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Hemoglobin A1c)、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后循环TI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5种证型,分别检测后循环TIA患者HbA1c、D-二聚体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各证型组HbA1c、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各证型组HbA1c、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型组、肾精不足证型组与痰湿中阻证型组、瘀血阻窍证型组相比,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型组、瘀血阻窍证型组与肝阳上亢证型组、气血亏虚证型组、痰湿中阻证型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发现中医证型和HbA1c、D-二聚体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HbA1c、D-二聚体水平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对危险因子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及时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及有效的健康管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控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95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例行体检的健康人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对比两组起始白细胞水平、大便潜血情况差异,计算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依据血浆D-二聚体结果,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肠病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21例,采用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造影CT检测及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共有80例阳性患者、15例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灵敏度为88.75%、特异度为80.0%。(2)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数、大便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 480.12±876.32)μg/L、(17.37±2.21)×10~9/L、81.3%,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62例和并发症组51例,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C肽(CPO)、空腹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TG、HbA1c、25(OH)D3等生化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FBG、LDL-C、D-二聚体、TC、TG、HbA1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CPO、Ins、25(OH)D3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并发症组TC、TG、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而25(OH)D3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bA1c、25(OH)D3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HbA1c呈正相关(r=0.436,P=0.001),HbA1c、TG与25(OH)D3呈负相关(r=0.416、0.386,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与TG、HbA1c和25(OH)D3密切相关,降低血脂、血糖水平,适量补充25(OH)D3有助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现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患者均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结果:203例患者平均TC为(4.45±1.16)mmol/L、TG(1.93±2.18)mmol/L、HDL-C(1.16±0.34)mmol/L、LDL-C(2.51±0.93)mmol/L。其中,132例患者(65%)存在至少1项血脂异常。女性患者血清高TC和高LDL-C比例高于男性,低HDL-C比例低于男性(P0.05)。年龄≥60岁组患者血清TG水平高于年龄45岁组和45~59岁组;年龄45岁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最高(P0.05)。透析龄60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低于透析龄12个月组和透析龄12~60个月组;透析龄12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最高(P0.05)。HbA1c≤6%组TG水平低于HbA1c6%组;HbA1c≤6%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低于HbA1c6%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女性、年龄45岁、透析龄12个月、HbA1c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标本来源我院住院部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2例,使用NycoCard REASER 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测定仪检测D-二聚体,使用北京赛科希德产Sc-2000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PAgT(max)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PAgT(max)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PAgT(max)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D-二聚体、PAgT(max)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病变与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及凝血指标在脑卒中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在体检中心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的凝血指标[凝血因子(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及血浆中纤溶酶原(PLG)]及IL-1β、IL-17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PLG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IB、D-二聚体、IL-1β及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D-二聚体、IL-1β及IL-17水平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IB、D-二聚体、PLG、IL-1β及IL-17水平在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有明显差异,其中F、D-二聚体、IL-1β、IL-17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脑卒中诊断和分类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P-选择素和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探索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抗栓治疗的必要性及治疗的时机。方法选取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根据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A组EF≥45%,20例;B组45%EF35%,22例;C组EF≤35%,26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BNP水平。结果 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4.7±2.79)μg/m L比(3.01±1.15)μg/m L]、P-选择素[(17.2±2.4)μg/L比(14.6±3.7)μg/L]、BNP[(1347.8±158.4)μg/L比(478.9±26.0)μg/L]明显高于B组,B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BNP明显高于A组[(3.01±1.15)μg/m L比(2.15±0.28)μg/m L,(14.6±3.7)μg/L比(10.9±2.5)μg/L,(478.9±26.0)μg/L比(264.5±27.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现BNP升高与D-二聚体,P-选择素升高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肺癌患者63例、肺炎患者15例、健康人对照20例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检测可为区别诊断肺癌和肺炎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柴震  雷燕  胡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50-265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采用美国PRIMUSHPLC全自动分析仪检测HbA1c,采用日立7600-2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HbA1c<10%为A组,HbA1c≥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的关系。结果 B组HbA1c值(14.7±2.3)%比A组HbA1c值(7.6±1.5)%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FPG(13.58±3.74)mmol/L比A组FPG(9.24±2.08)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范松  樊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282-12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126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Fg和HbA1c的水平。结果 D-D、Fg和HbA1c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D、Fg和HbA1c水平升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单体(FM)及血栓调节蛋白(TM)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能。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肢骨折手术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静脉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44例和非血栓组49例。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FM、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TM的表达水平;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者在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采用Pearson分析D-二聚体、FM、TM间相关性。结果血栓组患者D-二聚体、FM和TM表达水平分别为(12.26±8.36)μg/mL、(21.93±16.27)μg/mL、(9.23±2.50)IU/mL均高于非血栓组(6.65±3.12)μg/mL、(9.14±5.52)μg/mL、(6.40±1.19)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9、5.186、7.080,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者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D-二聚体、FM及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49,3.045,2.596,P=0.002、0.000、0.001);虽三者联合检测AUC高于D-二聚体+FM、D-二聚体+TM及FM+T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90,1.915,1.294,P=0.072,0.067,0.085);D-二聚体+FM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D-二聚体、FM及TM(Z值分别为2.638,1.713,1.331,P=0.003、0.062、0.075);D-二聚体+TM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D-二聚体、FM及T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41,1.087,0.738,P=0.054、0.091、0.105);FM+TM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D-二聚体、FM及TM(Z值分别为2.662,1.746,1.368,P=0.000、0.058、0.077)。D-二聚体与TM呈正相关(r=0.318,P=0.002);FM与TM呈正相关(r=0.296,P=0.004)。结论 D-二聚体、FM及TM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监测血清中三项指标水平的变化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骨科疾患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探讨不同类型骨科疾患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倾向性。 方法 对患有不同类型骨科疾患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其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白细胞、血小板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组D-二聚体升高程度和异常率最高,其次为FIB,其值在各组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股骨骨折组、胸椎腰椎骨折组、其他骨折组、椎间盘突出组、关节病组,各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异常率股骨骨折组为100%,胸腰椎骨折组94%,其他骨折组88.23%,关节病组64.56%,椎间盘突出组62.63%。 结论 除了骨折和手术患者D-二聚体升高明显之外,其他各类骨科疾患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FIB也都普遍升高,提示不同骨科疾患患者都有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倾向,密切观察D-二聚体和FIB水平,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0例PE孕妇作为PE组,并根据PE病情分为重度PE组(n=42)和轻度PE组(n=38);其中重度PE组又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重度PE组(n=18)和晚发型重度PE组(n=24)。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待产的8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压、血脂、血D-二聚体、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等指标水平。结果 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轻度PE组(P0.05),重度PE组D-二聚体、TG、TC、LDL-C水平高于轻度PE组(P0.05),HDL-C水平低于轻度PE组(P0.05)。PE组BUN、Scr、UA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PE组BUN、Scr、UA均高于轻度PE组(P0.05)。早发型重度PE组D-二聚体水平(2.02±0.61μg/ml)高于晚发型重度PE组(1.64±0.5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14,P0.05)。PE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467,0.559,P=0.000,0.000),与TG、TC、LDL-C均呈正相关(r=0.627,0.615,0.572,P=0.000,0.000,0.000),与HDL-C呈负相关(r=-0.591,P=0.000),与BUN、Scr、UA均呈正相关(r=0.621,0.582,0.594,P=0.000,0.000,0.000)。结论 PE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D-二聚体水平与血脂、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期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判断其急危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22例老年冠心痛患者,分为4个亚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MI+ACS)组34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的hs-CRP,应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各组的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间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0.25±007)mg/L]与SAP组[(0.27±0.08)mg/L]、OMI+ACS组[(0.58±0.80)mg/L]与ACS组[(0.56±0.72)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间患者hs-CRP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3.76±0.61)mg/L]与SAP组[(3.90±0.81)mg/L]、OMI+ACS组[(6.57±2.09)mg/L]与ACS组[(6.19±1.84)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判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或存在的指标.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处于稳定期,是否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但不能用于鉴别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是否已经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3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随着病情程度加重,3项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腔隙性组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D-二聚体、Fbg、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5例(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者42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组空腹血血浆D-二聚体、Fbg、CA125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除CA125明显升高外,血浆D-二聚体和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与卵巢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分期越高,其水平也越高;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CA125在卵巢癌中明显升高,并与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7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患者82例(SCOPD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85例(AECOPD组)。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D-二聚体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老年AECOPD的诊断价值。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高水平、低水平D-二聚体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AECOPD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COPD组(P<0.01);而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均显著小于SCOPD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r=-0.87,P=0.03)、FVC(r=-0.75,P=0.02)、FEV1/FVC(r=-0.94,P<0.01)、FEV1 pred%(r=-0.63,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D-二聚体对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02,95%可信区间(CI)为0.732~0.864]。高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低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中位生存期小于低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显著负相关。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人群血液中Epstein-Barr(EB)病毒Rta蛋白抗体(Rta-IgG)、D-二聚体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及其病理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62例、疾病对照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66例血液标本中Rta-IgG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经χ~2检验及t检验对3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D-二聚体对鼻咽癌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77.42%、85.48%,特异性为82.26%、69.35%,两者联合筛查敏感性提升为90.32%;鼻咽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Rta-Ig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Ⅲ期、Ⅳ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液D-二聚体水平更低。结论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阳性率及血液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显著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对临床上针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很好的数据参考意义;Ⅲ期、Ⅳ期鼻咽癌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提示临床上对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时,应重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