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检验检疫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方法〕 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危机为切入点 ,导入危机管理学原理 ,对我国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抗击SARS危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结果〕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在美国发生“9·1 1”恐怖袭击事件后 ,建立并不断完善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认为是危机管理的雏形 ,它在抗击SARS危机的战役中有效地防止了SARS通过口岸交通工具和出入境人员传入传出。〔结论〕 建立并有效实施卫生检疫危机管理 ,是全球化大背景下检验检疫系统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危机管理理论在卫生监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及执政能力,面临着压力和责任的双重考验。作者从危机的起因及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危机管理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动介入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日益突出,由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上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而心理上却处于还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的心理冲突在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相对剥夺、应对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大学生内  相似文献   

4.
面对SARS加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公共生活是高质量的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而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是高质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保障。自2002年11月我国首例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现于广东以来,相继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呈流行之势,面对SARS这场战役,  相似文献   

5.
审视与反思:抗击SARS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SARS疫情发展过程的审视与反思,论述了抗击SARS对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的启示:必须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均衡与协调;必须努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强化医院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危机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内食品卫生管理薄弱环节较多,食品污染隐患严重,是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应采取危机管理的指导策略,深入研究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危机信号监测、危机模拟应对和危机处理预案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从而构建有效的高校食物中毒危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医院危机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自身危机机制的完善与否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医院管理者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抗击"非典"呼唤医疗机构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非典”疫情的爆发是突如其来的,它给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非典”危机已对一些产业和领域造成了较大冲击,给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种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如果控制得不好、处理措施不得当,加之它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甚至危害到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五位一体"卫生应急管理模型。方法从卫生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入手,结合卫生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归纳卫生应急管理过程、"五位"构成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应急管理组织是核心力量,起主导作用;应急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队伍和应急后勤保障是基础力量,三者相辅相成;应急信息沟通是导向力量,为应急处置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结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正常有效运作管理是要靠"五位"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0.
吴玉东 《中国校医》2008,22(6):689-690
近年来,国内外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的自杀与杀人的恶性事件不断。面对瞬间消逝的年轻生命,我们在震惊惋惜之余不免心生疑问:难道这样的事件一定要发生吗?  相似文献   

11.
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晓梅  蒋大力 《中国校医》2005,19(3):321-322
<正>据介绍,心理疾病已经跃居世界十大疾病之首,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目前,中国有近30%的家庭存在心理问题,而国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约为1600万,其中1/3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另据一项以国内12.7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亦有近30%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在80年代中期,这个数据为23.25%。专家预测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增强,在今后20年的疾病总负担中,心理疾病仍将排名第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非典型肺炎事件看卫生危机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由于受非典型肺炎疫情等影响,今年初广东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部分群众盲目抢购药品、醋、米、油、盐等商品的现象,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不法商家乘机哄抬物价。面对突发事件,政府显示出了它的公信力,显示出了它临危不乱的危机处理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有关部门针对卫生危机在信息管理和应  相似文献   

13.
张瑞华 《卫生软科学》2007,21(3):198-200
媒体应对是卫生危机事件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实例,认为缺乏主体意识和专业化技巧是两大主要问题,并提出主动认知与理解媒体、培训卫生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体现人文关怀、及时行动、统一性传播等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思想家池田大作在《二十一世纪警钟》中指出:“近世以后人类的历史,总的可以这样说,认为自然界和社会制度这种外在世界的变革是左右人类幸福的根本关键,而且仅把目光注视在这一点上。因而不考虑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轻视或者忘记了努力去严格要求自己内在的各种心灵活动。……在现代,显得特别重要的是,努力变革和提高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世界。我们把称之为‘人的革命’”。对此,美国学者英格尔斯说得更透彻和直接:“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医院随时有可能因为一些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而导致危机发生,进而失去病人来源,最终被淘汰。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应对医院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这是摆在医院管理  相似文献   

16.
《卫生经济研究》2003,(12):37-38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10次学术年会于2003年11月6~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厅 (局 )领导、卫生经济学会领导和论文作者共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新世纪的第一次盛会 ,受到卫生部和学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幕式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蔡仁华主持。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出席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全文另发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孙隆春会长作了题为《二十年风雨兼程新世纪再谱新篇———中国卫生经济学会20年回顾及展望》的报告 (另发节选 ) ;…  相似文献   

17.
18.
王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79-1280
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威胁到高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的建构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现对北京市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进行分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学校、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极易成为高校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导致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对大学生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会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心理状态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心理健康的学生易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功能失调.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维护学校及社会的稳定,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提高[1].心理危机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不能回避也不能通过常态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2].近年来,大学校园中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危机干预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