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河豚毒素 ( TTX)的药用价值 ,检测其是否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河豚毒素未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小鼠精子畸变率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但 3项试验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则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结论 :提示 TTX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3%苦参碱水剂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TK位点)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3%苦参碱水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 :Ames试验中,3%苦参碱水剂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的2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3%苦参碱水剂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明显增加,未见哺乳动物细胞基因(TK位点)的致突变效应及对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3%苦参碱水剂未见明显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沥青挥发气体对小鼠骨髓细胞致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沥青挥发气体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致突变影响。方法 用沥青挥发气体对小鼠分组染毒( 1 5、3 0、45、60d)后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姐妹染色单体 (SCE)变化 ,以正常饲养组小鼠骨髓细胞作比较。结果 染毒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微核率、SCE均有差异 ,且染毒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致突变影响呈正相关 ;除1 5d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外 ,其他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沥青挥发气体对动物细胞有致突变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枝杆菌多糖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枝杆菌多糖注射液(MPS)进行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的研究。结果腹腔注射LD_50雌、雄小鼠均大于46.4 ml/kg(696μg/kg)。经Ames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未发现有致突变作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最高剂量组(23.2 ml/kg)的微核细胞率(4.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属于正常值上限,中剂量组(11.6 ml/kg)已超过临床应用量1150多倍,并未发现微核细胞率的增高。因此,在临床应用剂量下将不至于导致染色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小鼠分组静脉注射蕲蛇酶注射液,染毒后27h 取骨髓液制片,观察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结果表明,蕲蛇酶注射液3个剂量组(5 mg/kg,2.5 mg/kg,1 mg/kg。静脉注射)微核出现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 00 mg/kg,皮下注射,P<0.01)与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同体积)接近,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据此认为蕲蛇酶注射液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法,以计数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指标,对植物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及芦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及芦丁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微核率无明显增加。槲皮素剂量为100、150mg/kg时对环磷酰胺的致突变作用显示一定的抑制,微核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鹿茸养生汤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结果与结论 鹿茸养生汤的小鼠经口LD50 >2 0 g/kg ,为实际无毒级物质 ;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 ,未显示致突变作用 ,表明鹿茸养生汤基本无毒性和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速效止血粉的致突变作用,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应用Am 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其致突变作用。结果 Am es试验显示无致突变作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阴性,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无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结论速效止血粉无直接或间接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三硝基甲苯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影响。三硝基甲苯实验组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明显增高,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这些结果表明,三硝基甲苯是一种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基因突变(Ames法)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法。1/50LD_(50)和1/10LD_(50)剂量的毒草安,在有和无S-9参加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系列菌种均未见致突变作用。显性致死突变试验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和1/50 LD_(50)剂量组均未显示致突变作用。1/10LD_(50)组致突变指数大于10,且能导致小鼠胚胎死亡增加,有致突变作用,其敏感期为精细胞、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odium iron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on anemia prevalenc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A systematic review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studies by searching the electronic databases of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WHO Library, HighWire, CNKI, and other sources. The selection criteria inclu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with that of non-fortified soy sauce. Anemia rates an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the outcomes of interest. Inclusion decisions, quality assessment, 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performed by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A total of 16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r anemia rate analysis, of which 12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r hemoglobin analysis. All included studies assessed the effect of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on anemia rates a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d anemia ra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non-fortified soy sauce groups. For anemia rates, data from 16 studies could be pooled, and the pooled estimate odds ratio was 0.25 (95% CI 0.19-0.35). Fo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data from 12 studies could be pooled, and the pooled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as 8.81 g/L (95% CI 5.96-11.67).
Conclusion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anemia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the at-risk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Ames试验加预培养法检测了22种食品在亚硝化后的致突变性。22种食品包括6种酱油、2种鱼露、2种虾酱、2种香肠、6种鱼干、米面薄脆片、油炸猪皮、酱菜和食品香料。结果表明,16种食品对TA 100有直接致突变性。在本组样品中,虾酱具有最强的致突变性,它的特异致突性为37000个回变菌/g。用HPLC分析了一种前致癌物氨基对乙酚的含量。测得每克虾酱中的含量为439μg。食品在亚硝化后所具有的致突变性,提示了该食物内含有胺或酰胺化合物,它可在体内形成内源性致癌物—亚硝胺。因此,检测食品的致突变性,对防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沙门氏鼠伤寒杆菌 TM_(677)抗8-吖鸟嘌呤正向突变试验检测腊八豆、豆瓣酱、豆腐乳及虾酱的诱变性,均为阴性。模拟人胃情况进行亚硝化处理后,均显不同程度的诱变性,且呈明显的剂量-诱变性效应关系。所含诱变剂前体的种类较多。但制腊八豆的同种同批黄豆未显诱变性,说明诱变剂前体产生于霉制加工过程。如在亚硝化处理前,加 2800ppm的抗坏血酸,可抑制全部阳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快速鉴别真假酿造酱油、醋的新方法.方法:取少量酱油、醋蒸馏,收集蒸馏液(成分乙醇),利用重铬酸钾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酿造酱油、醋的特有成分,产生明显颜色变化.结果:酸性条件下酿造酱油、醋均可使2%重铬酸钾溶液颜色由橙色转变为绿色或蓝色.而勾兑酱油、醋的蒸馏液颜色无变化.结论:该法所需样品量少、灵敏度高,可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硒对氟致小鼠成釉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小鼠成釉细胞未经氟化钠处理为对照组;以氟化钠浓度分别为0.25,0.50,1.00,2.00,4.00mmol/L处理作为单独染氟组;以2.50,5.00,10.00μmol/L Na2SeO3为单独染硒组;以2.50,5.00,10.00μmol/L Na2SeO3+0.25,0.50,1.00,2.00,4.00mmol/L氟化钠为联合作用组。细胞作用24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DNA单链断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染硒组小鼠成釉细胞的尾长、Olive尾矩、尾DNA%、尾长/头长值显著性升高(P<0.05),而单独染硒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2.50,5.00,10.00μmol/L Na2SeO3+氟化钠联合作用小鼠成釉细胞的尾长、Olive尾矩、尾DNA%、尾长/头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相同剂量单独染氟组(P<0.05),且高于相应剂量的单独染硒组(P<0.05)。与2.50μmol/L Na2SeO3+氟化钠联合染毒组比较,5.00,10.00μmol/L Na2SeO3+各剂量氟化钠联合作用组Olive尾矩均升高(P<0.05)。结论:过量摄入氟化物可导致小鼠成釉细胞DNA损伤,而适量的硒对氟致DNA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实验浓度为2.50μmol/L时其拮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结合黄精的传统功效 ,研究其活性部位粗多糖的滋阴作用 ,并研究其对阴虚模型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中IL- 2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进行实验 ,用药共 30d ,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粗多糖大、中、小剂量组 ,用六味地黄丸作阳性对照。结果 :黄精粗多糖能明显提高阴虚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及痛阈 (P <0 .0 5 ) ,能明显升高阴虚模型小鼠胸腺、脾脏指数 (P <0 .0 5 ) ,且黄精粗多糖大剂量能显著升高阴虚模型小鼠血清中IL - 2含量 (P <0 .0 1)。结论 :黄精粗多糖能增强阴虚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研究了经分离获得的引发梨霉烂的优势真菌互隔交链孢霉(A.alternata)及引发桔子霉烂的优势真菌指状青霉(P.digitatum)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所测试的3株互隔交链孢霉(A_1、A_2、A_3)提取物及4株指状青霉(P_1、P_2、P_3、P_4)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E.coliND-160菌株回复突变。且其中A_1、A_2和P_2、P_4株提取物还可诱发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分别引发梨及桔子霉烂的互隔交链孢霉及指状青霉其代谢产物均具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酸角的食用安全性及保健作用。方法 :用体内微核实验方法进行酸角的诱变性与抗诱变性试验。结果 :酸角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酸角在 5 0 0 0mg/kg剂量对环磷酰胺 10mg/kg、2 0mg/kg剂量所诱发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 ,微核率分别下降了 2 7.97%和 38.85 % ,但对丝裂霉素C的诱变性拮抗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酸角不具有诱变性 ,在动物体内对CP所诱发的微核增高有降低趋势 ,是一种待进一步开发的安全饮料。  相似文献   

20.
李荔 《热带医学杂志》2004,4(4):448-450
目的 了解与比较我区酱油生产厂家与工厂食堂的酱油卫生质量状况,为我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一项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酱油生产厂家生产的和工厂食堂食用的酱油样品,按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 共抽检82份酱油,总合格率为64.6%,生产厂家样品合格率为2.9%,工厂食堂样品合格率为46.3%。单项指标显示,厂家样品氨基酸态氮合格率为87.8%,较食堂样品此项目的合格率48.8%为高,总酸的合格率二分别为100%和92.7%,苯甲酸的合格率分别为92.7%和95.1%,菌落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97.6%和95.1%。结论 影响酱油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以及总酸、苯甲酸钠、菌落总数超标,提示厂家生产和工厂食堂食用酱油的卫生质量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工厂食堂食用的酱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