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均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根据不同左室舒张充盈类型分为正常舒张充盈型(即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松弛受损型、假正常充盈型、限制性充盈型(后3型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结果 (1)共检出房性心律失常占70%,室性心律失常占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5,P<0.05);(2)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的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9%、63%、49%、30%,均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40%、26%、13%、7%,χ2=56.723、28.359、28.076、15.9102,P<0.05];(3)不同左室舒张充盈类型间的房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假正常充盈型和限制性充盈型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93.6%和96.4%.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促进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影响其严重程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假正常充盈型和限制性充盈型易发生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因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其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频率>100次/min,至少持续30sec)及心室颤动(VF)占30~50%,非持续性 VT 及左室功能不全占15~30%。已有报道,醋酸哌氟酰胺(fleeainide aeetate)可显著抑制慢性稳定性室性心律失常,但用于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仍受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QTd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 90例高血压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左室肥厚组 38例 ,左室正常组 5 2例 ,另 38例健康人作对照组 ,测量各组QTd并相互比较 ;统计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  (1)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QTd 6 9 2 1± 12 82 )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 (QTd41 5 4± 13 6 3)及正常对照组 (QTd 36 84± 13 71)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 16 % )高于左室正常组 (1 92 % )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1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左室肥大组及左室正常组Q-Td分别为67.31±13.57和38.8±8.55ms(P<0.001),左室肥大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2.5%,其中复杂性者为64.2%,室速为23.9%,该组中Q-Td>60ms 3项检出率均高于<60ms及左室正常组中Q-Td>60ms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大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一定关系,结合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可作为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有20%的患者可能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病死率很高,如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则病死率更高。AMI患者48h内室早发生率约为90%。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约为6%~40%,24~48h内不升高病死率,但3年的总病死率在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和无NSVT患者中分别为33%和15%。AMI后48h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低,多见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单形性室速在AMI后发生率约为0·3%~2·8%,头48h内发生者在以后的随访中常有复发,梗死后1年发生率可达3%~5%,伴心功能不全或室壁瘤者则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性猝死(SCD)多由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且多数患者死于到达医院之前。现已发现继往的心肌梗死(MI)病史、左室功能降低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为发生SCD的独立高危因素。同时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猝死发作史的患者亦为高危人群,因而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十分重要。1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研究在过去十年里,大量研究围绕继往患MI伴或不伴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左室功能降低的患者探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得益。CAST研究主要是为了证实抑制心律失常可改善生存这一假说,使用英卡胺、氟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60岁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3例,平均年龄77.67±5.67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BMI、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及非左室肥厚组(non-LVH),分析其心律失常情况。63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检出左室肥厚患者20例,占31.75%;非左室肥厚患者43例,占68.25%。结果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在年龄、血脂水平、BMI、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等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3-6级)的发生率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室肥厚可能是引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最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约占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期我院收治1例起源于LVOT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现象,并经消融成功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有糖尿病病史3年。患者因心  相似文献   

9.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大部分是治疗无症状性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即所谓“潜在恶性”或“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但治疗这类心律失常对患者的效益尚未证实。为此,作者研究了八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6例,男158,女88例,平均年龄58±11岁,其中器质性心脏病192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54例。190例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17例有持续性 VT 史。其余53例为有症状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与心功能及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对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应用多普勒超过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和动态心电图检测87例高血压压患者。结论左室重构对高血压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有一定代偿作用,但随着心室重构、左室肥大,心脏功能损害更加明显,同时心室重构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 测量]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 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预防充血性心衰与治疗无症状左室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已作了广泛研究 ,而识别心衰的高危人群并有效治疗能预防心衰发生并改善预后。本文介绍左室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无症状左室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充血性心衰的预防。1 左室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无症状左室功能障碍的研究资料甚少 ,能识别并治疗这些患者能改善其生存质量。 Mc Donagh测量 1 467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 ,大部分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均射血分数47% ,34%的患者低于该值 ,而有 2 .9%的患者射血分数是 30 %而没有临床症状。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临床表现对老年患者密切相关。在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中 ,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85岁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及卡托普利组,疗程为1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降压效果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卡托普利组(109.4±15.2)g/m2,低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127.5±16.7)g/m(P<0.05).室性心律失常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为(625.7±172.8)/24h,低于卡托普利组的(825.7±207.5)/24h(t=2.407,P<0.05).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室性心律失常数减少与血压均有下降.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组.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左房)增大,并随年龄增大,高血压病史延长,左房扩大越明显,发生严重房性心律失常几率也越高。高龄组发生持续性房颤为30.77%,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36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5%(85例)。(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房的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室大小以及左室质量指数相关,尤其与左房大小的相关性更明显,室性心律失常与左房、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左室腔大小相关。结论(1)年龄、高血压病史、左房大小是影响高血压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二尖瓣返流、左室增大、左室质量指数增高也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相关。(2)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离心性心脏扩大比向心性肥厚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仍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 ,一旦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 (VT) ,常使病情恶化 ,预后不良 ,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 ,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 ,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本文报告小剂量胺碘酮对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8年 2月~ 2 0 0 1年 7月选择 96例CHF心功能Ⅲ~Ⅳ级 (NYHA分级 ) ,左室射血分数 <40 % ;有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30次 /h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持续性VT和非持续性VT ;年龄 39~ 72 (…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对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红细胞内离子(K~ 、Na~ 、Ca~(2 )、Mg~(2 ))含量、左室重量与厚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均能显著减轻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重量与厚度,纠正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在逆转心肌肥厚的同时,显著减低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托普利可显著减低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硝苯地平则使血浆儿茶酚胺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20余年间,心血管医学临床用药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模式转变。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后,有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和频发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持续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的总病死率和心律失常所致死亡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CAST从根本上挑战了积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传统经验医学实践。CAST之后的一系列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一致显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心肌梗死后,尤其对于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不但无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功能不全的恶化 ,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9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 ,根据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标准分为四组 ,检测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 ,分析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及其类型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功能 I级组中 1 8例 (4 1 .86%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1 4例 (3 2 .5 6%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4例 (9.3 0 % ) ;心功能 级组中 68例 (5 5 .74%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45例 (4 4 .2 6%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45例 (3 6.89% ) ;心功能 级组中 3 3例 (5 5 %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2 0例 (3 3 .3 3 %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1 3例 (2 1 .67% ) ;心功能 级组中 42例 (5 8.3 3 %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2 5例(3 4.72 %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1 7例 (2 3 .61 % ) ,由多格表 x2检验结果看 ,各级别心功能不全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二组外并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数量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无关 ,但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在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1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80例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后发现。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各种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5)。伴有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和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