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细胞瘤(gl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胶质细胞瘤从发病机制、诊断到治疗尚有诸多未阐明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拟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颅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颅脑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揭示了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多种蛋白质的改变及翻译后修饰的变化。采用高通量蛋白质组技术,研究颅脑损伤后的整体蛋白表达变化,有可能为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对于判断颅脑损伤程度、评估预后、调整治疗方案等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颅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等。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寻找新的脑胶质瘤特异蛋白、建立分子水平的胶质瘤分类方法、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方面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支柱学科,是从基因组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经典的蛋白质组技术基于双相电泳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然后用质谱进行鉴定。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阐明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疾病相关蛋白,针对疾病靶点定向合成药物。蛋白质组学将为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载体和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对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将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一次完成大量蛋白质的高通量分析.具有其他研究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当今生命与生物技术中最活跃、最前沿、应用最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03年正式启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以来.我国政府对蛋白质的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并将“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纳入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成为生物和医药领域4项重大研究项目之一.这必将推动我国蛋白质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学标志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在诊断方面尚无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而主要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其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因此,应用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尽快开发出具有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将是今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们将本期专题定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使临床医师更为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也希望使大家知道这项实验室中的前沿技术已距临床很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们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先进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新的特异性的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在生化、结构及功能上发生变化,原有的基因组和分析单一蛋白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大规模、系统性研究蛋白质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可以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当中。 目的:介绍蛋白质组学的概况,总结蛋白质组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成骨及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其面临的问题,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进行展望。 方法:在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 数据库、I.S.I 数据库中检索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定向分化及蛋白质组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中应用的文章,纳入近年来起重大影响以及开启和引领新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 结果与结论:纳入29篇文章进行综述,总结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成骨及脂肪细胞分化领域提供的信息及积累的经验。随着蛋白质组学在方法学及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会成为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潜在机制的强有力工具,帮助人们早日揭开其中蕴含的生命奥秘。  相似文献   

7.
:随着质谱仪器、蛋白质和肽段的分离技术及数据分析工具的发展,不同组织、器官或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定性和定量地鉴定一个细胞或组织中的全部蛋白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质谱数据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很大。近几年,蛋白质组学已开始被应用到器官移植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以及排异反应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发现等领域。通过这一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早期发现及处理移植物的排异。因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中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的创伤性颅脑损伤领域。作为研究蛋白质整体水平的重要学科,它以其全面性、高通量等特点,为该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将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方法学对其要点进行介绍,也将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学术背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寻找肝病的特异性标志物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肝脏的相关研究中,许多有潜在价值的标记物相继被发现。 目的:综合分析蛋白质组学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7-07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liv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7-07 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蛋白质组,肝脏”,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②蛋白质组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共收集到156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肝移植关系的文献,纳入32篇。 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章中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的文献3篇,有关健康状态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6篇,有关肝脏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23篇。 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从整体水平出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然而目前针对肝病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策略十分有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以及肝移植的早期预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肝移植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结论:随着蛋白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肝脏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技术是采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手段及高效率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全景式的研究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人类蛋白质的表达,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有两种:组成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一种组织或细胞基因组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另一种是比较蛋白质组学,主要是鉴定不同种类和状态下各种样本之间蛋白质的表达,比较蛋白质组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价值巨大。对重大疾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疾病的转归、检测病情的变化,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寻找新的药物靶点、观察疗效。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被认为是脑和脊髓的淋巴,正常脑脊液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且绝大部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仅有微量,在发生某些疾病如:颅内感染、脑出血、脑肿瘤、中毒性脑病时,脑脊液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质变和量变,且多为球蛋白,近年来国外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检测,探索找到这种疾病的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能代表这种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其合理性应能被神经病理学所证实,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这种病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具备可行性和无侵害性。  相似文献   

11.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的结合,使得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的研究中成为可能。比较蛋白质组学中的很多方法已经应用于肿瘤研究的不同领域。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颅内良性肿瘤,因激素分泌异常和肿瘤占位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垂体腺瘤,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尤其是对磷酸化修饰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研究垂体腺瘤的分子发生机制、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这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后基因组时代,其中包括蛋白质组(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复杂结构及其发育规律,揭示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理,并为其诊断和新药研制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Wilkins等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的概念,揭开了蛋白组学研究的序幕。蛋白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机体的蛋白质组成、表达,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诊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脑脊液蛋白数量升高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特征,而今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些患者脑脊液的差异蛋白质组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方法对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冯洁  万虹 《中国卒中杂志》2014,9(4):363-364
正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蛋白质组学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1]。目前,血管神经病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4]。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为临床上疾病分子标志物筛查等提供科研支持,同时,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变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神经学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联合质谱及蛋白芯片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基因后产物一蛋白质组学研究,阐述了蛋白改变在脑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发展及神经修复等方面的发现,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脑缺血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为对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的研究———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即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分析,研究复杂的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不同脑组织的代谢产物都可进入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CSF中蛋白质的特异性改变,动态反映脑的代谢状态和内环境稳定性。近年来CSF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正常人的CSF蛋白质组学研究1980年,Goldman等[1]首次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gelselectrophoresis,2D PAGE)对正常人…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回顾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所走过的历程,10年进展可圈可点。在基础研究方面,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生命及生物学技术最活跃、最前沿、应用最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03年正式启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以来,国家将“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纳入“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萎缩骨骼肌肌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萎缩的三角肌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和PD-Quest分析.结果 初步建立了人体骨骼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建立了ALS患者萎缩三角肌蛋白质"二维参考图谱";在ALS患者萎缩三角肌中1 669个蛋白点中共有21个发生了变化,5个点的表达量增加,8个点的表达量减少.结论 本研究加深了对ALS发病机制的认识,并对其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家兔血清是基础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样品,双向凝胶电泳是蛋白质组学中最经典的蛋白分离技术,因此建立稳定的家兔血清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目的:建立家兔血清蛋白分离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8-06/07在武警医学院天津市职业与环境危害生物标志物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家兔6只,由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去除高丰度蛋白前后的健康家兔血清样品,分别加入水化上样液使样品中的蛋白充分裂解,还原烷基化后上样,被动水化14 h。等电聚焦电泳后进行SDS-PAGE电泳。凝胶银染后用PDQuest7.4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高丰度蛋白去除效率。②2-DE图谱。 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未去除高丰度蛋白的血清2-DE图效果优于去除高丰度蛋白后的血清2-DE图。 结论:成功建立家兔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将为进一步开展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