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9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有待提高;②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性别、城乡差异显著;③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它们都是主观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感成分的预测力大于认知成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结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餐饮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餐饮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工作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餐饮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餐饮业员工在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主观幸福感因素上,员工年龄层的主效应显著,文化程度与年龄层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与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餐饮企业员工的总体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他人支持、上司支持与工作满意度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影响餐饮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目的: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69名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问卷测量。结果:①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负性事件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维度、可控—不可控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②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④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结论: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来自湖南省10所全日制高校的12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之间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一本、二本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专科大学生;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高校类型、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困扰现状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人际困扰整体水平较低,男生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困扰上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交谈交流、待人接物和人际困扰总分上显著高于大四学生;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3人际困扰总分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相关显著,不同人际困扰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困扰能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结论大学生的人际困扰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人际困扰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方法采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问卷对某几所高校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女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爱情满意度、总体主观幸福感都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建构幸福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个年级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得分为23.95±9.22,主观幸福感男、女生分别为76.64±12.38和75.80±10.58。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情绪耗竭、乏个性化、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P0.05)。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不明显,具备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情绪耗竭和乏个性化可大致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洛阳市3所高校大学生350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专业和生源上差异显著;在家庭收入上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中的外向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的特点,应进行幸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工作状况、丧偶状况及社会支持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389名55~85岁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退休老人的工作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丧偶状况对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且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各变量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应用于基督徒群体的测量特性进行检验,对基督教徒主观幸福感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范围内随机取样(n=304),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组群分析。结果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基督徒群体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督徒主观幸福感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以及10个分量表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居民平均水平;性别和年龄状况分别不同程度的影响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收入程度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城市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方法采用SCCS和GWB量表测量法,辅以个别访谈法,对广东汕头大学15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施测。结果1自我和谐在学科上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刻板性分量表上;性别差异只存在自我灵活上;年级、婚姻状况以及学生来源都不显著。与大学生相比,在读硕士研究生自我和谐显著优于大学生;2高自我和谐组与低自我和谐组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幸福感总分、精力、生活满足与兴趣、愉快(忧郁)心境、情感行为控制和松弛紧张两两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幸福感总分、精力、愉快(忧郁)心境、情感行为控制和松弛紧张两两显著负相关。自我灵活性与精力、情感行为控制两两显著正相关。结论广东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自我和谐基本良好,但需关注理科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主观幸福感问卷对烟台地区进城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26.49±3.06)、(45.88±10.71);农民工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与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安全、自我实现4项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2,0.2,0.2,0.2;P<0.05);年龄与工种因素对个体的自尊及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农民工的自尊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联系.不同年龄、工种的农民工个体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体随机取样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340名大学生.结果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中等程度以上;性别、年级、专业、家庭住址、独生子女、学业成绩、家庭组成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影响;而经济状况对其幸福感水平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P<0.01);进行多重比较表明:经济状况好的比经济较差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高,大一比大三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性低.结论 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及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易低,社会、学校等各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can be assessed with distinct measures that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domains of SWB.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SWB with four different measures in a genetically informative sample of adolescent twins and their siblings aged 13–28 years (N = 5,024 subjects from 2,157 families). Multivariate genetic modeling was applied to the data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WB measures and the association among them. Developmental trends and sex differences were examined for mean levels and the variance-covariance structure. Mean SWB levels were equal in men and women. A small negative effect of age on mean levels of SWB was fou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WB were accounted for by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genetic influences, and non-shared environment. The broad-sense heritabilities were estimated between 40 and 50%. The clustering of the four different measures (quality of life in general, satisfaction with life, quality of life at present,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was explained by an underlying additive genetic factor and an underlying non-additive genetic factor. The effect of these latent genetic factors on the phenotypes was not moderated by either age or sex.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幸福感,采取更加完善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4个地区1000名中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分为(111.17±13.99);可能与幸福感相关的8项影响因素中,除中学生的来源、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外,其余6项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中的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4项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P<0.05)。结论性别、年级、中学类型和家庭类型等6项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通过干预其中的部分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任、心理控制源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信任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IPC)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327名医学生施测。结果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著差异;信赖、内控性和有势力的他人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0.7%,5.8%和1.9%。结论信任和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问卷(GW B)对桦甸市300位农民进行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①桦甸市农民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性高于全国常模(t=7.487和9.158,P<0.001);②性别(t=0.842,P>0.05)、年龄(F=2.930,P>0.05)、受教育程度(F=0.311,P>0.05)、婚姻状况(F=0.011,P>0.05)以及收入状况(F=0.216,P>0.05)均对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桦甸市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因子存在有显著性影响。结论①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②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