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3次,疗程4 d。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00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而实验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其治疗后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小儿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的TNF-α、IL-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并且降低小儿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小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93±4.65)h,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3.69±4.58)h,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总体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IL-17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但对照组各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显著缩短手足口病患儿退热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综合疗效,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挟滞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统计2组患儿症状消失比例、退热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比较总体疗效的差异;观察2种药物对血常规及TNF—α及IL-6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2组白细胞计数复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上腹部疼痛、恶心3例,面部皮肤红疹1例,疗程结束后即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为该药可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IgM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相较于单一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8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通过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能够明显降低TNF-α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杨嘉  蔡振荡 《新中医》2019,51(5):232-23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9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NF-α)、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症状,且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颖 《新中医》2018,50(10):127-12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2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协同抗病毒作用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李琴 《新中医》2017,49(7):121-1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基础上加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4.37%,对照组愈显率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鼻塞流涕及咽喉肿痛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3例,经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的基础上加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和手足口皮疹消退或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