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PT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3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资料输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肿瘤轮廓勾画和PTV计算。在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T分期框架内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所有患者按PTV大小分为V1(<10 cm3)、V2(10~ 25 cm3)、V3(>25~50 cm3)、V4(>50 cm3)组。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 检验, Cox 回归模型分析原发肿瘤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率100%。330例 鼻咽癌患者所测平均PTV为(34.2±27.1) cm3(0.4~153.7 cm3)。V1、V2、V3、V4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90.0%、91.2%、74.2%(χ2=12.83, P=0.005)。PTV>50 cm3 (V4组)和≤50 cm3(V1+V2+V3) 者 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下降 [77.4%∶89.9%(χ2=7.24, P=0.007)和64.5%∶85.1%(χ2=13.95, P=0.000) 及74.2%∶90.3% (χ2=11.76, 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PTV同N分期一样,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χ2=0.00, P=2.580)。结论 鼻咽癌PTV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781例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差异及可能原因。
方法 2003-2009年781例T 1 ~T 4 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常规分割三维放疗,其中肿瘤位于颈段 31例、胸上段 210例、胸中段 427例、胸下段 113例,处方剂量 50~70 Gy (中位数60 Gy)。19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法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 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28例。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67.4%、58.1%,80.4%、47.4%、35.5%,63.7%、30.2%、21.9%,69.9%、33.6%、28.8%,其中颈段与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食管癌生存相仿(χ2=3.03、1.35,P=0.082、0.246),但颈段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1.64、7.37,P=0.001、0.007),胸上段也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7.74、4.41,P=0.000、0.036)。颈段与胸上段的合并,胸中段与胸下段的合并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50.0%、38.7%,65.0%、30.9%、23.4%(χ2=23.01,P=0.000)。胸中下段与颈胸上段比较大体肿瘤体积较大(48.22 cm3∶34.74 cm3,Z=5.80,P=0.000)、病变长度较长(5.20 cm∶4.80 cm,Z=2.36,P=0.018)、年龄较高(67岁∶63岁,Z=2.82,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钡餐长度、肿瘤部位、非手术N分期、大体肿瘤体积为影响因素(χ2=4.13、10.01、10.34、11.19,P=0.042、0.002、0.001、0.001)。
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优于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射波刀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2010年间本院射波刀中心治疗的有病理诊断的肺转移瘤患者 48例,治疗肺转移病灶93个。病灶中位靶体积6.0 cm3(0.2~135.2 cm3),中位生物等效剂量为140.8 cGy (53~180 cGy)(α/β=10),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1~7次),中位等剂量线为81%(71%~9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随访时间满 2年者 33例。病灶有效率为90.3%,2例患者2个病灶局部进展。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98%,总生存率分别为83%、6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7%。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的高龄患者(>60岁)有好于低龄患者(≤60岁)趋势(χ2=3.45,P=0.063),单发患者优于多发患者(χ2=4.49,P=0.034);总生存的原发确诊至转移时间>18个月患者优于≤18个月患者(χ2=6.50,P=0.011)。不良反应为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 5例,2、3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各 1例,皮下组织纤维化改变伴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1例。结论 射波刀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3个金标追踪在射波刀治疗中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数量的金标在射波刀放疗中的区别,阐述金标追踪在射波刀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整理和分析2013—2014年间进行射波刀金标追踪治疗的患者424例,其中观察组330例(≥3个金标追踪),对照组94例(<3个金标追踪),记录并分析每例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和治疗误差数据。结果 观察组摆位误差平均值0.031 mm,治疗误差平均值0.314 mm;对照组摆位误差平均值0.057 mm,治疗误差平均值1.122 mm。结论 采用≥3个金标追踪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精确度,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瑞  李中华  陆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7,(11):1800-1802
目的:评价射波刀金标追踪优化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采用金标追踪放疗,对不符合金标追踪要求金标分别采取减小金标间距、加大金标刚体误差和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模式及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模式进行优化处理,比较优化前后可用金标数目≥3、等于2和1变化情况,统计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模式及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模式病例数目.结果:优化前后可用金标数目≥3、等于2和1病例分别由49例(43.8%)、47例(42.0%)、16例(14.3%)变化为68例(60.7%)、33例(29.5%)、11例(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中8例(7.1%)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次优模式,44例(39.2%)采用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方式,患者的体位旋转误差处于可控和可接受范围,无治疗意外发生.结论:综合采用金标追踪优化措施,有利于提高金标利用率和降低射波刀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腹部肿瘤金标追踪数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利用金标追踪的 254例腹部肿瘤患者资料,分别统计<3个和≥3个金标追踪资料,分析造成金标数量<3个的原因。
结果 254例患者中植入数量与显示数量相等的 22例;不相等的 232例,其中显示<3个的 49例(21.1%),≥3个的 183例(78.9%)。显示<3个金标追踪的49 例患者中 9 例金标移位、1例金标无法识别、23例植入质量不合格、16例刚性误差超过阈值。
结论 78.9% 患者达到了≥3个金标追踪要求,而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金标植入数量不足、质量不合格和刚性误差超阈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经免疫组化确诊130例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其中鼻腔的109例、韦氏环的21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116例、ⅡE期14例。单纯放疗30例,单纯化疗2例,放化疗联合98例。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5年者78例。完全缓解率全组为89.2%,ⅠE、ⅡE期的分别为88.8%、92.9%(χ2=0.02,P=0.837),单纯放疗、放化疗联合的分别为86%、96%(χ2=1.44,P=0.230)。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58.0%和57.2%,ⅠE、ⅡE期患者5年OS分别为60.6%、36.3%(χ2=0.25,P=0.615),5年DFS分别为59.7%、36.3%(χ2=0.21,P=0.648);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5年OS分别为70%、48%(χ2=0.01,P=0.933),5年DFS分别为66%和48%(χ2=0.09,P=0.764)。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主要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54.1%(χ2=41.38,P=0.002)。原发灶照射剂量(χ2=3.18,P=0.005)、ECOG评分(χ2=2.97,P=0.008)与OS相关。
结论 ⅠE、ⅡE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重;原发灶照射剂量、ECOG评分是影响OS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可手术切除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可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果,为准确判断预后和取得更好疗效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2-2007年间92例根治性3DCRT食管癌患者治疗失败原因,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转移、局部控制、生存等,Cox法分析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
结果 总失败率为51%(47/92),失败原因中单纯区域性复发29例、单纯远处转移12例、远处转移伴区域性复发6例。区域性复发中胸中段食管癌高于胸上、下段食管癌(23、8、4例,χ2=39.36,P=0.000),部分缓解者高于完全缓解者(18、7例,χ2=23.44,P=0.000);远处转移中胸下段食管癌高于胸上中段食管癌(7、6、5例,χ2=14.4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区域性复发因素;N分期、临床分期、病变X线长度和近期疗效为影响远处转移因素。
结论 单纯3DCRT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低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疗后达完全缓解者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低,临床分期仍是影响区域性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7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晚期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晚期不良反应并分析危险因素。
方法 共 299例鼻咽癌首程接受调强放疗,鼻咽及颈部肿瘤处方剂量为70 Gy,亚临床区域剂量为6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预防剂量为54 Gy,5 次/周共30次。分析本院随访的 176例患者资料。危险因素行Logistic法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随访率为99.7%。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干燥、听力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4.5%、61.4%。0~1级皮肤、皮下或鼻咽黏膜发生率分别为91.5%、93.2%或97.2%。1~2级张口困难发生率为3.4%。严重治疗并发症包括 5例颅神经损伤,2例鼻咽出血(其中 1例因鼻咽大出血而死亡)。影响口干、听力下降危险因素有化疗(χ2=7.38、7.96,P=0.007、0.005)和腮腺中位剂量、内耳中位剂量(χ2=4.09、7.96,P=0.043、0.005)。
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大多数只有轻度皮肤、皮下及鼻咽黏膜组织不良反应;除早期病变外,由于放疗剂量和化疗因素使口干、听力下降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疗效。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 3年者 22例。全组 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2%、90%和95%,术后有与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90% 与100%(χ2=0.05,P=0.818)、92%与80%(χ2=1.00,P=0.316)、94%和100%(χ2=0.31,P=0.581)。全组 3年复发率为8%,术后有、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8%、9%(χ2=1.00,P=0.316)。
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获pCR患者累计复发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疗效,因随诊期短、病例数不多,其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基于三维CT (3DCT)和四维CT (4DCT)构建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的位置及体积差异性。
方法 4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于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3DCT和4DCT扫描。通过4DCT获取自由呼吸状态下靶区中心点三维方向最大位移,依据靶区位移不均匀外扩获取PTV 3D ,常规外扩获取PTV conv ,PTV 4D 则通过4DCT的10个时相靶区融合获得。
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PTV3D和PTVconv与PTV4D中心点位置差异三维方向上中位数均<03cm,PTV4D/PTV3D分别为0.80、0.88、0.71,PTV4D/PTVconv分别为0.67、0.73、0.76(χ2=-3.18、-2.98、-3.06,P=0001、0003、0002)。胸上、中、下段食管癌PTV3D与PTV4D靶区相似度中位数分别为0.87、0.90、0.81,PTVconv与PTV4D的分别为0.80、0.84、0.83(χ2=-3.18、-2.98、-3.06,P=0.001、0.003、0.002)。三组患者PTV3D及PTVconv对PTV4D的包含度差异均<2%。胸上、中段食管癌PTV3D造成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比PTVconv降低了11.81%、11.86%,胸下段食管癌增加了2.93%。
结论 对胸中上段食管癌3DCT不均匀外扩构建的PTV与4DCT构建的PTV符合度较好,对胸下段食管癌常规外扩构建的PTV与4DCT构建的PTV符合度相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2例,改良Kadish分期A期1例,B期5例,C期3例,D期3期。含手术的综合治疗6例,单独手术4例,单独放疗1例,单独化疗1例。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90.9%,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4.1%。A、B期和C、D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100%和80.0%(χ2=1.20,P=0.27),5年DFS分别为100%和44.4%(χ2=4.07,P=0.04)。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6.7%和100%(χ2=2.67,P=0.10),5年DFS分别为33.3%和87.5%(χ2=4.88,P=0.03)。综合治疗与单一治疗的5年OS分别为100%和80.0%(χ2=1.20,P=0.27),5年DFS分别为83.3%和62.5%(χ2=0.35,P=0.88)。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较难,该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疗效较好,放疗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手段,该病预后与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RCT)与单纯化疗(C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RCT组(43例)和CT组(40例)。RCT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45 Gy同期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600mg/m2),放疗结束2周后继续用FOLFOX4方案巩固化疗 4~6周期。CT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 6~8周期。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等并 Logrank 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6%,RCT和CT组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12例和31、10例。RCT组和C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7%、94%和95%、87%、73%(χ2=4.54,P=0.033),生存率分别为98%、86%、81%和93%、80%、64%(χ2=3.96,P=0.047)。RCT组和CT组治疗期间≥3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χ2=0.93, P=0.630), ≥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χ2=0.95,P=0.624)。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RCT比CT可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肝癌术后放疗锥形束CT配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肝癌术后辅助性放疗锥形束CT (CBCT)不同配准方法结果。
方法 12例患者在瘤床放置金属标记,放疗前后共行214次CBCT。对CBCT图像分别用标记配准、常规骨性配准、常规灰度配准、椎体配准、膈顶配准方法进行配准,并以标记配准作为金标准与其他配准结果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214次CBCT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种配准方法的左右(x)、上下(y)、前后(z) 方向中仅常规骨性配准y方向和椎体配准x方向的与标记配准结果相似(t=0.75、-0.97,P=0.452、0.333),其余各方向与标记配准结果间均不同(t=-13.48~14.56,P均<0.05)。4种配准结果与标记配准结果仅在常规灰度配准的y方向与标记配准相关性较好 (r=0.852,P=0.000),其余的相关性均较差(r=0.367~0.777,P均=0.000)。4种配准结果与标记配准结果的绝对差值在 x、y、z方向上至少有1次>2 mm的比例占 84.1%~93.0%,至少有1次>3 mm的比例占 65.9%~79.9%。
结论 肝癌术后放疗CBCT在线校位时靶区内有标记者应以金属标记为配准目标,无金属标记者用其他配准方法均存在一定误差故应适当增加计划靶体积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12(CXCL12)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CXCR4、CXCL12、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中CXCR4、CXCL12及PTEN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及脉管侵犯的关系。另取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4(χ2=48.750,P=0.000)、CXCL12(χ2=47.611,P=0.000)及PTEN(χ2=19.994,P=0.000)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XCR4、CXCL1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χ2=11.080,P=0.004;χ2=6.978,P=0.031)、TNM分期(χ2=9.819,P=0.007;χ2=10.163,P=0.006)、淋巴结转移(χ2=6.213,P=0.013;χ2=8.031,P=0.005)、ER(χ2=12.774,P=0.000;χ2=7.330,P=0.007)、脉管侵犯(χ2=5.860,P=0.013;χ2=5.185,P=0.020)及Her-2(χ2=5.487,P=0.019;χ2=4.689,P=0.030)相关;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χ2=7.366,P=0.025)、淋巴结转移(χ2=5.511,P=0.019)及ER(χ2=4.077,P=0.043)状态相关。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36,P=0.004);CXCR4与PTEN、CXCL12与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362,P=0.004;r =-0.360,P=0.004)。结论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的高表达及PTEN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