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浙江农村成年居民中的分布特征。方法2006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18个县(市),90个乡镇、5400个农村住户中的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4317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2.96±2.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6.8%和4.2%;男性的超重比例与女性无差别,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36.7%),55~岁组肥胖率最高(6.4%);已婚组的超重和肥胖率都高于未婚组,与离婚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超重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的文化程度与体质指数关系不大。结论浙江省农村成年居民超重率高于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且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其超重率和肥胖率都低于河北省等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116例健康体检人群不同体质指数与相关疾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116例,分析体质指数正常、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值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人群;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比例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人群。结论: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关系密切,对超重、肥胖人群体质指数的管理,合理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发生,是三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 ,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显示 ,从 1989年~ 2 0 0 0年BMI小于 18 5的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1989年为 7 3% ,2 0 0 0年为 3 5 %。超重和肥胖的人数百分比呈增加的趋势 ,从 1989年的 10 7%猛增到2 0 0 0年的 2 5 2 % ,平均每年增加 1 5 %百分点。2 0 0 0年超重肥胖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城市 33 3%、县城 31 7%、郊区 2 4 6 %和农村 2 1 1%。提示超重肥胖率较高 ,增加较快 ,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认真研究对待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和腰围与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京市成年居民人体质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4年7月开展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的35岁~居民的慢病相关调查及体格检查,对无高血压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2007年10月完成项目终期调查。结果 2007年与2004年相比,男、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6.0%和5.4%;BMI、WC均值及舒张压均值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基线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增加。与BMI和WC均不超标者相比,超重且伴腹部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最高(男性:RR=1.74,95%CI=1.19~1.32;女性:RR=2.471,95%CI=1.42~4.03。结论 超重和腹部肥胖是罹患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BMI、WC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并且BMI和WC的升高均可增加高血压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6个区640名18周岁以上常驻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测量,对BMI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体重过低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占37.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和饮食行为对BMI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苏州市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尤其男性,中老年人和低学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1991~2006年BMI小于18.5的百分率呈下降趋势,1991年为13.6%,2006年为4.7%。超重和肥胖的百分率呈增加的趋势,超重从1991年的18.0%增加到2006年的28.0%,平均每年增加0.7;肥胖则从从1991年的7.4%增加到2006年的11.7%,平均每年增加了0.3。2006年BMI〈18.5的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村、郊区、城市和县城,分别为为6.7%、3.5%、2.8%和2.4%;超重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分别为35.9%、33.7%、27.7%和22.6%,肥胖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县城、郊区和农村,分别为18.9%、16.9%、12.8%和6.3%。结论提示过去15年间,湖北省城乡居民的营养不良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郊区和农村,但农村BMI〈18.5的百分率仍相对较高。超重肥胖率较高,增加较快,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皖西农村地区40~70岁留守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安徽省六安市3个乡镇18个行政村的40~70岁农村留守居民进行电子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收集有效问卷4 040份,其中3 700名村民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留守村民中男性为1 301名,女性为2 399名,男女比为1∶1.84;留守村民的超重/肥胖率为60.26%,其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3.46%和16.81%。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糖、血压、经常饮酒是BMI的影响因素,40~49岁组(OR=1.75,95%CI:1.48~2.08)和50~59岁组(OR=1.38,95%CI:1.17~1.62)相比60~70岁组BMI高;血压正常组(OR=0.28,95%CI:0.24~0.34)和1级高血压组(OR=0.68,95%CI:0.58~0.80)相比2~3级高血压组BMI低;空腹血糖<5.6 mmol/L组(OR=0.40,95%CI:0.32~0.51)和5.6~6.9 mmol/L组(...  相似文献   

8.
农村成人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超重和肥胖是当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明显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2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与肥胖作为影响血脂、血压的重要因素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因此,我们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内蒙古地区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脂和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蒙古族相对集中的4个嘎查(村)居民1108名,进行现场询问和体格检查。结果该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腹型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31.4%,15.5%,40.1%,47.65%。腹型肥胖时其1、2、3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分别是相对正常人群的1.2、1.6、1.7倍;血压水平随着BMI、WHR增大而升高:BMI和WHR均正常、BMI异常WHR正常、BMI正常WHR异常、BMI和WHR均异常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80%,20.69%,44.62%,65.35%,其RR值分别为1.0,0.6,1.2,1.7。结论BMI和WHR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预防与控制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应成为防治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山东省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确定的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并计算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当体质指数(kg/m2)在18.5~23.9,24~27.9,≥28时,血压均值分别是123.5/76.1,128.8/80.0,134.5/85.6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是15.65%,26.38%和43.78%。当体质指数≥24和/或腰围≥85cm(女性≥80cm),血压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结论 血压均值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上升.二者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体质指数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3例,年龄匹配对照组416例。患者行影像学K/L评分。测量患者和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求出体质指数(BMI),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BMI在正常人群及骨性关节炎组分布;计算肥胖人群BMI在正常人群与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相对危险度(OR)及OR95%CI。结果223例患者经K/L评分分为Ⅰ~Ⅳ级,分别为Ⅰ级11例、Ⅱ级69例、Ⅲ级58倒、Ⅳ级84例。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BMI(kg/m^2)分别为23.4±3.8,25.3±3.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MI和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进展相关性回归得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2,P〈0.01;肥胖是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高危因素(OR=2.63,95%CI=1.876~3.688,X^2=31.5,P〈10^-7)。结论肥胖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控制或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武汉某高校社区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 183名居民的健康档案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BMI大小的影响,分析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关联性。结果 影响居民BMI的有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因素,超重和肥胖居民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与体重偏低、正常体重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男性、>50岁、教育程度低的居民体重指数超标率较高,BMI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青少年体质指数预测偏高血压中曲线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预测偏高血压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观察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超重、肥胖界值点预测偏高血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随机抽选1850名14~16岁北京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按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观察各组血压分布,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超重、肥胖界值点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MI预测偏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均〉0.5(男0.789;女0.680。P〈0.001)。超重界值点比肥胖有更高灵敏度,而肥胖的界值点具有良好的特异度。结论 BMI预测偏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且男生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D)新鲜周期中,不同体重指数的年轻女性助孕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常规长方案IVF-D助孕的576例患者资料.排除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纳入年龄≤35岁第1周期IVF-D助孕的269例患者.根据我国体重指数(BMI)参考标准,分为三组,即BMI<18.5kg/m2(n=38)、BMI 18.5~23.9(n=188)和BMI≥24(n=43).结果 BMI≥24kg/m2者不孕年限显著增加(χ2=10.399,P=0.006).BMI≥24kg/m2的hCG日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20).不同BMI组,Gn时间(P=0.421)、Gn总量(P=0.252)、获卵数(P=0.287)、受精率(P=0.777)、2PN率(P=0.249)、可用胚胎率(P=0.602)、优胚率(P=0.209)和周期取消率(P=0.795)无明显差异.不同BMI组,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629).与其他两组相比,BMI≥24,流产率有增高趋势(P=0.167),活产率有下降趋势(P=0.197),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体重指数增加不影响年轻女性IVF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WHO体脂率标准评价中国现行体质指数诊断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准确性。方法 于2013年5-7月横断面调查河北省玉田县648名18~59岁中青年农村女性,采用标准方法测量人体学指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率(BF%);体质指数(BMI)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体脂率参照WHO标准。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BMI为(24.74±3.97) kg/m2,平均体脂率为(28.54±7.04)%;依据体脂率(>35%)和BMI(≥28.0 kg/m2)标准,调查对象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98%和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体脂率30%为超重标准,BMI 24 kg/m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8和79.06%,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66;以体脂率35%为肥胖标准,BMI 28 kg/m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4和92.00%,Kappa值为0.62。BMI与体脂率呈二次曲线关系(R2=0.614,P<0.001)。结论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与WHO体脂率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准确度和诊断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现况及其BMI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关系,从而为慢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9 988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所有资料使用Epi Data 3.2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265,P〈0.001;χ2=10.590,P〈0.001),40~59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01);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134;χ2=0.003,P=0.976);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BMI的增加,上述疾病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提示为早期预防慢病,应特别关注BMI≥24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