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泛种特异性抗疟原虫单克隆抗体M26-32作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cDNA基因表达文库,结果获得一段含NKND4个氨基酸靶抗原决定簇表位基因的472个碱基的基因序列,用该基因序列作探针与不同种的DNA进行杂交,证实该基因序列为一段疟原虫基因序列。在对该基因片段在染色体内的定位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定位于恶性疟原虫的第7对染色体上,且存在于多种不同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的恶性疟原虫的DNA之中,通过Ge  相似文献   

2.
用温度诱导方法获得了M26-32靶抗原基因片断表达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M26-32反应,证实了获得的基因序列是单克隆抗体M26-32的靶抗原基因片断。该融合蛋白能与抗间日疟原虫和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反应,且抗该融合蛋白抗体和纯化融合蛋白和抗血清还能与间日疟原虫和恶化疟原虫的疱浆抗原反应,表明该靶抗原基因片断内含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共同基因序列,且  相似文献   

3.
用含NKND四个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DNA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genomicDNA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经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重组进M13噬菌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获得6个阳性克隆,其插入片段450bp~1.3kb之间。其中661克隆的插入片段为477个碱基序列,其一端120bp与探针序列一端完全重叠。表明可合并组成一段含启动子、起始密码子和NKND四个氨基酸的678个碱基的单克隆抗体M26~32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
用温度诱导方法获得了 M2 6 - 32靶抗原基因片断表达的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该融合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 M2 6 - 32反应 ,证实了获得的基因序列是单克隆抗体 M2 6 - 32的靶抗原基因片断。该融合蛋白能与抗间日疟原虫和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反应 ,且抗该融合蛋白抗体和纯化融合蛋白的抗血清还能与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胞浆抗原反应 ,表明该靶抗原基因片断内含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共同基因序列 ,且这一共同基因表达的蛋白存在于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抗原之中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M26-32的高滴度腹水,用Mono Q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对纯化后的各管作免疫荧光测定。对纯化后单抗有效成分进行Ig亚类检测和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结果证实M26-32单抗的有效成分为IgM,等电点为4.7-4.85。  相似文献   

6.
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SERA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PCGENE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长度为453bp,A+T/G+C为2.6∶1,符合恶性疟原虫结构基因的特点。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我国PFD-3/YN虫株SERA基因片段仅与B1、B2、B3(巴西)株及S16(塞内加尔)株在第667位氨基酸有不同,与FCR3(冈比亚)、FCBR(哥化比亚)、及S14、S15(塞内加尔)等其它虫株SER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显示该多肽N端和C端可能有抗原表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部分基因序列,了解我国虫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CS蛋白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取3个阳性克隆制备M13-CSP单链DNA,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该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应用PCGENE软件对六个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结果:我国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与T4、Welcome、NF54、3D7及7G8等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一个有意义核苷酸突变发生在P.fTh/Tc抗原表位区。结论:云南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M26~32的高滴度腹水,用MonoQ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对纯化后的各管作免疫荧光测定(IFA)。对纯化后单抗的有效万分进行Ig亚类检测和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结果证实M26~32单抗的有效成分为IgM,等电点(PI)为4.7~4.85。  相似文献   

9.
用含NKND四个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DNA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genomicDNA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经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重组进M13噬菌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获得6个阳性克隆,其插入片450bp~1.3kb之间。其中661克隆的插入片段的477个碱基序列,其一端120bp与探针序列一端完全重叠,表明可合工组成一段含启动子,起始密码子和NKND四个氨基酸的678个碱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筛选恶性疟原虫FCC1/HN 株λgt11 cDNA 表达文库所获得的强阳性克隆作基础, 对上述强阳性克隆的cDNA 插入片段进行DNA 序列测定, 阐明相对应的新表达序列标签 (ESTs), 作为发现新抗原基因的线索。方法:以cDNA 表达文库接头的较长链作PCR引物、扩增cDNA 插入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入M13 m p18测序载体, 进行部分DNA 序列测定、编辑, 将之在GenBank 中进行DNA 序列同源性搜索比较和分析。结果: 获得1 个C03 序列为已知恶性疟原虫热休克蛋白70-2 基因片段, 发现5 个新的具有抗原意义的恶性疟原虫表达序列标记位 (ESTs)。结论: 这5 个新的恶性疟原虫表达序列标记位为发现新的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SERA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定,应用PCGENE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长度为453bp,A+T/G+C为2.6:1,符合恶性疟原虫结构基因的特点。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我国PFD-3/YN虫株SERA基因片段仅及B1,B2,B3(巴西)株及S16(塞内加尔)株在第667位氨基酸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用LR White树脂低温包埋感染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红细胞,用保护性单克隆抗体F6-D3和F6-C2并结合蛋白A-胶体金探针免疫标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85kDa和82/41kDa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F6-D3识别的185kDa蛋白定位于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裂殖子表面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质膜及带虫泡膜。而单克隆抗体F6-C2识别的81/41kDa蛋白则定位于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殖子的棒状体中。从超微结构上表明185kDa和82/41kDa保护性抗原分别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表面抗原和裂殖子棒状体抗原。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中3株McAbs(M4C7B10、M4D7F7和M6E1G11)的靶抗原定位于配子体以及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无性体原虫;其余5株仅定位于配子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McAb所识别的蛋白区带各异(16-120kD),与已发现的有性期特异性抗原相比较,32kD抗原国内外尚未报道。各株McAb与猴疟(P.cynomolgi)红内期、鸡疟(P.galinaceum)子孢子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鉴别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抗原基因序列(MSA-1)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感染。用此方法扩增实验室体外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显示1条300bp的DNA片断,而对实验室培养的巴布亚新内内亚FCQ-27株则显示1条440bpDNA条带。用此方法检测15份采自云南缅边界的恶性疟血样均能扩增出DNA条带,但不同血样的DNA条带的分子量不同,部分血样还存在1条以上的DN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提取、纯化其基因组DNA,用BamH1部分酶切,并克隆pUC18载体,转化受体菌株大肠杆菌JM103,用基因组DNA探针筛选转化子,对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片段pHF1作部分序列分析,在国内首次明确恶性疟原虫FCC1/HN特异DNA部分序列。pHF1克隆片段约1.2kb,两端分别测定了328和271个碱基。G+C含量为26.8%,并有较多的酶切位点,便于作亚克隆,该序列还可用作DNA探针或PCR扩增模板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含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的质粒pBE4探针,通过核酸分了杂交试验,探针的敏感性为20pg靶DNA和0.001%原虫血症,并可从多种疟原虫DNA标本中特异地检出恶性疟原虫DNA,显示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与镜检的符合率为95.4%(123/129)表明探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云南株富含组氨酸蛋白 I I部分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 H R P I 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 P C R 方法特异性扩增 H R P I I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 M 13 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 P C G E N E软件对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 H R P I I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我国云南株恶性疟原虫与 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差异,3 虫株间 H R P I 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0.3%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68.6% 。结论:云南株与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云南株富含组氨酸蛋白 I I部分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 H R P I I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 P C R 方法特异性扩增 H R P I I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 M 13 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 P C G E N E软件对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 H R P I I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我国云南株恶性疟原虫与 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差异,3 虫株间 H R P I 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0.3%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68.6% 。结论:云南株与7 G8 及 D10 虫株 H R P I I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和Pfs48/45的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体外高效表达创造条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纯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体外培养;利用碱裂解法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提取染色体DNA;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分别为657bp和1,359bp。而用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作对照,无扩增条带出现。结论: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从而,为该基因的克隆、测序和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 pfs25基因序列变异情况。方法 PCR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株pfs25全基因,经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和PstI酶切鉴定,并与国外恶性疟原虫NF4株pfs25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株pfs25基因与NF4株的pfs25基因其同源性为99.2%。结论 PFD-3/YN株与FN4株pfs25基因表现很高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