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房室隔缺损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天性房室隔缺损指胎儿期由于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导致房室瓣上方的原发孔缺损或房室瓣下方的膜周室间隔缺损以及房室瓣环不同程度分裂的一组复杂畸形,根据心内膜垫缺损的不同程度,临床上分为部分型房室隔缺损或称原发孔缺损和完全型房室隔缺损[1].本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房室隔缺损20例,现将术后监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 ,3个月。因喂养困难、发育不良来我院就诊。父母均为农民 ,健康状况良好 ,母亲孕 3 9周时顺产 ,孕期无感冒史。查体 :体质量 4 .8kg,面色苍白晦暗 ,口唇微绀 ,胸廓畸形 ,胸前壁局限性膨隆 ,心尖搏动增强 ,胸骨旁 3~ 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 ,心界扩大 ,心音有力 ,律齐 ,胸  相似文献   

3.
15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5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重点是术后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及早诊断和处理房室瓣反流;积极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积极维护心功能,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防治肺部并发症。本组1例术后出现严重房室瓣反流,家属放弃治疗。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积极处理后好转。其余13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5年,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6~1998年,共手术治疗部分性房室隔缺损22例,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4~31岁,平均12岁。临床表现:运动后心悸、气促,易感冒,发育差。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10例伴收缩期震颤,19例心尖区可闻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及分裂。心电图示电轴左偏20例(-28°~8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右室肥厚22例,右室高电压8例。X线胸片示肺充血,心胸比率055~068,肺动脉段隆起,右房、室明显增大,左室明显增大1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邓东安,侯传举,杨力军,张玉威,汪曾炜沈阳军区第一疗养院特诊科邓亚安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AVSD)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是先天性心脏病的4.2%[1]。本文报告1979年1月至1994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在房室通道缺损(AVCD)矫治术中应用自体心包片重建人工隔瓣的方法与结果。并与常规成型术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16例部分型与4例完全型AVCD伴隔瓣发育不良或缺如者进行矫治手术。其中按常规成型术式进行的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自体心包补片末端作成人工隔瓣,同时修补二尖瓣裂和修复房、室间隔缺损的12例作为实验组。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实验组术后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心功能恢复良好;对照组术后三尖瓣返流仅3例变为轻度,其余仍为中到重度.右心功能欠佳。2组术后三尖瓣返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自体心包重建人工隔瓣比较符合三尖瓣的解剖结构。能有效地消除术后三尖辩返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09年8月收治27例PAVSD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16例,女11例,年龄1.3~14岁,平均6.08岁。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和部分心导管检查确诊。手术全部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根治术。结果:无手术死亡。22例获1个月~10年随访,1例术后3个月因重度二尖瓣返流(MR),心力衰竭死亡,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AVB)6个月后自行恢复,2例仍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余生活、学习正常,心功能Ⅰ级。结论: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修补原发孔缺损,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二尖瓣裂修复完善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监护经验。方法:对32例10kg以下在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本组患儿30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措施,对42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矫治术,术后主要采用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正确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监护措施预防和处理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42例中有9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中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和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5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kg以下大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多营养不良,术前反复心衰,肺部感染,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相对较长,给术后监护带来困难。据报道,年龄5个月以上,体重5kg以上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明显增加,而年龄小于4个月,体重小于4kg者,死亡率可达99,6~75%。我院2003年6月~2005年2月共对25例5kg以下大型VSD婴幼儿进行了手术,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型冠状静脉窦隔缺损(coronary sinus septal defect,CSS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经右心导管检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10例完全型冠状静脉窦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0例完全性CSSD患者中,超声诊断3例,诊断正确率30%;漏诊7例,占70%.10例完全型冠状静脉窦隔缺损患者中,10例均合并左侧上腔静脉残存,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其中4例为房室间隔缺损,5例为房间隔缺损或大型房间隔缺损(近似功能性单心房).10例均合并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7例合并右室双出口、法乐四联症、单心室等紫绀型先心病,3例为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和功能性单心房患者.结论在复杂型先心病合并左上腔静脉残存或房间隔缺损时应警惕完全型冠状窦隔缺损的存在,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完全型大动脉异位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性 ,2岁 2个月 ,出生后 2个月因感冒到医院就诊 ,体检发现心脏杂音 ,当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2年后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无活动量受限 ,哭闹时有发绀现象及有蹲踞现象。后来我院就诊。体检 :胸廓无畸形 ,心界不大 ,心率 10 0次 /min ,节律规整 ,胸骨左侧第 4、5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并可闻及 3 /6级收缩期杂音 ,P2 >A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房正位 ,心室右袢 ,右心室位于右侧 ,左心室位于左侧 ,左右心室呈并列状态 ,房室连接正常 (图 1)。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 ,位于左侧偏前 ,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 ,位于右侧偏…  相似文献   

13.
幼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体重幼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功能不成熟 ,自身调节能力差 ,易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若不及时处理 ,可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造成死亡[1] 。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已向小儿、低体重儿、复杂畸形侧重及发展。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 9公斤以下幼儿室间隔缺损 39例 ,均手术治疗 ,以下介绍我们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39例 ,男 2 8例 ,女 1 1例 ,年龄 5~ 1 5月 ,平均 1 0月 ,体重低于正常标准2 5例 ,心胸比例 0 5 1~ 0 78,平均 0 6 4,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经彩色多普勒、X线、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胡兰  杨丛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02-1503
室间隔缺损(VSD)〉1cm或等于、大于主动脉开口即为大型VSD,常致肺动脉高压。其术后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缩短监护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2002年12月~2008年6月我科共为39例大型VSD患者施行矫治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琼霞 《护理与康复》2007,6(8):534-535
总结8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体会.护理重点是术后监护期间要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及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房长径(AL)和心脏长径(CL)及其比值(AL/CL),以及这些测值在评估胎儿房室隋缺损(AVS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36例孕20~40周正常胎儿AL和CL及其比值,并将上述参数与AVSD病例中的同类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正常胎儿AL和CL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AL:AL=-0.124+0.045孕周(GW),r=0.877P<0.05; CL:CL=-0.079+0.126孕周(GW),r=0.914,P<0.05;正常胎儿AL/CL比值约为0.33士0.04,其与孕周ji相关性(r=0.154,P>0.05).(2)与正常胎儿比较,AVSD胎儿其AL/CL比值明显增大(P<0.05),若选择AL/CL比值创截点值为0.41,AVSD的检出率为76.2%,假阳性率为1.510 o,敏感性为64,00,特异性为98.5%.结论 AL/CL比值可以准确地区分胎儿AVSD和胎儿正常心脏.AL/CL比值融人产前超声基础筛查可望提高AVSD产育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我科于2004年10月成功救治1例室缺封堵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A4B2封堵器治疗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不同型号A4B2封堵器封堵14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1、3、6、12个月定期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2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4B2封堵器封堵成功,置入封堵器直径为4~12mm,平均(6.8±2.5)mm。术后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9例完全封堵;3例术后造影示少量分流,其中2例24h后心脏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术后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1例于术后4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临时起搏器8d后完全恢复。结论 置入A4B2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合理,近期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房室隔的超声观察及测量方法.方法通过尸解明确心脏房室隔的位置、边界及毗邻结构,并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另随机选择超声图像清晰的成人100例观察房室隔形态及毗邻结构,并采用不同心脏超声切面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对超声和解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房室隔超声测量值分别为:前部宽(0.6±0.61)cm、中部宽(1.1±0.22)cm、后部宽(0.61±0.44)cm、下缘长(3.4±0.69)cm及前缘长(1.8±0.62)cm,与解剖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观察房室隔的形态及毗邻结构,并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  相似文献   

20.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心脏传导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膜周部VSD紧邻主动脉瓣、房室瓣和传导系统,术中、术后更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已引起我们临床足够的重视。本个案护理主要讲述我院今年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膜周部)介入术后48小时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停搏;给予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心律为窦性心律,房室呈1:1传导,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