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lson病基因第18外显子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122例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发现37例患者有PCR-SSCP异常迁移,提示中国人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高发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18号外显子的构象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1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中的突变位点。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的18号外显子进行PCR-SSCP筛选,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共发现有16个泳动异常,且单链异常位置有两种不同形式。测序结果经与正常对照及与GENEBANK比较,证实均无突变存在。结论肝豆状核变性1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存在单链构象多态,不是突变热区,与欧洲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帕金森病(PD)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观察155例PD患者、192名健康人对照组中parkin基因多态的分布,并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等位基因以G为主,频率分别为54.2%和52.9%,χ2=0.318; 基因型以GA型为主,频率分别为51.6%和43.2%,χ2=1.433,均P>0.05);发病年龄以50岁为界分成早发组与晚发组后,早发组与晚发组人群中该多态的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基因型χ2=1.16,等位基因χ2=0.049,均P>0.05).(2)上海汉族人该基因的多态分布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06.448, P<0.001);上海汉族人以GA基因型为主(51.6%),澳大利亚白种人以GG基因型为主(92.7%).结论上海汉族人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PD易患性关系不大;上海汉族人与澳大利亚白种人该多态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p16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垂体腺瘤中p16基因的突变。方法:对无p16 基因纯合性的肿瘤及其血标本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30例标本中未见p16基因第一和第二外显子迁移率改变,结论:垂体腺瘤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垂体腺瘤中p16基因的突变。方法:对无p16基因纯合性的肿瘤及其血标本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30例标本中未见p16基因第一和第一外显子迁移率改变。结论:垂体腺瘤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AD)与早老素 1(PS 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对 6 8例SAD患者的PS 1基因第 5号和第 8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所有病例PS 1基因第 5号和第 8号外显子的PCR SSCP分析结果均显示两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未发现异常泳动 ,推断没有存在突变。结论 SAD和家族性AD(FAD)的致病原因存在差异 ,在SAD中PS 1基因第 5号和第 8号外显子不存在突变或突变率极低 ,并非SAD致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散发性 Alzheimer病 (SAD)与早老素 - 1(PS- 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对 6 8例 SAD患者的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所有病例 PS- 1基因第 8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两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第 10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显示三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未发现异常泳动 ,推断没有存在突变。结论 :SAD的致病原因与 FAD不同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突变并非 SAD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痴呆患者早老素-1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53例SAD患者、60例VD患者及90名健康老年人早老素-1基因第6号外显子。结果DNA测序在SSCP泳动异常标本中发现1123位点和1300位点发生错义突变,其中,SAD组2例在1123位点发生突变、2例在1300位点突变,VD组1例在1123位点发生突变;1123位点发生C→G突变(cys23Trp),1300位点发生A→C突变(Asp 200Ala)。结论SAD患者存在早老素-1基因第6号外显子突变,本实验结果显示的2个突变位点均处在早老素蛋白的重要功能区,考虑此突变为病理性突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WD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Wilson病(WD)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型(PCR-SSCP)银染技术研究70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和30例正常组的WD基因12外显子,对有异常泳动者经DNA自动测序技术证实其突变性质和位置。结果:正常组未见异常。患者组发现11例异常(11/70占15.7%),二种错义突变,其中9例为Thr935Met突变(9/70,占12.9%),2例为Lys952Arg突变(2/70占2.8%)。结论:第12外显子是中国人WD基因突变热区之一,发现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Wilson病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Wilson病(WD)基因突变研究,已有多达95种突变的报道。我们应用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技术对168例中国Wilson病患者WD基因第13号外显子进行检测,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收集64名正常人及168例来自全国各地确诊的WD患者资料,抽取外周抗凝全血5ml,提取白细胞DNA。第13号外显子扩增的引物序列为5′TGAACTCAACCTAAT3′和5′TCTCAGATGGGAAAGUG3′,PCR反应循环为:93℃40秒,58℃50秒,72℃30秒共30次,最后72℃10分钟。反应结束,即刻4℃贮存。15%琼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以期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DNA扩增片断进行筛选,对其中异常的迁移带型行DNA测序。结果:30例对照组SSCP呈一种带型,122例患者中37例分别呈4种不同的异常迁移带型,泳动异常率为30.33%(37/122)。DNA测序结果表明SSCP呈I型的患者第3772位点C缺失而产生移码突变。结论: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发现一种新型移码突变。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基因)的第14、18和5号外显子(exon14,exon18,exon5),采用单链构像多态(SSCP)方法分析40例非同源家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突变或多态。在exon14仅发现2例具有异常的单链构象,家系分析呈孟德尔遗传分离;在exon18,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单链构象,可见于正常对照及患者,故亦认为是一种多态现象。此外,在exon5仅检出1例患者存在SSCP的异常泳动,经DNA测序提示为5'侧翼内含区域的新多态。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突变的规律及部位与欧洲人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在14及18号外显子。  相似文献   

13.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定位于13q14.3,有21个外显子,cDNA全长6.64kb,编码1465个氨基酸的P型三磷酸腺苷(ATP)酶,此酶参与铜跨膜转运的代谢过程。WD基因突变形式具有遗传异质性,欧洲人以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华中和华东地区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华中和华东地区的139例非同源家系的HLD患者的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5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测序未见异常.HLD组共检出6种ATP7B基因的突变类型和1种多态,其中Gly988Val杂合突变为新的发现.HLD组突变及多态总的检出率为29.49%(41/139),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5.83%(44/278);其中Pro992Leu纯合或杂合突变的检出率为23.02%(32/139),其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2.59%(35/278).结论 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是华中和华东地区HLD患者的一个基因突变热区,是筛选HID可疑患者时优先检测的外显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LRP)基因 3号外显子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方法分析 42例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的LRP基因 3号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者LRP基因 3号外显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χ2 =4 2 0 1 ,4 51 5 ,P <0 0 5) ,C/C纯合子发生AD的相对危险度是 2 71 0。结论 LRP基因 3号外显子多态性与AD关联是由于LRP基因C/C型在患者中过表达所致 ;LRP基因C/C型是AD患者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外显子组学测序筛查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确定NMO的易感基因积累资料。方法收集散发性NMO患者4例,取其外周血后提取DNA,基于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旨在发现患者中共有的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4例患者中共存在33个共有突变位点,其中9个单核苷酸突变和24个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涉及29个基因。结论 4例NMO患者中共发现33个共有突变位点,涉及29个基因。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老素-1基因5号外显子新突变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Alzheimer′sdisease,SA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及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68名SAD患者、13名血管性痴呆(VD)患者和65名正常老年人的早老素-1基因第5号外显子。结果发现4名SAD患者的PCR产物SSCP分析发生泳动异常,DNA序列分析发现:这4名SAD患者的130号密码子发生了CTG→ATG错义突变(388位点发生C→A突变),使编码的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蛋氨酸(Leu130Met);157号密码子发生了GTG→CTG错义突变(469位点发生G→C突变),使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酸(Val157Leu),另有11名患者SSCP表现为一条单链增快,其性质待定。结论SAD患者也存在早老素-1基因第5号外显子突变,该突变点可能为中国人SAD患者早老素基因突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32、33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中国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32、33外显子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分析14个NF1家系62名成员及3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DNA的NF1基因32、33号外显子。结果3个家系(21.4%)、4例NF1患者(11.1%)NF1基因32号外显子的DNASSCP发生泳动变位,可能为NF1基因32号外显子发生突变。家系中其他成员及正常对照无此现象。通过3种不同的SSCP实验条件,未发现33号外显子异常泳动变位。结论32号外显子可能为中国人NF1基因突变热点之一。本研究方法对NF1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H(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26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各130例)、20个脑卒中家系的成员(脑梗死组10个家系,14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5例;脑出血组10个家系,12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1例)、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抗磷脂抗体(APA)水平。结果 在脑梗死组,G817T(Leu247Val)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0.338)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0.370)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APA阳性脑梗死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PA阴性脑梗死组(P<0.01,P<0.05),T等位基因频率(0.439)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1)。以脑梗死为主的家系中患病组与未患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0.404,0.3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未患病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结论 长沙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基因频率分布具有脑卒中家族聚集性。G817T(Leu247Val)多态GT基因型和T等位基  相似文献   

20.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28及31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突变的热点。方法 用PCR SSCP方法检查NF1基因 2 8和 3 1号外显子共约 10 60bp ,约占NF1基因全部编码区的 6 95 %。结果 在 2 7个家系中 ,发现 4个家系 (14 82 % )、13例病人(2 3 64 % )存在NF1基因突变。结论 提示本组病例 2 8和 3 1号外显子可能为突变热点。对突变性质的定论有赖于DNA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