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差。其中,ⅢA(N2)期约占20%,此分期患者异质性大,生存差异明显,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辅助放疗用于治疗ⅢA(N2)期NSCLC患者仍存在争议,ⅢA(N2)期NSCLC患者行辅助放疗尚缺乏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可完全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后复发转移具有多样性,多学科治疗及临床试验结果未能很好诠释治疗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本文对完全切除ⅢA期NSCLC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病理因素及治疗手段对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1997年1月1日-2001年4月30日施行完全切除术的271例ⅢA期NSCLC连续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随访至2006年3月31日,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的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7.63%,23.48 %, 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χ2=3.984,P=0.046),肿瘤分化(χ2=6.843,P=0.033),N分期(χ2=4.578,P=0.032),腺癌纵隔放疗(χ2=4.459,P=0.035)的生存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仅腺癌纵隔放疗与否的生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组织类型、肿瘤分化、N分期是完全切除ⅢA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腺癌纵隔放疗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有必要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干预以延长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ⅢA (N2)期NSCL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9—2013年间完全手术切除、术后分期为ⅢA (N2)的NSCLC患者资料199例,用Cox模型进行转移、复发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结果 199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3例,1、2年转移率,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38.7%、52.6%,27.8%、39.1%和92.5%、51.4%。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转移的危险因素(P=0.013、0.014),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复发危险因素(P=0.046、0.004、0.028、0.001)。相应患者的生存率下降(P=0.013、0.011、0.002、0.026)。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是无法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或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很常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免疫联合SABR(I-SABR)对比SABR治疗早期或孤立肺实质复发性淋巴结阴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2017年6月至2022年3月,研究共入组美国德克萨斯州3家中心的156例未经治疗NSCLC患者,其中141例接受分配的治疗。入组患者随机1∶1分为SABR治疗组(n=78)和I-SABR治疗组(n=78)。入组条件为年龄18岁及以上;病理证实为未经治疗的ⅠA~ⅠB期(肿瘤大小≤4 cm,N0M0);ⅡA期(肿瘤大小≤5 cm,N0M0)或ⅡB期(肿瘤大小>5 cm且≤7 cm,N0M0);以及孤立的实质性复发(肿瘤大小≤7 cm)的NSCLC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差。其中,ⅢA(N_(2))期约占20%,此分期患者异质性大,生存差异明显,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辅助放疗用于治疗ⅢA(N_(2))期NSCLC患者仍存在争议,ⅢA(N_(2))期NSCLC患者行辅助放疗尚缺乏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6.
景子涵  车德海  于雁 《癌症进展》2019,17(7):760-764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异质性较强,生存差异明显,单纯手术治疗的预后不理想。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N_2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肿瘤大小、N_2包膜的完整性等为ⅢA(N_2)期NSCL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预防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术后辅助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术后辅助化疗可以使ⅢA(N_2)期NSCLC患者明显获益,已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对于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联合放疗、靶向治疗等尚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更多高级别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899例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WD  Wen ZS  Su XD  Lin P  Rong TH  Chen LK 《癌症》2007,26(11):1231-1236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多学科治疗已有十多年.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的改进有可能导致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的改变.本文探讨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1年4月行完全切除术的899例NSCLC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43.5%,中位生存期48个月.其中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60.3%、56.9%、45.7%、23.5%、2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腺癌Ⅱ期及Ⅳ期化疗、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M分期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除T分期、N分期、M分期外,组织学类型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也是完全切除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行单独手术治疗不能改变预后 ,其中位生存期和 5年生存率与单独放疗相似[1] 。Ⅲ期NSCLC手术后复发致死的原因 ,约 80 %为远处转移 ,2 0 %为局部复发[2 ] 。因此 ,Ⅲ期NSCLC患者应给予有效的全身治疗 ,使手术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新辅助化疗在Ⅲ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部分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改善预后[3~ 6 ] 。我们前瞻性地研究了一组ⅢA期NSCLC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结果 ,观察化疗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疗效 ,并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以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分期是否能准确预测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80—2007年本院接受术前放疗并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的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10年者分别为89、43例。全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放疗后原发部位有无肿瘤残存(T-pCR,χ2=11.53,P=0.001)和淋巴结转移个数(0、1~3、≥4个,χ2=42.13,P=0.000)是影响预后因素。UICC第7版分期可用于区分上述患者预后。而根据转移淋巴结数改良第7版N分期为N0(0个)、N1(1~3个)、N2(≥4个)期并结合残存癌T分期,则ypⅠ期(T1~2N0M0期)与ypⅡ期(T0-3N1M0期+T3N0M0期)、ypⅡ期与ypⅢ期(T4N0~1M0期或T0-3N2M0期)间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3.39,P=0.001、0.000)。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病理的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预后因素。UICC 第7版分期能较准确评价预后,改良第7版N分期后与T分期结合更方便、准确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探讨完整切除术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Ⅲ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α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α)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4例Ⅰ、Ⅱ期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手术加IFN α治疗 )术后予IFN α治疗 ,3× 10 6U ,肌肉注射 ,每 2天一次 ,整个疗程共 90天 ;对照组 (单独手术治疗 )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入组病例观察和评价 pTNM分期、病理类型、复发转移、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 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5 %、80 .9%、5 2 .4%、5 2 .4% ,对照组分别为 95 .2 %、80 .9%、66.0 %、5 0 .8% ,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663 9)。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状态和消瘦仍是判断早期NSCLC预后的预后因子。结论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小剂量IFN α短期治疗不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和放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10年间215例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66例术后常规放疗、149例未放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并应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分析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全组36例局部复发(16.7%)。放疗比未放疗提高了5年LRRFS (92.6% 和76.6%,P=0.010),两组OS相似(82.8%和84.7%,P=0.49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放疗、T分期是LRR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组倾向评分配对分析结果显示5年LRRFS也不同(92.6%和74.5%,P=0.00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是局部区域复发的唯一影响因素(HR=3.53,95%CI=1.153~10.844,P=0.027)。结论 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增加了局部复发风险,但还需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术后放疗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疗组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3—T4、ypN2—N3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 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0期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 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0期患者LRR的因素。 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A、ⅢB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3—T4、ypN2—N3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0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胸段食管癌经左胸路径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因素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放疗靶区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2年经左胸路径根治术后胸段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复发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依此确定术后放疗靶区范围。结果 共入组患者 104例,术前病变位于胸上段 14例、胸中段 68例、胸下段 22 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b期 10例、T2期 26例、T3期 56例、T4期 12例;N0期 48例、N1期 56例;Ⅰ期 6例、Ⅱa期 36例、Ⅱb期 21例、Ⅲ期 40例、Ⅳa期 1例。病理类型为鳞癌 101例、腺癌 2例、鳞癌小细胞癌混合型 1例。局部复发时间为 1~100个月(中位数12.8个月)。104例患者共发现局部复发部位136处。术后复发主要位于锁骨上、上中纵隔淋巴结(占83.8%),其中双侧锁骨上 35例、上纵隔 64例、中纵隔 15例、腹腔 9例、原瘤床 4例、吻合口 9例。放疗靶区应以双侧锁上区、中上纵隔及吻合口为主。结论 胸段食管癌左胸路径术后局部复发位置主要在双侧锁上区、中上纵隔及吻合口,因此放疗靶区应包括上述范围。  相似文献   

15.
Zhang GQ  Han F  Gao SL  A DL  Pang ZL 《癌症》2007,26(5):519-523
背景与目的:在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如何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对预后非常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ⅢA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以两种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行完全性切除术的219例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状况,其中109例采用采样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LS),110例采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SML).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比较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LS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8%、13%,SML组分别为88%、37%、16%,两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23.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状况、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影响ⅢA期NSCLC N1或N2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对可手术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袖状肺叶切除合并肺动脉或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探讨肺癌侵犯心包外肺动脉的分期定义。 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1年9月~2007年1月间应用袖状肺叶切除同期施行肺动脉或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肺癌的资料。全组男42例,女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59岁。根据肿瘤侵犯部位分为侵犯上腔静脉组和侵犯肺动脉组。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组。 结果: 53例肺癌患者接受了袖状肺叶切除合并肺动脉(共41例,其中13例肺动脉袖状切除术,28例肺动脉侧壁切除术)或上腔静脉成形术(共12例,其中9例为上腔静脉侧壁切除,3例为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其中袖状肺叶切除合并隆突成形及肺动脉和上腔静脉成形术3例)。全组并发症发生率15.1%(8/53),无手术死亡。全组5年生存率37.7%(20/53),肺动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41.5%(17/41),上腔静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25.0%(3/12)。术后病理N0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N1组中位生存期24个月,N2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3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7,RR=2.836,95%可信区间:1.330~6.049),而TNM分期(P=0.367)和组织学类型(P=0.679)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袖状肺叶切除合并肺动脉或上腔静脉成形术是安全的,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提高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即病理N0-1的病例。对于肺癌,手术前应该尽可能明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肿瘤侵犯心包外肺动脉应定义为T2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T3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初诊临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处转移特点,为局部三维放疗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 546例临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时远处转移器官、病灶部位、数目等特点,以及肿瘤分期对远处转移率的影响。结果 546例患者中骨、脑、肺、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皮下、其他器官转移分别为294、167、137、79、66、37、35、10例。单器官转移 379例,其中骨、脑、肺、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皮下、其他器官转移分别占37.7%、19.8%、16.9%、7.4%、7.4%、4.5%、5.5%、0.8%。T3+4期骨转移率与T1+2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30.6%,χ2=7.65,P=0.067),而N2+3的显著高于N0+1(69.7%、30.3%,χ2=7.89,P=0.044)。T3+4期脑转移率显著高于T1+2期的(70.7%、29.3%,χ2=10.64,P=0.018),而N2+3期与N0+1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45.5%,χ2=7.14,P=0.079),但N1+2+3期的显著高于N0期的(86.8%、13.2%,χ2=10.26,P=0.024)。结论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时远处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脑、肺、肝、肾上腺和其他器官并以单器官多见;局部病灶分期越晚远处转移率越高;提示三维放疗技术可用于改善部分Ⅳ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分期系统在以MR为分期手段、IMRT为基础综合治疗策略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间在本院经MRI分期和IMRT治疗的 720例初诊M0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及失败情况,评价T、N分期对预测患者生存及失败的可靠性。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T分期是OS、CSS、DFS和DMFS的影响因素(P=0.013、0.025、0.001、0.002),但T1、T2、T3期间相近(P=0.054~0.626)。从局部复发和远转风险来看,T3与T2期非常接近(P=0.796)。N分期是DFS、DMFS的影响因素(P=0.005,0.000)。但N0和N1期间相近(P=0.549、0.707)。在N0—N1期中也未发现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对OS、DFS和DMFS有影响(P=0.360、0.083、0.062)。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鼻咽癌分期系统对经MRI分期和IMRT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有较好预测价值,但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1期,23例病理T2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2=0.29,P=0.588和100%∶100%,χ2=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2=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2=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