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前C区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应用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13例有突变株感染,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1898位或伴有1901位突变(10/13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PCR技术及芯片杂交原理 ,从待测肝组织中抽提取HBVDNA ,对目的基因进行荧光标记扩增 ,并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 ,能准确进行多位点突变平行检测 ,对 96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前C区A1896、A1899及BCP区nt1762 /nt1764联合突变检测 ,从而探讨HBV前C及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某院住院患者共 96例 ,HBsAg及HBVDNA均为阳性 ,而HBeAg均为阴性 ,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活检 ,肝组织标本蜡块包埋。男 62例 ,女 3 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前C区某些部位,特别是第1896位核到的终止突变,使HBV失去分泌HBeAg的能力,但不影响其复制与传染,前C区突变的发生除与HBV前基因组逆转不过程中缺乏校验酶而发生碱基错配有关外,主要与宿主的免疫压力有关,前C区的突变常伴有其它基因特点是C基因的突变,共同影响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临床转归,使某些突变株与重症肝炎的发生及干扰素的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前C区某些部位,特别是第1896位核苷酸的终止突变,使HBV失去分泌HBeAg的能力,但不影响其复制与传染。前C区突变的发生除与HBV前基因组逆转录过程中缺乏校验酶而发生碱基错配有关外,主要与宿主的免疫压力有关。前C区的突变常伴有其它基因特别是C基因的突变,共同影响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临床转归,使某些突变株与重症肝炎的发生及干扰素的疗效关系密切,在母婴传播及肝移植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克隆并测序,从全基因水平分析HBV基因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方法1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全基因。PCR产物构建到PUCm-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细胞,经酶切鉴定,获得含3.2Kb HBVDNA的重组克隆菌,全基因测序,分析各读码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结果4例成功构建HBV DNA克隆,并完成全基因测序。其中3例在前C区发生G1896A变异,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HBeAg缺失;1例在C启动子区1762、1764双位点出现突变;有多处点突变及缺失变异分布于PreS2区及C区已知细胞毒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细胞表位。结论该法可用于临床研究HBV病毒基因结构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并为进一步研究其HBV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报道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终止密友变异一,有关前C区核苷酸1896位突变和其它位点变异的研究增多。这些变异可直接影响病毒的复制水平,或通过阻止HBeAg的合成与分泌来调节宿主免疫尖答,因而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检测,变异热点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30例慢性HBV感染者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0例,女10例,其中无症状HBsAg携带者9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12例 CHB组);慢性重型肝炎9例(CHF组),平均年龄36.4岁(13~5岁)。21例行肝活检。肝炎分级分期按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标准。所选病例全部为HBsAg(+)抗-HBe(+)、及抗-HBc(+)。 2.血清HBV标志物:采用微粒酶联免疫法系统及试剂盒(Abbott,USA)。 3. RFLP分析参照文献[1]进行。将前…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探索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是否与肝损程度及肝癌发生有关,对139例HBsAg、HBVDNA和抗-HBe阳性,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和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反应进行了第1896位核苷酸突变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1个月后HBVe抗累(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提示干扰素治疗后HBeAg转阴并不意味着HBV被清除,而有潜在HBV前C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重型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前C变异株及其体外翻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前C区T1862突变体对e抗原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取9例重型乙型重病毒性肝炎患者,用PCR方法扩增血清中HBV前C/C基因区,并克隆后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HBV前C区T1862位点突变体表达质粒pGEMT,经体外翻译比较野毒株和变异株的表达产硪,结果:HBV前C区有3个位点异使氨其酸序列改变,A1896,A1899和T1862,A1899并不单独出现,前C区T1862突变并不阻止HBVe前体外合成,同时,有2例并未检测到前C区的变异,结论:部分重型肝炎HBeAg阳性原因降了T1896变异外,还存在T1862变异,前C1862突变对HBVe抗原前体蛋白合成并无影响,可能e抗原前在分泌过程中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BV前区C区A83变异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套式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凝胶光密度图象分析仪及定量PCR,对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变异株的比率和HBV DNA含量进行测定和动态观察。结果 A83变异株在6例阳性率中均与野生株呈混合感染,其比率〉50.0%的仅2例,存活死亡各1例,〈31.0%的4例均死亡,变异株的出现及其比率变化与HBCV DNA含量的消长一致,但无统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准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以已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自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人pGEMTeasy质粒,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分别自3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29、28和8个阳性克隆,以EcoRⅠ酶切患者1和2的RFLP结果提示各有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表现为高度保守,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DNA序列高度一致,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患者中存在状态,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质粒EcoRI酶切RFLP结果提示自2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的29和28个阳性克隆中各有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则表现为高度保守,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碱基序高度一致,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本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准种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否存在准种特性,并初步了解HBV准种的复杂性和遗传差异性。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1例CHB患者血清中扩增HBV整个PreC/C基因区,然后用T载体克隆PCR产物,从转化阳性的克隆中随机选出34个克隆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在34个测序克隆中发现存在28种不同的序列,序列间差异性介于0.2%~2.1%。变异位点分布于整个区域。所有序列nt1896位均无变异。 结论 在CHB患者体内HBV存在复杂的准种特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血清病毒准种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重型化过程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前C/C 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准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例慢性乙型肝炎两次急性发作伴重型化患者病程中5份血清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TA克隆-构象敏感凝胶电泳-测序的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过程中血清HBV准种的动态变化。结果血清HBV准种复杂性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为10~ 12,在好转时为14~17(t=3.133,P<0.05),且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优势准种组成及比例亦发生了变化(t=3.295,P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一级结构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一级结构的多态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自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S基因全长或全基因组片段,TA克隆法克隆到T载体中,随机选择克隆测序。结果 共20个克隆被测序。20个克隆全S蛋白的总一致率仅为32.0%,13株全长为401氨基酸残基的克隆氨基酸一致效率为82.5%。患者血清中发现2株克隆编码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在前S1或前S2的免疫决定区或可能的肝细胞结合部位均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HBV准种群,病毒编码的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可为HBV诱导原发性肝癌提供一种途径,应加强对HBsAg一级结构多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序贯治疗中HBV准种的演变特点.方法:收集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序贯治疗中的血清,对HBV聚合酶基因逆转录酶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序,结合临床用药分析序列突变,探讨其演变特征.结果:患者1、4、5在序贯治疗中LAM耐药变异株一直存在,主要以M204I+L80I、M204I+L80I+L180M、M204V+L180M+G173L、M204V+L180M为主,所占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患者2、3在序贯治疗中检测出野生株,但患者2在后续治疗中又选择出LAM耐药变异株.患者6在ADv联合ETV治疗时、患者7在单用ADV治疗时测时分别测出双重耐药株M204v+L180M+G173L+T184A和M204V+180M+G173L+236D.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序贯治疗中原耐药突变不易消失,且容易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交叉耐药株或多重耐药株,他的出现影响序贯治疗的应答甚至导致序贯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临床病情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PCR扩增前C/BCP区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3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BCP变异有18例,HB-VDNA平均水平为2.71×107copies/mL,未发生BCP变异者有12例,HBVDNA平均水平为5.35×106copies/mL,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测序结果显示HBV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和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和60%(18/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40%(12/30)和30%(9/30),两组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结论BCP变异可影响病毒复制,BCP变异可能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