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曾志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68-168,172
目的: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以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本院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9%,对照组复发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切口异物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疝环充填式、平片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组(34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34例)和传统疝修补组(30例)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和术后疼痛、复发率。结果传统疝修补组的手术耗时最长(P〈0.05)。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住院天数最多(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术后出现疼痛率最高30%(9/30)(P〈0.05)。传统疝修补组复发率最高3.3%(1/30)(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住院费用最低;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最高。结论传统疝修复住院费用为3组中最低,疝环充填式疝修复发率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少且费用较低,是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的短,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个体化裁剪双重平面补片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大面积平面补片按术中情况需要分剪为腹股沟管平片、腹膜前平片,应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作为双重平面补片组与疝环充填补片组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不适感、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费用方面双重平面补片组则明显较疝环充填补片组低。结论 利用个体化裁剪双重平面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更符合腹股沟疝的解剖学病因和个体化要求,且材料价格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50例腹股沟疝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而在术后异物感、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运用上述的两种方式来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术后疼痛及术后复发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基层医院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网塞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 A组)及28例传统疝修补( 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56.94 min)、术后住院时间(5.25 d)均较B组(69.61 min、5.96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3.284,均P<0.05);A组术后需止痛治疗(10例)及尿潴留发生例数(2例)均少于B组(19例、8例)(χ2=8.014、5.357,均P<0.05)。两组术后发生阴囊血肿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0个月,随访期间A组无复发,B组2例复发。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组)60例和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60例。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观察项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另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手术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用巴德网塞和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把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局部不适、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为比较对象。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并发症少,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疝环充填式无扩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敏徽 《安徽医药》2008,12(10):940-94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至2008年4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复发,复发率为1.19%;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0.5%;阴囊水肿12例,发生率3.4%,术后疼痛明显轻于传统疝修补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0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活动时间、伤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等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手术平均历时43.5 min,24 h内均能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无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3~7 d.随访3~60个月,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的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目前修补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选择。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6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性疝修补术186例,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204例,腹腔镜疝修补术210例。传统疝修补分别采用McVay及Bassini法。开放无张力疝修补采用Marlex网塞和补片;腹腔镜疝修补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扎和腹膜内置网法。结果传统疝修补平均手术时间(2.0±0.5)h,无张力组(1.6h±0.6)h,腹腔镜组(1.3h±0.5)h。术后随访2~2.5年,传统疝修补16例复发,无张力疝组无复发,腹腔镜组2例复发。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腹腔镜组6.8d,无张疝组8.5d,传统手术组为16.3d。结论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且可靠的手术,适于腹股沟原发或继发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后恢复工作比其他两组短,但复发率比无张力疝组稍高,除适用于腹股沟原发疝外,更加适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方法将11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股沟区疼痛,阴囊或者阴唇肿胀,腹股沟区麻痹感,腹股沟区异物感,伤口红肿渗液等。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腹股沟区疼痛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术后下床时间比对照组早,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阴囊或阴唇肿胀、腹股沟区麻痹感、腹股沟区异物感、伤口红肿渗液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修补手术相比,在嵌顿疝中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减少二次手术机会等优点,可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无张力疝修补156例(A组),传统疝修补20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①平均住院日:A组4.7 d,B组9.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96,P<0.05).②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11.2 h,B组173.2 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59,P<0.05).③平均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A组5 d,B组7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75,P<0.05).④术后并发症:A组23.6%,B组4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09,P<0.05).⑤术后复发:A组1.33%,B组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5).结论 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证实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聚丙烯网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8月20日~2010年8月1日收治的80例股疝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丙烯网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丙烯网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统一入组标准,同期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对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9例腹股沟疝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以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29例作为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全部治愈,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41±0.94)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27±0.68)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5 d随访,3例失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出现切口局部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各1例,经门诊换药治疗后治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为27例,对照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为2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