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作性疾病或症状在婴幼儿较为常见,临床鉴别癫(癎)或非癫(癎)性发作较为困难.目前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能长程监测病人的临床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为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院2002年4月~2005年7月共行AEEG监测婴幼儿256例,监测到发作性疾病106例,占41.4%,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疾病或症状在婴幼儿较为常见,临床鉴别癫痫或非癫痫性发作较为困难。目前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能长程监测病人的临床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为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院2002年4月~2005年7月共行AEEG监测婴幼儿256例,监测到发作性疾病106例,占41.4%,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癫的本质是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非癫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发作的发作性疾病,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发作时不伴脑电图样放电[1]。临床上二者极易混淆,当二者并存时更易引起误诊或漏诊。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5年12月确诊为癫合并NES的21例资料,以探讨临床和脑电图特点,避免漏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均为2001年6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因癫样发作就诊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4~58岁。16例在我院或外院诊断为癫,5例诊断为NES。1·2…  相似文献   

4.
非癫性发作non-epilepticseizures,NES)又称为非癫性发作事件,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有发作期脑电图样放电,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甚至数小时[1]。据文献报告NES5%~20%被误诊为癫[2]。我院神经科2005年收治32例外院误诊为癫的NES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5岁;均于外院诊断为癫,其中19例于求诊本院前已应用抗癫药物,用药时间1个月~2年。病程5天~3年。发作性症状:头痛、头晕8例,多发性抽动6例,癔症样发作4例,婴儿强直样NES4例,睡眠肌阵挛3例,屏气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惊厥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惊厥性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惊厥性癫持续状态其病因以脑血管病、特发性癫自行停药或减药、脑炎及脑外伤等为主;多数患者地西泮、丙戊酸、苯巴比妥钠等抗癫药物治疗有效,症状控制不良者给予丙泊酚可控制疾病发作;本组治愈2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癫持续状态多因脑血管病和特发性癫患者不规律服药所引起,脑炎及脑外伤也是常见病因;发作早期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有良好治疗效果,丙泊酚可作为难治性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惊厥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惊厥性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惊厥性癫持续状态其病因以脑血管病、特发性癫自行停药或减药、脑炎及脑外伤等为主;多数患者地西泮、丙戊酸、苯巴比妥钠等抗癫药物治疗有效,症状控制不良者给予丙泊酚可控制疾病发作;本组治愈2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癫持续状态多因脑血管病和特发性癫患者不规律服药所引起,脑炎及脑外伤也是常见病因;发作早期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有良好治疗效果,丙泊酚可作为难治性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小儿癫持续状态(S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6例临床发作及脑电图监测符合SE的患儿按发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发作特点、病因、脑电图变化及治疗反应。结果症状性癫19例,隐源性癫14例,特发性癫3例。既往SE史14例,4例为首次发作。10例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5例发病后倒退。12例诊断为癫综合征。不同发作类型脑电图改变不同。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患儿脑电图均表现为背景活动差,慢波多,其中4例伴有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12例给予氯硝西泮,11例有效控制。结论不同类型的SE发作形式及脑电图表现不同,NCSE更为复杂,早期诊断和处理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PKC)的临床特征,并评定抗癫药物的疗效。方法:记录并分析31例PK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6.8岁,10-20岁为起病高峰;最常见的发作诱因是突然运动起动(92%);发作时间均不超过1min;发作时表现为肌张力障碍(83.9%)、舞蹈样动作(16.1%)、口面部异常动作及其他(16.2%);71%发作频繁,超过1次/天;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正常;小剂量抗癫药物治疗后50%-77.3%发作完全控制。结论:PKC是神经科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抗癫药物效果良好,应注意与癫鉴别,同时其与癫的相关性需要深入的临床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选择我院癫门诊及病房2009年1月~2010年6月就诊的反射性癫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5~76岁;发作前均无头颅外伤史及颅内感染史,无高热惊厥史;癫家族史阳性3例;本组患者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发作8例,打麻将及打扑克时均能发作2例,观看别人打麻将时发作1例;  相似文献   

10.
癫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为反复发作性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大脑功能失调,典型的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发作后不能记忆,脑电图检查有明显的样放电,临床很容易作出诊断;但不典型癫可表现为其他系统的症状,极易造成误诊。现复习近几年文献,总结如下。1神经精神系统表现1.1神经系统症状其他表现癫除了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及失神小发作外,还可以表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阵发性嗜睡、眩晕、晕厥和短暂性肢体偏瘫[1~3],容易误诊为发作性睡病、美尼尔症、偏头痛、前庭神经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1.
腹型癫临床较少见,我院1991年以来共诊治18例,现将临床与脑电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3~16岁,平均9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年。本组均表现发作性腹痛,其中10例伴头痛,6例伴头晕、恶心、呕吐,3例伴下腹痛,2例有短暂意识障碍和抽搐现象。发作时腹痛剧烈,以脐周及下腹部为主,多在晚间发病,持续3~30分钟,自行缓解,大部分缓解后困倦入睡。1天内可发作数次,也可1~2个月发作1次,间歇期如常,已排除外科情况。18例均查腹部B超及血、尿、便常规,6例查肝功能,4例行胃肠钡餐造影,6例测定尿淀粉酶,以上…  相似文献   

12.
癫(癎)的本质是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非癫(癎)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癎)发作的发作性疾病,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发作时不伴脑电图(癎)样放电[1].临床上二者极易混淆,当二者并存时更易引起误诊或漏诊.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5年12月确诊为癫(癎)合并NES的21例资料,以探讨临床和脑电图特点,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85例发作性疾病的患儿,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仪,进行24h的动态监测,结束后将记录的脑电图实时40,60倍速度回放,由专人进行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异常率67%(57/85),癫痫样放电30例,可于清醒与睡眠期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放电明显增多。AEEG监测前,62例做常规脑电图,异常率27%(17/6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AEEG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儿童腹型癫属部分发作性癫 ,以内脏感觉性发作为主 ,腹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1] 。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 ,腹痛发作时又没有意识障碍和抽搐 ,故易长期漏误诊。本文收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资料完整的 12例儿童腹型癫病例 ,对其临床与脑电图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系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312岁 ,其中 36岁 7例 ,712岁 5例 ;误诊时间最短 1年 ,最长 6年。 12例中有癫家族史 2例 ,产伤史 2例 ,头部外伤史 4例 ,高热惊厥、出生时窒息、颅内炎症、早产各 1例。1 2 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用录像脑电图(VEEG)进行3~12h监测,以睡眠中棘慢波持续发放达到或超过非快眼动(NREM)睡眠时间的85%作为ESES的诊断标准,对11例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及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例有癫瘌发作;7例归于癫癎综合征;11例病后均有神经心理损伤;丙戊酸、氯硝西泮对ESES患儿的癫癎发作多能有效控制;激素对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11例皆予随防,8例发作控制,9例ESES消失后3例仍留有神经心理损伤,2例仍存有ESES。结论ES—ES不是一个独立的癫癎综合征,而是一种特殊脑电现象,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损伤主要原因,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本病的治疗关健,不能仅限于控制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16.
1990年5月至1995年6月我们收集了5例糖尿病性癫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35~59岁,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病史5~15年,均于来院前初次发作癫,2例为局限性癫,3例为大发作,1例曾注射胰岛素,4例口服格列本脲,但血糖控制均未达标,来院时血糖均高于16.0mmol/L,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2例,尿蛋白( ~)3例,心肌病1例,均行头部CT检查,除59岁者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外余均无异常。3例发作后2~3天行脑电图检查提示节律紊乱,阵发性尖波、棘波。治疗:发作期用苯妥英或卡马西平,均采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并迅速达到治疗标…  相似文献   

17.
叶淑新  高在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19-2919,2921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85例发作性疾病的患儿,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仪,进行24h的动态监测,结束后将记录的脑电图实时40,60倍速度回放,由专人进行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异常率67%(57/85),癫痫样放电30例,可于清醒与睡眠期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放电明显增多。AEEG监测前,62例做常规脑电图,异常率27%(17/6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果提示AEEG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叶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3例颞叶切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均为难治性癫,其中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为25.17岁,癫发作时间从1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为10.5年。63例中左侧颞叶切除病例标本23例(36.5%),右侧颞叶病例40例(63.4%)。组织学类型:最常见为FCDⅢa型共计33例(占52.3%),其次为FCDⅢb型共计14例(占22.2%),这其中大部分为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63例中FCDⅢC型仅见2例(3.1%),分别为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FCDⅢd型共6例(占9.5%),主要为产伤及外伤造成的瘢痕脑回。另见双重病变共3例(3.17%),2例为脑软化合并海马硬化(FCDⅢd+HS),1例为DNT肿瘤合并海马硬化(FCDⅢb+HS)。63例中未见有FCDⅡ型。结论在颞叶癫切除的手术标本中,海马硬化合并皮层发育不良最为常见,且海马萎缩及硬化是引起癫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后癫控制理想。其后依次原因有颞叶区肿瘤、瘢痕脑回及血管畸形合并FCD等。颞叶癫因其致病因素的特殊性,药物治疗常常无效,需要外科手术去除癫病灶达到治疗的作用。故外科手术不失为治疗颞叶癫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统一、规范、准确的病理分型有助于术后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癫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30%的癫患儿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判断及学习能力的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致疒间灶部位、不同发作类型、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抗癫药物及家庭社会因素均影响患儿认知。应用神经心理学评定量表、事件相关电位及功能影像学检查可以测量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通过综合治疗可提高癫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相关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因难治性癫接受致病灶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为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11.1岁,平均病程10.5年,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多见异常信号表现(95.2%,40/42),多位于颞叶(76.2%,32/42)。组织学分类最多为节细胞胶质瘤(40.5%,17/42),肿瘤常伴有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61.9%,26/42)。免疫组化:21例CD34(+)、23例nestin(+)。结论难治性癫相关脑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应强调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的综合判断,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