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金属硫蛋白-3(MT-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RT-PCR对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MT-3和MDR-1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DR-1和MT-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0%(0/11),23例膀胱癌组织中MDR-1和MT-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3/23)和78.3%(18/23);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中MDR-1、MT-3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R-1与MT-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MDR-1可能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一个标志,MT-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Caspase-3与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Shen HW  Yi L  Wang XM  Yao MJ  Deng JW  Fang JZ  Li MN 《癌症》2004,23(2):181-184
背景和目的: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不足的结果。以往研究认为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和Bcl-2蛋白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率(53.8%,28/52)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90.0%,9/10),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没有明显的联系;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表达率(51.9%,27/5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20.0%,2/10),且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正常膀胱粘膜中Caspase-3与Bcl-2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659,P<0.01)。结论: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与Bcl-2蛋白的低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Fas在膀胱移形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Fas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9%(31/4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7%(21/45),与对照组阳性率10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数目无关;Fas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初发和复发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Fas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Fas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坤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786-2789
目的:探讨FGFR3、Rb及E2F-1蛋白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的FGFR3、Rb及E2F-1蛋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2例膀胱肿瘤组织中三种蛋白的表达。结果:FGFR3和E2F-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乳头状瘤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1.5%(75/92)、56.7%(17/30) 和70.7%(65/92)、46.7%(14/30),移行细胞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7)。在移行细胞癌和乳头状瘤中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63/92)和93.3%(28/30),移行细胞癌组的表达低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GFR3与E2F-1蛋白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1.000,P<0.05)。Rb与FGFR3、E2F-1蛋白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1.000,P<0.05,r=-1.000,P<0.05)。结论:FGFR3、Rb及E2F-1蛋白的表达情况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之有关,将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Livin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膀胱癌相关L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Livin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抑癌基因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突变以及Livin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设计Livinα引物,以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LivinαmRNA,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将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是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及p53蛋白染色强度分别量化,与组织LivinαmRNA RT-PCR产物量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并以10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结果: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67例检测到LivinαmRNA表达,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未检测到LivinαmRNA表达,Livinα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x^2=14.4,P=0.000。Livinα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p53蛋白阳性(rs=0.465,P=0.002)及肿瘤病理分级(rs=0.463,P=0.002)有相关性。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可见LivinαmRNA高表达,LivinαmR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癌组织中p53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49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全部表达,RASSF1A校正值(RASSF1A/β-actin)为0.6902±0.1179;49例乳腺癌组织中仅19例RASSF1A表达,校正值为0.1833±0.2441;癌组织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9,P=0.000)。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腋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RASSF1A基因阳性表达率降低(χ2=7.201,P=0.027;χ2=3.893,P=0.048);病理组织学分级增加,RASSF1A基因呈现低表达(χ2=6.479,P=0.039);c-erbB-2蛋白表达阳性伴随RASSF1A基因的低表达(χ2=13.437,P=0.000);即RASSF1A基因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002,P=0.962)、病理组织学类型(χ2=0.549,P=0.908)及其雌、孕激素受体(ER/PR;χ2=0.330,P=0.566/χ2=1.464,P=0.226)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高于癌组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上升以及c-erbB-2蛋白的高表达,RASSF1A基因表达率降低。提示RASSF1A基因丢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乳腺肿瘤较差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 92 %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LRP在中、低分化肿瘤 (G2 +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 (G1)。结论 :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胆管细胞癌FHIT蛋白丢失与Cyclin D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和鼠抗人Cyclin D1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非生物素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3例胆管细胞癌、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FHIT和Cyclin D1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胆管细胞癌FHIT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明显降低,P<0.001,而Cyclin D1表达却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明显升高,P<0.001。FHIT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P值分别为0.776、0.246和0.347,但与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7和0.004。Cyclin D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P值分别为0.965、0.751和0.948,但与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43和0.047。胆管细胞癌FHIT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FHIT表达缺失和Cyclin D1高表达可能提示其抑癌功能丧失,对胆管细胞癌的发生、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FHIT表达缺失及Cyclin D1高表达可能成为辅助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一个新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发展中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变化对胃癌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ad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MadCAM-1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分别为78%(39/50)、64%(32/50)和40%(20/5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χ2=14.924, P=0.000)和癌旁组织(χ2=5.769, P=0.016);而正常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dCAM-1阳性表达率低年龄组(<45岁)表达低于高年龄组(>45岁),χ2=4.688, P=0.030;Mad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Borrmar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关, P>0.05.结论:MadCAM-1参与肿瘤局部免疫过程,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MadCAM-1的低表达可能使机体局部免疫能力降低导致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FHIT、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无差别(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21waf1/cip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紫铆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BL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紫铆因处理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实验(MTT)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 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NF-κB)p65核内表达及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程度,并检测NF-κB下游靶基因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建立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途径,测 量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结果 紫铆因抑制了膀胱癌细胞增殖并诱导G2/M期细胞周期阻滞。紫铆因 处理后NF-κB p65的核内表达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下降(P<0.05),Cyclin D1及COX2基因表达下 调(P<0.05),体内实验发现紫铆因治疗组较对照组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结 论 紫铆因具有抗膀胱癌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RK及NF-κB信号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0、10、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处理MKN-45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Cyclin E表达.结果 与0 μg/ml比较,10、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能明显降低MKN-45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核发白,皱染,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下调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P﹤0.01);与0 μg/ml比较,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能明显下调MKN-45细胞中Bcl-2的表达(P﹤0.01),上调Bax的表达(P﹤0.01).结论 泮托拉唑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Cyclin D1、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yclin D1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6.7%(14/30);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3%(22/30)。Cyclin D1表达与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yclin D1和Ki-67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细胞角蛋白18(CK1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400例非移行细胞肿瘤、105例泌尿系良性病患者进行尿NMP22和CK18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NMP22和CK18表达中位值分别为17.3 U/ml和484.2 U/L,非移行细胞肿瘤患者分别为6.8 U/ml和156.0 U/L,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为2.3 U/ml和66.6 U/L,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NMP22 10 U/ml和CK18 120 U/L为界值,其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78.2%,特异度分别为88.6%和8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1.7%.对术后患者动态观察,治疗有效患者的NMP22和CK18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复发、转移的患者则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P22和CK18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检测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9 P<0.0001).NMP22和CK18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分期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尿NMP22和CK18检测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病情监测重要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RNA BCAR4(lncRNA BCAR4)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肝癌细胞系Huh7、HepG2、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系L02中lncRNA BCAR4的表达。将Huh7细胞系分为BCAR4-siRNA组、NC-siRNA组和Blank组,BCAR4-siRNA组和NC-siRNA组经LipofectamineTM 2000分别转染BCAR4-siRNA序列和NC-siRNA序列,Blank组以PBST为阴性对照。CCK-8法和流式细胞数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肝癌细胞系Huh7、HepG2、SMMC-7721中lncRNA BCAR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02(P<0.05)。转染BCAR4-siRNA后,Huh7的lncRNA BCAR4表达下调(P<0.01)。CCK-8示:转染72 h及96 h后,BCAR4-siRNA组 vs NC-siRNA组的OD450 nm值分别为0.71±0.07 vs 0.92±0.10(P<0.05)及0.93±0.08 vs 1.37±0.11(P<0.01)。BCAR4-siRNA组和NC-siRNA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52±3.21)%和(4.69±1.56)%(P<0.01)。BCAR4-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为(19.65±2.41)%,显著低于NC-siRNA组的(47.50±5.88)%(P<0.05)。与NC-siRNA组比较,BCAR4-siRNA组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27±0.03 vs 1.0±0.05(P<0.01)、0.48±0.04 vs 1.0±0.04(P<0.05),Bax蛋白表达上调,为2.83±0.19 vs 1.0±0.03(P<0.01)。结论:lncRNA BCAR4高表达于肝癌细胞系,敲低lncRNA BCAR4的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和Bcl-2蛋白下调表达,Bax蛋白表达上调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i L  Xue WJ  Li P  Wang ZW  Wang P  Li HX 《癌症》2008,27(9):924-928
背景与目的: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基因抑制肿瘤增殖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探讨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细胞周期的测定,Western blot分析其cyclin D1、cyclin E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及RT-PCR检测野生型RASSFIA基因的表达来分析RASSF1A基因对cyclin D1启动子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野生型RASSF1A基因的表达可使QGY-7703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使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但不影响cyclin E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外源性cyclin D1的表达可使野生型RASSF1A基因引起的QGY-7703细胞G1/S期阻滞消失.野生型RASSF1A基因表达不影响QGY-7703细胞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野生型RASSF1A基因通过转录后机制负性调控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使肝癌细胞株QGY-7703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HSP70与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 (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 与SP 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SP70 与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HSP70与Cyclin D1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随病变的进展而升高。HSP70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 9% (12/28)、57. 1%(24/42)、64. 3%(9/19)和77 .1%(37/48),其中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yclin D1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 .1% ( 2/28 )、19 .0% ( 8/48 )、35 .7%(5/14)和52. 1% (25/48),其中不典型增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大多数受检胃癌组织中,HSP70与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SP70与Cyclin D1 过度表达,在胃癌的产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s) are small double- stranded DNA viruses of more than 100 types which have been completely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1, 2]. They are related to numerous human tumors including cervical carcinoma in female. In the urinary tract, the relationship of HPV and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of urinary bladder is controversial as the reported detection of HPV DNA in the malignant tumors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0-83.3%)[3-7]. This variation in detection may dep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作了研究,并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移行细胞癌各级间比较PCNA表达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强级(>76%)与弱级(<75%)之间比较生存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此方法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移行细胞癌切片上检测细胞增殖分数的一个可靠手段,并可能是判断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