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名老中医既是医术精深的医家,也是养生防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从未病先防、养生保健,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病后调摄、防其复发三个方面,初步探讨当代名老中医养生防病思想,以期弘扬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世忠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养生工作四十年,为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相继在多方面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特别在中西医养生学研究方面,多有所悟,在养生保健界率先提出:  相似文献   

3.
养生保健是传统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当代全国名老中医情志养生经验,为情志调养提供指引。方法:以"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入选的全国当代名老中医,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主张与自身经验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58为名老中医的统计显示,提倡修性养神的名老中医占53.4%,自身实践者53.4%;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者分别占69%和56.9%;提倡宽容者89.7%,个人宽容做到者占91.4%;提倡随和、开朗者分别占81%和58.6%,个人做到随和、开朗者分别有77.6%及48.3%;推荐写书法和推荐旅游者分别占56.9%和44.8%,个人情有这方面爱好者为39.7%和36.2%;提倡静坐养神者55.2%,个人践行静坐养神法和存想养神法的分别有31%和32.8%。结论: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经验在于注重修性养神,时刻保持淡泊平静和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持宽容的态度,并培养开朗随和的性格。他们还认为书法、旅游以及静坐等手段都能够很好地辅助情志养生。  相似文献   

5.
以有着学术思想独到、临床疗效突出的名老中医为对象,结合数据处理方法,采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研究其临证经验;分析发现名老中医临床治疗取得疗效的共性规律和个人特色临证经验,可促进中医学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总结当代全国名老中医起居养生经验的共性特征。方法:以全国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与自身实践进行调查和总结分析。结果:58位名老中医的调查数据显示,87.9%的名老中医赞同散步,62.1%赞同太极拳,其他运动项目皆少于50%;69.0%提倡应适度房事,15.5%提倡节欲;93.1%提倡应规律起居,主张注意气候环境、居处环境、衣着、规律睡眠者,分别占70.7%、63.8%、62.1%、89.7%,84.6%提倡睡午觉。名老中医个人施行的情况与主张的比例接近,晚上平均上床睡觉时间为22点24分,最晚上床时间晚上24点,建议睡眠时间7h,午睡平均在13点,长度50min左右。结论:名老中医的运动养生推崇散步和太极拳;房事养生主张顺其自然、适度,并认为进行房事相关气功的修炼是不必要的;注重居处环境、衣物、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检索、评价,探求目前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总结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名医经验探索方向。方法:以"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入选的全国当代名老中医,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研究对象,1978-2008年的文献在现有的公认的文献数据库——维普、CBM进行检索,1978年以前的文献将通过国家科技文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名医姓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在4248篇文章中,养生的文章只有93篇,占2.19%。整理的名医97位,其中有53位没有任何本人或者弟子正式出版的养生经验的整理,约占名医总数的53.1%。在专著方面,名老中医本人的及其弟子整理出版的专著共有124部,其中有119部为临床经验总结,约占96%,5部为养生专著,约占4%,其中有2部为名医弟子整理的作品。结论: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名医的养生经验的总结在名医经验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其一是对于名老中医经验的认识,对于临床经验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名医养生经验的总结。其二是名老中医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经验总结,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用于临床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1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名老中医的经验是他们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历代名老中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才使得中医学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投入,如开展名老中医带徒成立名医传承工作室,整理名医医案医话,研究名医经验,挖掘名医秘方经验方,出版名医专著,等等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对推动中医药的普及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自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认定了4批2000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  相似文献   

10.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亟需抢救,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生自身特点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纳入到中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几点建议,让研究生参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是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加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德康  李玉娣 《中药材》1992,15(10):36-38
粤林保健药枕(以下简称药枕)系在认真总结名老中医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中药古籍中有关之传统药枕。香囊等养生及医疗保健的经验和中药药枕的配方特点,根据中医药学内治外治同理及芳香性药物的功效,吸取了现代关于药物气味对人体  相似文献   

12.
阴阳学说是探讨自然规律的学说,中医学将其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而成为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以解释生命的现象,指导疾病的防治、养生与保健。阴阳学说是说理的工具,是方法论,是中医学的起始,为医者对阴阳学说的理解与掌握至关重要。名老中医陈业强教授对阴阳学说颇具心得,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为中医者必须彻明阴阳学说之理,强调阴阳的具体性,结合参照系统的统一标准去理解与利用阴阳学说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泽  孙胜君 《光明中医》2011,26(4):668-669
中医学博大精深,学习首在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研究是学术继承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发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本文从中医临床思维、经典学习、治未病思想、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辨治特色、内病外治等方面论述了南征教授从医40余年的学术经验,供同道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老中医邓运明教授崇尚自然,遵从岐黄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有关养生保健的知识,系统地提出天人合一的四时养生,恬淡虚无的情志养生,劳逸结合平衡的运动养生,养神保精的房室养生,均衡膳食饮食养生的养生颐年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钱静华 《养生月刊》2013,34(9):772-776
浙江省嘉兴市名老中医陆文彬近20年来潜心研究养生保健与抗衰老,强调人类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四时保健",要自觉顺应天时。陆老常说:"人的生老病死固然有其自然规律,而生活实践中,能够尽享‘天年’者不多,‘寿终正寝’的更少。究其原因,除战争、天灾等因素外,主要还是人们不懂养生"。为此,陆老专心于中  相似文献   

16.
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的思路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历代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是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与中医学理论结合、突破、创新的结果。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则和名老中医的独创心得或见解,是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教授主编的《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一书目前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要。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8.
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泰医学中的养生保健方法包括泰式按摩、"元素"养生、泰式瑜伽、养生草药等,中医学可以深入学习并借鉴,将其应用于中医养生学中,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认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形体与精神统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角度浅析孙思邈《千金方》导引养生思想,总结孙思邈在导引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贡献,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介绍《千金方》的导引实践方法,阐明了《千金方》导引中形神一体观在祛邪防病和养生保健中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探析中医学传承的形式、内容及各自的特点,提出几点关于中医学传承工作的思考。名老中医是当前中医药临床与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发展的灵魂。要做好中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充分地继承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