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125、CEA、AFP)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占位患者(包括34例IMCC和40例非IMCC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4例IMCC的CT表现;比较CT单独诊断IMCC及CT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阳性,AFP阴性)诊断IMCC的准确率;进行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IMCC 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8例肿瘤内有囊变坏死区,6例体积较小者病灶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环状、网格状轻度强化者16例.门脉期和静脉期3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门脉受侵4例,所在肝叶萎缩8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5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6例.CT单独诊断IMCC的准确率为66.2%(49/74),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为83.8%(62/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CC的典型CT表现为动脉期轻度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联合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提高IMCC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2例IMCC与24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均行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和Gd-BOPTA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肝胆期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肿块形态、T2WI信号、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强扫描三期以及肝胆期强化方式),在肝胆期分别评估病灶边缘和中心的信号特点。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IMCC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因素及其联合预测的效能。结果IMCC和不典型肝脓肿在T2WI囊变区[13(40.6)比13(40.6),χ2=6.557]、扩散加权成像靶环样高信号[9(28.1)比1(4.2)]和肝胆期强化方式(边缘χ2=26.191,中央χ2=1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WI少见囊变区、肝胆期病灶边缘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归纳单发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CT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以及各种强化模式与病灶最大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IMCC的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影像特点及其他合并征象,比较不同直径病灶的强化模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IMCC的CT强化模式以渐进强化型为主(83.7%),持续强化型(8.7%)及增强减退型(7.6%)比例较低.在渐进性强化型中,弥漫性强化(51.9%)所占比例最高,边缘加内部性强化(44.2%)其次,边缘性强化(3.9%)最少.最大径≤3 cm和>3 cm的肿瘤病灶强化模式无显著性差异(χ2=0.125,P=0.940).结论 单发IMCC的CT强化模式多样,以渐进强化型为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化模式分型体系.  相似文献   

4.
熊星  漆万银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43-1247
【摘要】目的:探讨MR动脉期强化模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并基于MR及临床病理资料建立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IM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资料回顾性分析,据术后1年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入组92例IMCC患者中复发组30例、无复发组6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以及瘤内坏死与IMCC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OR=4.39,95%CI:1.04~18.62,P=0.045),T分期(OR=5.73,95%CI:1.28~25.77,P=0.023),分化程度(OR=0.021,95%CI:0.05~0.89,P=0.034)、脉管侵犯(OR=4.74,95%CI:1.13~19.87,P=0.034)、瘤内坏死(OR=7.15,95%CI:1.27~40.26,P=0.026)是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建立的列线图(Model-whole)对各危险因素赋分结果显示动脉期强化模式(弥漫高强化,0分;环形强化,35分;弥漫低强化,100分)、T分期(T1-2,0分;T3-4,72分)、分化程度(低分化,61分;中高分化,0分)、坏死(不存在,0分;存在,70分);该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911(95%CI:0.876~0.947)。在不纳入动脉期强化模式建立Model-part时该模型的C-index降低为0.878(95%CI:0.839~0.918);此外,决策曲线分析显示Model-whole与Model-part比较体现出更高的净获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预测IMCC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MR动脉期强化模式对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存在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灰阶超声的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HCC)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124例,其中IMCC 62例,HCC 62例,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按7∶3分割,使用MaZda软件手动勾画病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LASSO算法与10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降维与选择特征参数,然后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特征筛选后,建立基于直方图偏度(β=-5.39,OR=4.55)、直方图99%百分位数(β=-0.02,OR=0.90)、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β=-6.79,OR=1.16)、灰度共生矩阵共生和均值(β=-7.06,OR=1.01)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测试数据中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灰阶超声图像同样蕴含肿瘤异型性信息,应用基于灰阶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方法对HCC和IMCC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多种MRI参数在术前判断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MCC的病人的临床、病理、MRI资料。将病人分为高中分化组(19例)和低分化组(15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在MRI表现、平均ADC值(ADCmean)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参数联合的预测效能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2组间病灶最大径、形状、坏死、包膜皱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淋巴结转移情况、强化方式、ADCmean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536,P=0.019;χ^2=9.293,P=0.002;t=3.477,P<0.001)。将淋巴结转移、强化方式及ADCmean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3个指标联合预测IMCC分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度80.0%,特异度73.7%。结论淋巴结转移、强化方式及ADCmean是术前预测IMCC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手术切除后MRI动脉增强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16年9月间IMCC已行治疗性肝切除及术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在高危慢性肝病(CLD)病人中利用钆塞酸增强MRI,使用分类树分析(CTA),寻找把肝内胆管癌(IMCC)和混合肝细胞-胆管癌(CHC)从肝细胞癌(HCC)区分出来的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HCC及97例IMCC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分析各自特征及二者间的差异.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SHCC患者发病年龄较IMCC略小(t=-2.735,P=0.007),二者肿瘤平均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1.328,P=0.186),而前者更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x2 =10.810,P=0.001).两种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肝脏边缘为主(x2 =2.933,P=0.087),且多伴有邻近肝包膜皱缩(x2=0.522,P=0.470),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肿瘤的CT及MRI平扫影像表现无明显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主要分为2种类型,即典型强化和不典型强化,典型强化常见,二者间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x2=0.028,P=0.876).两种肿瘤的不典型强化表现部分重合,但SHCC的不典型强化方式更为复杂且部分具有特征性.动态增强影像表现随肿瘤细胞和纤维间质分布、所占比例、血供情况及肿瘤出血坏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两种肿瘤中门静脉受侵(x2 =0.358,P=0.549)及淋巴结转移(x2=0.000,P=0.982)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而IM-CC出现周围胆管扩张较SHCC更常见(x2=5.011,P=0.025).结论 SHCC与IMCC均为富含纤维间质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相近.充分认识二者影像表现的异同并结合临床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钆塞酸增强MRI(EOB-MRI)肝胆期的网状低信号影是否为肝转移瘤化疗后病人肝窦状隙阻塞综合征(SOS)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42例结直肠肝转移肝切除前化疗病人的EOB-MRI。2名事先对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