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24个社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率为34.3%(8 072/23 533),肥胖率为10.7%(2 518/23 533),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标化超重率为30.2%,标化肥胖率为9.2%。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年组超重率最高,为41.7%(3 099/7 431),老年组肥胖率最高,为13.9%(932/6 703),青年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低;中、老年组超重和肥胖合计>50%;调查对象腹型肥胖率最高,老年组腹型肥胖率男性为22.1%,女性为25.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浙江农村成年居民中的分布特征。方法2006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18个县(市),90个乡镇、5400个农村住户中的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4317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2.96±2.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6.8%和4.2%;男性的超重比例与女性无差别,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36.7%),55~岁组肥胖率最高(6.4%);已婚组的超重和肥胖率都高于未婚组,与离婚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超重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的文化程度与体质指数关系不大。结论浙江省农村成年居民超重率高于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且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其超重率和肥胖率都低于河北省等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平湖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平湖市辖区内 ≥ 18周岁的本地户籍居民3 106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血糖、血脂、血压及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平湖市 ≥ 18周岁居民的超重率为31.6%,标化率为29.5%;肥胖率为8.1%,标化率为7.8%,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最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人群超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P<0.01),体质指数(BMI)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8、2.127、1.571。结论 平湖市 ≥ 18周岁居民的超重、肥胖情况严重,超重、肥胖与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对超重、肥胖人群开展切实有效的健康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对6000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肥胖率为25.06%,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男性高于女性.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超重率、肥胖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经相关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教育程度、吸烟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吸烟与体力活动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乡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超重和肥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6~15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其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间的差异;探讨体重指数(BMI)及体脂两种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的不同,对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月纳入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907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计算BMI-Z分值;超重肥胖评定参考WS/T586-2018。结果 6~15岁儿童青少年除男生体脂率外,男女生各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变化均存在线性趋势(P<0.05),BMI-Z评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男生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女生在11岁时体脂百分比(BFP)超过男生(P<0.05)。BMI及BFP评价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1.5%和9.0%、14.1%和20.5%;其中BMI正常组有7.6%和3.1%的少儿BFP评定为超重和肥胖;在BMI超重组有49.5%的少儿BFP评定为肥胖。各体成分在超重与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有性别及年龄差异;不同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率略有不同,提示BMI评定肥胖标准易低估体脂胖肥儿童青少年;其超重和肥胖组各体成分均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探索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方法  2009-201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所有农村社区中抽取124 693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3%和10.18%。其中男性超重率(35.56%)高于女性(33.66%),女性肥胖率(11.26%)高于男性(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务农、教育程度、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等均为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均有P<0.05)。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02(95%CI:1.93~2.11)和3.83(95%CI:3.57~4.10)倍;女性分别为1.94(95%CI:1.86~2.02)和3.56(95%CI:3.35~3.77)倍。 结论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体重控制相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8 — 9月对湖北省武汉市4个行政区3 237名15~69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  结果  武汉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8.61 % 和5.10 %。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3.08 % 和5.49 %,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4.86 % 和4.77 %;男性的超重肥胖总率为38.58 %,高于女性的29.63 %(P < 0.01);不同年龄组中老年组(60~69岁)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为39.70 %;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人群超重肥胖率越低;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其他(P < 0.01),为43.06 %;患慢病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4.26 %,高于未患慢病人群的29.71 %(P < 0.01);“以前吸烟,现在不吸”、“从不锻炼”人群的超重肥胖率较高,分别为43.50 %、49.32 %(P < 0.01)。  结论  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患慢病、吸烟情况、每周锻炼次数是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教职工体质指数及腰臀比与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对教职工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郑州大学2008年健康体检的2 668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教职工总体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7.2%,男性为21.0%,女性为15.8%,男性高于女性(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BMI、WHR正常人群比较,超重及肥胖组、腹型肥胖人群血压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高血压检出率均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R、BMI、年龄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94.291(95%CI=8.147~1 091.264),1.216(95%CI=1.170~1.264),1.051(95%CI=1.041~1.060)。结论 教职工人群WHR及BMI水平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孙蔚  王鸿雁  刘微  关丹丹 《中国公共卫生》2018,24(12):1696-1698
  目的  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女性倒班从业护士群体超重、肥胖现况。  方法  收集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护人员春季体检大数据,选择她们中从事临床外科倒班制女性护理人员537人(倒班护理组),常年从事白班护理工作女性护士102人(对照组)。比较2组入选对象与超重、肥胖相关体检测量指标。  结果  2组对象超重及肥胖数据比较中,倒班护士组的超重例数(115)例、超重率(21.42)%、肥胖例数(89)例及肥胖率(16.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倒班护士超重及肥胖数据比较中, 31~40岁组的超重例数、超重率、肥胖例数及肥胖率均明显高于 ≤ 30岁组(均P < 0.05),≥ 5年组的超重例数、超重率、肥胖例数及肥胖率均明显高于 < 5年组(均P < 0.05)。  结论  一线女性倒班从业护士群体超重、肥胖现况不容乐观,且随增龄和从业时间延长而趋于严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11.
孙闽君  曹在池  林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23-3124
[目的]分析BMI指标与体质的关系。[方法]于2004~2005/4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成年人,随机抽取997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能测试系统采集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其他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计算各组BMI指数均质的变化规律。[结果]1)烟台市成年人BMI指数男性平均为23.7kg/m2,女性平均为21.8kg/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男女之间比较,除50~54岁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BMI均大于女性,但到35岁以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2)体重偏低和正常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上升趋势。3)女性体重偏低和体重正常的比例都远高于男性,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则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比例比男性低了19.4个百分点。4)在相关性显著的所有指标中,血压与BMI指数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提示人体超重或过于肥胖将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风险。[结论]BMI指数与身体机能和体质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体重超标对某些相关体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综合评价上海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13年上海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成年人20 991人,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9.68%、21.89%和27.03%;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7.78%、19.32%和26.73%;不同体质指数分组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情况,男女性正常体重组和女性超重组,调整混杂因素前后,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OR值分别为男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1.62(95%CI:1.16~2.28),调整后OR值1.65(95%CI:1.16~2.33);女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2.28(95%CI:1.71~3.04),调整后OR值1.93(95%CI:1.49~2.50);女性超重组未调整OR值2.31(95%CI:1.66~3.22),调整后OR值2.01(95%CI:1.44~2.80)。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河北省城乡成人体质测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200例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量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人群超重与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各指标为城市高于农村组,女性身高、体重、臀围城市均高于农村;性别相比,男性身高、体重、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女性(P〈0.01),而臀围、体质指数女性高于男性(P〈0.01);不同职业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平均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均居各组前3位;超重与肥胖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的体质指数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以65岁以上年龄组尤为突出;城市及农村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农村男性则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在城乡男性不同职业人员中,机关、办事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女性则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离退休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农村男性和城市男、女性体质指数、腰围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存在城乡、性别、职业差异;超重与肥胖与职业、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张雪梅 《中国校医》2018,32(10):747-75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分布,掌握城市中学生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消瘦等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自济南市城区某中学2017—2018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结果 调查发现,2017—2018年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为 21.56±4.78,男生BMI指数(22.41±5.05)显著高于女生(20.52±4.21),8~岁年龄组BMI指数最高。男生在11~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女生在13~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体质量正常检出率55.7%。非正常体质量检出率44.3%,其中体质量超标检出率19.2%,肥胖检出率20.4%,消瘦检出率4.7%。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1%、26.3%均显著高于女生(14.3%、13.1%),而女生消瘦率(7.0%)显著高于男生(2.9%)。不同年龄段肥胖、消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最高(57.1%),15~岁年龄段消瘦检出率最高(9.2%)。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三(21.8%)>初一(18.7%)>初二(17.1%)。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比例较高,消瘦问题并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结构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并分析四川省20~69岁成年人BMI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0—2019年5次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20~69岁成年人身高、体重数据,计算BMI,采用常规描述统计、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百分位数法、曲线拟合等方法对BMI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男性BMI均值和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女性BMI则呈波动趋势,女性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35岁女性体重过轻人数比例较高;男性超重触发年龄和肥胖触发年龄从23岁和35岁提前到20岁以下和25岁,女性超重触发年龄从30岁提前到27岁,而肥胖触发年龄无明显变化;男性BMI峰值年龄段从50提前到45岁,而女性BMI峰值年龄基本维持在60岁以上。结论 四川省不同性别人群近20年BMI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成年男性超重、肥胖触发年龄提前明显,提示可在适当的年龄段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减缓超重肥胖的发生,同时应注意20~35女性体重过轻情况,对减肥进行正确引导,降低盲目减肥、不科学减肥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辽宁省20~39岁成人的肥胖状况、血压水平及其关联性。 方法 分析2010年和2014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点5 313名20~39岁成人的数据资料。 结果 辽宁省20~39岁成人体质指数(BMI)的超重率为28.6 %(男性36.0 % vs女性21.2 %),肥胖率为11.7 %(男性17.7 % vs女性5.9 %);腰围超标的中心性肥胖率为38.1 %(男性50.3 % vs女性26.1 %)。血压升高率为12.5 %(男性15.3 % vs女性9.8 %),高血压患病率为54.8 %(男性58.9 % vs女性30.8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BMI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的血压升高风险增大(男性1.33倍,女性1.59倍)、(男性2.01倍,女性1.95倍),1级高血压的风险增大(男性2.10倍,女性1.72倍)、(男性3.37倍,女性2.76倍),2级高血压的风险增大(男性2.05倍,女性2.25倍)、(男性6.77倍,女性3.75倍)。男性BMI过低是保护性因素,BMI过低明显降低血压升高(OR = 0.48)、1级高血压(OR = 0.58)和2级高血压(OR = 0.41)的风险。男性的腰围、腰臀比升高增大1级和2级高血压的风险(OR = 1.42~1.79),女性的腰围身高比升高增大2级高血压的风险(OR = 1.81~5.18)。上述均P < 0.05。 结论 20~39岁成人的血压水平升高与超重、肥胖和/或中心性肥胖有关。对于年轻成人,BMI是与血压水平关联性最强的肥胖指标,男性BMI结合腰围和腰臀比、女性BMI结合腰围身高比能够有效提高预测高血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深圳成年人的分布特征和体重自我评价情况。方法2008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些时间段在深圳市某连锁餐饮单位所有的成年消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703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1.34±2.94)kg/m2,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5.1%、15.6%和2.6%;女性的消瘦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男性的超重比例显著高于女性;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样本人群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为66.3%,男性和女性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分别为65.5%和67.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性别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正确地认识自身体重状况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情况 ,为预防儿童肥胖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 普查区内共 40 3 10名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体重指数 (BMI)和身高别体重法同时评价调查对象的肥胖患病率。  [结果 ]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 ( 12 .5 9± 3 .0 7)岁 ,总体BMI为 18.63± 3 .3 1,其中男性BMI高于女性。以BMI法为评价标准总体肥胖患病率为 2 .76%,超重患病率为 11.5 7%;以身高别体重法为参考标准则肥胖的患病率为 6.17%,超重的患病率为 6.76%,两种评价方法的总体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 ,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  [结论 ] 闵行区中小学生的肥胖总体患病率呈现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趋势。中小学生超重比例较高 ,应及早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 ,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9.
俞小忠  夏燕  董敏  张曙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65-4666,466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及其与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体检人员体重、身高,空腹抽血检测血糖(GLU、血脂及胰岛素水平,计算体重指教(BMI)及IR并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男性为47.3%、15.8%,女性为22.2%、4.2%,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男女性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的平均年龄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超重、肥胖人群IR、GLU、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均低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男性肥胖人群IR、GLU、TCHO、TG水平也明显高于体重质量超重组(P<0.01),而HDL-C明显低于体重质量超重组(P<0.01).结论 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为38.9%、11.9%,男性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男女性超重、肥胖发生的年龄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男女性血脂水平及IR与BMI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