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输尿管癌与输尿管转移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与输尿管转移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及8例输尿管转移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常规进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并采用CT尿路成像(CTU)、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方法重组,观察输尿管癌和转移癌的影像特点、强化方式及两者的CT表现差别.结果 12例输尿管癌多数发生于左侧;病理为移行细胞癌11例,鳞癌2例;CT表现为输尿管梗阻端管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以静脉期强化较明显,MPR及CPR显示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或管腔中断,并伴有梗阻端以上输尿管、肾盂的轻中度扩张积水;8例输尿管转移癌表现为输尿管管壁增厚或管腔中断以及输尿管周围软组织肿块影,部分病例可合并有管腔内充盈缺损征象,其梗阻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增强扫描病变段输尿管的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基本一致,CTU显示对比剂通过困难或不能通过,病变输尿管僵硬.结论 多层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结合CTU、MPR、CPR等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输尿管转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先天畸形种类繁多,影像检查以往主要依靠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对显示其解剖、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存在局限性。CT尿路造影(CTurography,CTU)是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由于肾脏的分泌功能使得对比剂在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充盈,利用CT对受检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将获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1岁。右侧腰腹部胀痛1个月余.运动后加重3d入院。体检:右侧中下腹及右腰部轻度膨隆.右肾区及右中下腹、脐周深压痛及扣击痛。B超:右侧腹腔巨大囊性包块伴腹腔积液.右肾实质探查不清.左肾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右肾右输尿管均未显影,左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显影.膀胱内有少量对比剂充盈,并呈新月状弧形压迹(图1)。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资料(X线、CT、MRI)。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2例行CT平扫和增强,2例行MR平扫。结果4例静脉肾盂造影发现病变,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1例病变侧肾脏输尿管未显影。3例逆行肾盂造影发现病变。2例CT检查发现增强后期扩张输尿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例MR平扫LWI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检查是输尿管息肉首选方法.CT、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碘过敏及肾功能不良等不能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首选MRI。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并发膀胱充盈缺损(bladder filling defect,BFD)的CT征象以及两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2例急性肾绞痛患者伴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的CT图像,包括结石是否伴BFD,结石的大小和梗阻情况与BFD的关系。结果52例中,32例可见BFD,其中28例为形态规则的充盈缺损,4例为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在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伴有BFD阳性者中,69.5%出现明显的输尿管梗阻征象。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伴有BFD阳性者结石平均直径为4.01mm,阴性者平均直径为4.55mm,结石大小与BFD征象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急性肾绞痛患者中,膀胱充盈缺损征阳性强烈提示膀胱输尿管口的钙化为结石。  相似文献   

6.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15岁。无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血尿 1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发育正常。腹部体检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正常 ,尿检尿蛋白 ,RBC 。X线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静脉肾盂造影 (图 1)见右肾轻度积水 ,该侧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 ,下端呈鸟嘴样狭窄 ,下段未见显影 ,诊断为右输尿管下段狭窄伴梗阻 (考虑良性狭窄可能性大 ,但不除外肿瘤或先天性疾病可能 ,建议进一步检查 )。CT增强扫描 (图 2 )见右输尿管中下段交界处扩张增粗 ,外后壁似增厚并形成局部软组织充盈缺损 ,稍有强化 ,CT值 6 9Hu ,管腔狭窄 ,病变以上输尿管、…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诊断: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认识和诊断。材料和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26例均经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证实的先天非梗阻性巨输尿管症静脉尿路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本症以输尿管近膀胱一段短于3.0cm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狭窄段以上输尿管继发性显著扩张为特征,扩张可延及肾盂肾盏。静脉尿路造影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狭窄段充盈显影呈“鸟嘴”状、“鼠尾”状,少数病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终止呈“杵”状。输尿管行径靠近中线且较直,盆腔段显著扩张呈梭形。排空延缓是本症特征性尿流动力学改变。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有助于排除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结论: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双任  陈宏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2):226-226
病例资料 患者,女,84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腰部酸胀不适伴肉眼血尿(血尿全程伴条状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径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见大量红细胞,余未见异常.B超示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右输尿管中下段未见显示,膀胱充盈一般,膀胱壁毛糙.CT扫描: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膀胱前壁见局限性梭形软组织密度灶(图1),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病灶与邻近肠管分界欠清(图2、3).膀胱内游离三角形高密度影,CT值45 HU,增强后无强化,注射对比剂90 min后,在高密度对比剂背景下呈三角形充盈缺损影(图4).输尿管镜、膀胱镜检查:右输尿管中段明显狭窄,未见结石及新生物;膀胱顶部见大小约3 cm×3 cm隆起性病变,表面不平,膀胱内可见血块.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择期行全麻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前壁实质内大小约5 cm×4 cm×3 cm不规则肿物,凹凸不平,与腹膜有粘连,与耻骨后脂肪及结缔组织粘连紧密,与肠管无粘连.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53岁.发现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8d.查体:双肾区无叩痛,沿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未充盈,尿道外口及阴囊无异常.B超检查:右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1.2 cm,右侧输尿管上段低弱回声团块大小约3.6cm×1.0 cm.CT平扫 增强检查: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增强后似有轻度强化,占位性病变可能,右肾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14岁。右侧胁腰部反复酸痛 4年余 ,发作期间有无痛性全程血尿。体检 :右肾区叩痛。尿路平片 :右肾影稍大 ,尿路区域无明显阳性结石。静脉尿路造影 :右肾积水明显。右输尿管中上段不完全性梗阻扩张 ,该段管壁柔软 ,管腔内见多个索条状迂曲的充盈缺损 ,外形光滑 (图 1)。CT扫描 :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中上段不完全性梗阻扩张 ,该段管腔呈实质性闭塞 ,周围组织无浸润 ,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 2 )。手术所见 :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至中段输尿管外形饱满 ,内有肿物。纵形切开输尿管见多个灰白色索条状肿瘤 ,有蒂分别附着于输尿管中上段管壁…  相似文献   

11.
以往均采用经腹超声以充盈的膀胱为透声窗检查下段输尿管结石,经腹超声易受肠道气体、膀胱充盈度、远场声衰减及肥胖者的脂肪散射等影响,多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本研究采用经直肠(阴道)三维成像(TVS-3D、TRS-3D)技术检测下段输尿管,期望利用腔内超声与三维成像的优势,提高下段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1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Voluson 73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频率4~9MHz。受检者先经腹部超声(TAS)检查,排尿后采用经阴道(直肠)超声及合并使用三维超声。腔内探头图1 TAS见左输尿管下段扩张,内可见一个大小约10mm×5mm的结石,…  相似文献   

12.
经直肠彩超对输尿管盆腔段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盆段梗阻定位、定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输尿管盆段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结果:输尿管盆段结石85例,输尿管恶性肿瘤11例。结论:输尿管盆段结石和肿瘤是导致输尿管梗阻的主要病因,对于其病因的诊断,应采用经直肠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U在妇科手术后输尿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妇科手术后输尿管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8例行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2例静脉尿路造影后行CT平扫,延迟时间6min~17h,平均3.41h。结果:10例均见输尿管下段损伤(左右各5例)、对比剂外渗;1例可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对比剂外溢。阴道内积液、盆腹腔积液及盆腹腔积液并阴道内对比剂积聚各3例;1例肾周、腹膜后积液及对比剂外溢。5例尿性腹膜炎,4例伤侧输尿管扩张,3例(5个肾)肾轻度积水,1例尿性囊肿,1例腹膜后积尿伴炎症。结论:CTU能够清楚显示输尿管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X线诊断:附42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认识和诊断。材料和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瓣膜症尿路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参照病理学的叶瓣型和环瓣型两大类型,在尿路造影中输尿管瓣膜段相应表现为索条状、舌状,“V”形和倒“V”形等充盈缺损,环瓣型呈典型的“古钱币”状、“算珠”状充盈缺损等征象。结论:输尿管瓣膜症术前诊断不易,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息肉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息肉13例,所有病例均行IVP检查,9例进行逆行性尿路造影。结果:85%(11/13)病变位于输尿管中上段、肾盂输尿管交界部及肾盂,IVP和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充盈缺损影,其形态在不同时间的照片上可发生变化。结论:输尿管息肉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IVP和逆行尿路造影是发现和诊断输尿管息肉的常用方法,尤其是逆行尿路造影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体外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已应用多年 ,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痛苦最小、最方便的方法 ,但治疗失败改为手术治疗的病例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检查于治疗前观察结石的大小、形态及位置 ,以预测其治疗难度 ,增加体外碎石的成功率。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 10~ 2 0 0 1 0 9,我科共诊断输尿管结石患者 112例 ,其中男 90例 ,女 2 2例 ,年龄 17~ 6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 48例 ,中下段结石 12例 ,末段 (膀胱壁段 )结石 5 2例。1 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Ultramrk 9型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3 5MHz ,患者在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17.
上尿路肿瘤约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占肾脏肿瘤的10%。肾及输尿管全长加部分膀胱切除是经典手术方法,可避免残留输尿管肿瘤复发。近年来,我们在上尿路肿瘤切除中采用倒脱法处理远段输尿管2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癌罕见,同时患双侧输尿管癌则更为罕见,文献报告不到20例。作者报告2例。例1为58岁女性,血尿一年余,IVP显示右肾无功能;双侧逆行造影显示右肾盂和右输尿管积水,在右中段输尿管腔内有3个充盈缺损,最大者1.5cm;左侧输尿管有2cm长的充盈缺损。手术发现右输尿管中段有3个息肉样肿瘤,左输尿管下段有单个息肉样肿瘤。组织学检查为双侧乳突状移行细胞癌。例2为67岁男性,有不适感、夜尿症和血尿。IVP显示右肾盂积水和中段骶骨平面以上的输尿管积水;双侧肾造口术放置导管顺行造影,显示右输尿管下段有-2.5cm不规则的腔内充盈缺损,输尿管几乎完全梗阻;左侧有一类似的3cm不规则的腔内肿块,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急性肾绞痛病人的CT表现、CT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54例患均未口服对比剂直接CT平扫,5例平扫后静注泛影葡胺造影剂60ml,延迟10~15分钟增强扫描。2例盆腔感兴趣区域HRCT扫描。对每一例病人观察记录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大小、有无继发CT征象。结果45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内高密度结石影;5例未见阳性结石影像,仅有继发CT征象;肾盂结石、肾实质结石各1例;2例盆腔静脉结石。结石位于输尿管近端8例,中段4例,远段12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21例。37例有肾盂积水表现,36例有输尿管积水、35例有肾周水肿或肾周软组织影。输尿管周围水肿29例。结石直径大小为2~35mm,其中小于4mm17例,4~6mm20例,大于6mm8例。结论输尿管结石CT诊断,除直接显示高密度输尿管结石及其部位和大小外,还可显示输尿管结石的继发CT征象,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俐 《西南军医》2008,10(1):44-45
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高输尿管结石检出率的检查方法。方法受检查者膀胱中度充盈,采用仰卧结合侧位及俯卧位观察肾盂与输尿管连结区域,检查输尿管下段时适当加压,减少探头距输尿管之间距离,使图像更清晰,探及可疑结石声像图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快闪伪像。结果236例输尿管结石超声显示212例,检出率为(89.8%)。结石位于上段者67例,超声检查显示有结石64例检出率95.5%,1例为病人较肥胖,2例不伴肾和输尿管积水;中段结石47例,检出41例,检出率87.2%,下段结石(膀胱壁段)98例,超声检出95例,检出率96.9%。结论采用多体位适宜充盈膀胱和加压探头的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快闪伪像,可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