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介绍 病人男性,63岁,厨师,汉族。因左上臂活动时疲劳、乏力、麻木、酸痛3个月于2003—08—10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入院查体:T36.4E,R18次/min,脉搏左肱动脉搏动减弱72次/min,左桡动脉搏动消失,右肱动脉和桡动脉搏动有力72次/min,左上肢BP8/4kPa,右上肢BP16/10.8kPa,双下肢动脉搏动有力,72次/min。神志清楚,双眼视力正常,皮肤和粘膜未见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7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 患者,男,58岁,半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输注葡萄糖液体后出现极度口渴、身体烦躁乏力并伴恶心呕吐,于7月30日右下肢剧烈疼痛入我院。既往右下肢间歇性跛行3年,距离不足500米.抽烟喝酒20余年,无糖尿病记载。T37.8℃P88次/分R19次/分BP113/66mmHg。急性病容,神清但较烦躁。双上肢感觉运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酸困疼痛难以忍受.右足背动脉摸不到,右下肢皮温明显低于左下肢。  相似文献   

3.
病例摘要 患者,男,58岁,半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输注葡萄糖液体后出现极度口渴、身体烦躁乏力并伴恶心呕吐,于7月30日右下肢剧烈疼痛入我院。既往右下肢间歇性跛行3年,距离不足500米.抽烟喝酒20余年,无糖尿病记载。T37.8℃P88次/分R19次/分BP113/66mmHg。急性病容,神清但较烦躁。双上肢感觉运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酸困疼痛难以忍受.右足背动脉摸不到,右下肢皮温明显低于左下肢。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发现左上肢脉搏弱伴乏力6年,反复头昏3年.外院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提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吸烟史.查体:肱动脉血压:左侧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右侧140/80 mmHg,左桡动脉搏动微弱.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男患者 ,3 0岁 ,因“双上肢乏力 12年 ,胸闷半个月”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收入院。患者 12年前因双上肢乏力就诊时发现双上肢无脉征 ,未系统检查 ,半个月前晨起时突然胸闷 ,持续 5h ,就诊于当地医院 ,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室早 ,无其他异常。CK MB轻度升高 ,未动态观察。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儿时经常出现结节性红斑。入院时神清 ,双上肢血压测不到 ,双侧桡动脉触不到 ,双下肢血压明显升高。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 ,腹部及肾区未闻及确切血管杂音 ,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入院后查血沉正常 ,C 反应蛋白阳性 ;结核菌素试…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女,35岁.因反复双手指腹红肿痛3月余,伴左上肢疼痛2d于2013年3月31日在东莞市中医院就诊,类风湿因子(RF) 65.2 IU/ml,C反应蛋白(CRP) 61.134mg/L,左上肢血管B超示左肱动脉远侧段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血管造影示左侧肱动脉远端延及桡动脉、尺动脉近端闭塞,闭塞段最长约7 cm.心脏彩色超声示二尖瓣轻度反流.HBsAg阳性.抗核抗体谱无异常.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血压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49例,直接测量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有创桡动脉收缩压,同时使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无创肱动脉收缩压,使用SphygmoCor仪器测量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126.9±19.5mmHg)显著低于有创桡动脉收缩压(138.9±25.8 mmHg)及无创肱动脉SBP(138.6±17.7 mmHg)(1mmHg=0.133kPa)(P均0.001)。推算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有创桡动脉压和无创肱动脉压,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舒张压两两组合,共计4种模型。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与四种方法推算的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BlandAltman作图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与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相比,93.9%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内。ROC曲线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压/舒张压校正,对中心高血压的检测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24)。结论无创及有创外周动脉血压均不能真实反映中心动脉血压;无创中心收缩压与有创直接测量值相关性及一致性良好,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对中心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双下肢瘫痪2小时于2008年5月9日入院。查体:血压140/90mmHg,急性痛苦面容,颜面苍白,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中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脐水平以下所有深浅反射消失,胸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下肢皮温低、苍白。心电图检查示T波低平,肝胆脾双肾B超无异常,B—R示Hb120g/L,  相似文献   

9.
例1,女性,50岁。来院1h前,被家人发现昏迷在床上,周围有2个空的“氯氮平”药瓶。病人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氯氮平。查体:T37.1℃,P120次/min,R38次/min,BP129/80mmHg。昏迷状,巩膜黄染,12唇紫绀,压眶无反应,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软,双肺湿罗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两侧肱二头肌腱及膝腱反射消失,双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目前通用的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仪A-PULSE CASPro和SphygmoCor测量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和稳定性。方法:450名男性志愿者,年龄19~23(22±1)岁;采集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坐位休息10 min后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分别用A-PULSE CASPro和SphygmoCor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数据。结果:A-PULSE CASPRO与SphygmoCor 测量的中心动脉压平均差值为1.57 mmHg(1 mmHg=0.133 kPa)和标准偏差为2.53 mmHg。采用Bland-Altman评价两种方法测量中心动脉压的偏差是在(5±8) mmHg范围之内。两种设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231*X+9.9341。A-PULSE CASPro和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数值一致性好,R2为0.9123。结论: A-PULSE CASPro和SphygmoCor测量中心动脉压数值基本一致,相关性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侧卧位与仰卧位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肢无创血压测量差别及规律。方法112例无创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右、左上肢肱动脉测压法,测量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与仰卧位时比较,同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相差0.52—3.04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15.12~17.55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时,同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侧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低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4岁。因咳嗽、喘息、呼吸极度困难半天入院。体检:血压14.5/10kPa(108/75mmHg)端坐位,呼吸困难,口唇、面部紫绀,大汗淋漓。呼吸28次/分,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化验: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2,血气分析:PaO26、2kPa(46.5mmHg),PaCO26.7kPa(50mmHg)。  相似文献   

13.
吴新莲  唐业莹  杨慧 《内科》2011,6(4):387-388
目的探讨肱动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净化。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为8例双上肢反复多次血管造瘘后闭塞及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并发症,而桡动脉、足背动脉血管硬化闭塞无法触及搏动无法建立血管通路,患者拒做或无条件做腹膜透析而行左肱动脉直接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在3年的时间共587次的肱动脉穿刺中,成功580次,失败7次,成功率98.81%,血流量达200—250ml/min,能满足透析的要求,穿刺部位无渗血、血肿、感染、血管闭塞等并发症。结论肱动脉穿刺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较粗大穿刺易成功易掌握、血流量充足稳定、无再循环等优点,只要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治疗中加强巡视、拔针时及时正确加压包扎、平时注意保护血管。能有效地减少血肿形成及硬结等并发症,为无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患张某某,男,59岁。因查体发现血糖高2年,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3月,加重伴四肢麻痛于2005年10月31日入院。入院查体:Bp120/8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四肢深浅感觉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患男性,74岁。主因“颜面浮肿1周,憋气5d”收入院。1周前始出现面部肿胀感伴球结膜充血、水肿。5d来平卧时憋气明显,继而不能平卧。不伴有咳嗽咯痰、胸闷胸痛等。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可,无发热盗汗,二便无异常。近半年内体重下降3kg。左上肢、双下肢痛觉过敏3个月余。既往史:高血压30年,最高达210/100mmHg,服用雅施达4mgq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0年。糖尿病10余年,服用格华止850mgqd。腔隙性脑梗10余年。腰椎管狭窄2年。吸烟50年,每日10支。无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血压150/65mmHg。心率94bpm。神志清,精神差。面部、颈部、双上肢非可凹性水肿。胸壁静脉曲张。双眼球结膜水肿。双侧颈静脉轻度充盈。双侧甲状腺未见肿大及结节。右颈前、颈后及右锁骨上区等处可及多个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质硬,大小约1.5cm×0.5cm。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哕音,未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94次/min,未闻及瓣膜区杂音。外周血管征阴性。腹部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突发持续性胸闷痛1天"于2008-07~06入院.病人持续性胸闷痛伴胸部紧缩感,向背部放射,无撕裂样胀痛.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80/100mmHg,右上肢血压186/102 mmHg,下肢血压192/104mmHg,两侧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朋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心率86次份,心律整齐,心音正常,心瓣膜区、锁骨下、肾动脉区均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血清CK-MB 2u/L,肌钙蛋白阴性.  相似文献   

17.
杨森  魏民新 《山东医药》2014,(11):65-67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72例,采用股动脉人路(61例)或股动脉、肱动脉联合入路(11例)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扩张治疗1例,支架治疗71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患/健侧收缩压,1、3、5年血管通畅率,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72/72)。手术前后患/健侧收缩压分别为(O.53±0.09)、(0.99±0.07)mmHg,两者比较P〈0.05。术后1、3、5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6%、90%、85%。术后36—48h出现伤口部位皮下渗血7例,术后2d出现患侧上肢皮温低1例;随访6—60个月,1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者13个月后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者18个月后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结论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效果好,且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血管通畅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下肢动脉缺血的救治率。方法作采用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自1991年~1995年,进行7例病人,9条肢体手术。结果所有患术前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术前踝/肱指数为0~0.57(平均0.43)。术后移植物均可扪及搏动,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的0.43上升至0.93,严重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随访1~3年中,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8%、56%和20%。结论作认为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测量踝部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主动脉内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下肢血压测量方法。方法 对高血压病组及非高血压病组共 10 7例病人采取将袖带缠于小腿下端监听足背动脉血压 ,并与肱动脉血压、主动脉内血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踝部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 ,两组四肢血压与主动脉内血压相关性检验 ,除高血压组踝部动脉舒张压外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比肱动脉分别高 10和 5mmHg;肱动脉收缩压低于主动脉内收缩压 5mmHg ,舒张压约高于主动脉内舒张压 5~ 6mmHg ;踝部动脉收缩压高于主动脉内收缩压 6mmHg ,舒张压约高于主动脉内舒张压 10mmHg。结论 测量踝部动脉血压的方法是可信的 ,但高血压组的踝部动脉舒张压与主动脉内舒张压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利用脑保护伞为1例完全无名动脉(IA)闭塞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因发作性黑曚1年、右上肢麻木6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吸烟30年。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无名动脉闭塞。经术前充分评估,采取右股动脉及右肱动脉双入路,在右颈内动脉(ICA)脑保护伞保护下,成功实施了无名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本例诊疗过程提示介入治疗是开通无名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有效。脑保护伞的正确选择与应用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