了脑脊液中CRP、IL-6、TNF的测定,并进行统计。结果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RP、IL-6、TNF与病毒性脑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有效的检查脑脊液中CRP、IL-6、TNF量化指标,可进一步增加鉴别两种脑膜炎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有利于减少误诊,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病原菌及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216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为0.68%,脑脊液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4株,首位为表皮葡萄球菌39株;革兰阴性菌92株,第一位为大肠埃希菌26株。新生儿窒息复苏和产前4小时使用激素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我院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在足月儿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早产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防治应加强孕期管理,减少早产发生,生产时恰当处置,减少窒息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产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减少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各3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其血清PCT 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t =7.67、5.67,均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t =2.52、2.47,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结论 降钙素原、CRP对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治疗贾杰(海南省人民医院热带病研究室,海口570311)关键词脑膜炎;抗生素类;细菌感染迅速应用抗生素杀灭脑膜及脑脊液中的细菌是治愈细菌性脑膜炎的关键。治疗时,必须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加以选择抗生素。在病原菌检出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并对照比较,探讨其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腺苷脱氨酶检测采用酶法,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结果: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升高.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明显或者不升高.结论: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