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尿路感染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兰  周群扬 《海峡药学》2010,22(3):166-168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69例尿液培养阳性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6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56株,革兰氏阳性菌13株。其中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9株),屎肠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敏感率大于80%;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的敏感率近90%,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在70%左右,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噻吩、头孢呋辛的敏感率均在50%以下;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敏感度均在50%以下;而含抑酶剂的复方阿莫西林、复方哌拉西林、复方替卡西林的敏感率比非复方制剂敏感率高。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相差很大,治疗前的尿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指导用药、提高疗效非常必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洋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187-188
目的监测分析152例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便培养,筛选出致病菌后经法国梅里埃ATB鉴定板鉴定,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引起腹泻的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占52.6%,其次为屎肠球菌,占21.7%,粪肠球菌占7.9%。肠道病原菌药敏显示,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庆大霉素耐药率80.5%,先锋霉素V耐药率959/6以上,氟喹诺酮类76%以上,病原菌对3代头孢他啶敏感,其次是丁胺卡那,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4代头孢及亚胺培南除外),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结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rsaTREK美国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73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2株占30.02%,表皮葡萄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46株,大肠埃希菌17株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较敏感、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明确诊断,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18 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学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因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杨波 《哈尔滨医药》2002,22(2):21-22
目前 了解我省市地区小儿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问题。方法 从临床患者中收集到648例粪便标本,其中无腹泻的有32例,正常新生儿28例,4例正常成年人,采用B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有584例腹泻患儿标本中,查出轮状病毒阳性者为305例,阳性率为47%,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季,并以1-2岁患儿发病率最高,结论 我省市地区小儿腹泻发生在1-2岁以下婴幼儿,且秋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6.
60例小儿腹泻抗菌药物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泻患儿的大便常规、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小儿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29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和微生物学检查,并收集相关患儿相关临床资料,以患儿对症病因治疗后痊愈为判断依据。结果 290例腹泻患儿大便标本中检出:感染性腹泻189例,检出率占65.17%,非感染因素101例,占34.83%,腹泻病原菌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夏季细菌性腹泻多见,秋季及初冬季节以病毒性腹泻为主。结论小儿腹泻对粪便标本进行病因学检查是必要的,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才能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41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病原菌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急性腹泻病252例,经大便培养确诊细菌或真菌性腹泻病41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个月~7岁半,平均1.83±1.54岁.农村患儿31例,城市患儿10例.1.2 临床症状 检出菌种及季节发病情况.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腹症腹腔感染的细菌药敏试验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腹症腹腔需氧菌感染的菌种变迁、药敏,细菌和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①标本及来源: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0~14岁的急腹症患儿160例,均经手术获取腹腔细菌标本。②实验步骤:标本→接种→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③指标及判定:观察相关临床项目(体温、血象、白蛋白、菌检结果、脏器有无穿孔、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药敏试验,依据CLSI/NCCLS法判定。结果小儿腹腔细菌感染仍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各病种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病脏器有穿孔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未穿孔组(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应变量,其他临床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穿孔与否、白细胞总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相关关系。结论①小儿阑尾炎发病率最高(76%);②小儿急腹症多数合并细菌感染(64%),需氧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成人相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值得重视;③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效果较好;④穿孔与否及白细胞总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腊梅  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5-3066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8例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痰培养45例阳性,阳性率51.5%,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加重住院的主要因素.在抗菌药物应用时宜选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刘宝芳  高莉 《儿科药学》1999,5(1):22-23
了解本市夏季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对1994-1997年5-8月14岁以下急性感染腹泻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94-96年用S.S增减基,97年加用麦康凯及山梨醇培养基,分离出致病菌249株,进一步作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作11种抗生素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4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培养阳性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革兰阳性球菌9株;阳性率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大肠埃希菌(8株)、D群非肠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前的痰培养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6例细菌性肠炎忘儿的标本进行粪便培养。其中阳性50例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0例阳性病例,致病菌占52%,条件致病菌占16%,菌群失调占32%。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分别为56.00%、66.67%、63.64%,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结论:三代头抱可作为小儿细菌性肠炎首选用药,〉6岁患儿,可考虑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15.
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痰液培养细菌构成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540例患儿,经鼻插入无菌吸痰管约8~15 cm后,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细菌培养540例,检出病原菌195株,检出率36.11%.检出致病菌排列前7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1.79%),大肠埃希菌(18.97%),阴沟肠杆菌(16.41%),产气肠杆菌(5.13%),溶血葡萄球菌(4.10%),金黄色葡萄球菌(4.10%),铜绿假单胞菌(3.59%).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并为多重耐药.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病原菌构成发生了变化,耐药菌株增多,治疗难度增大,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所致细菌性腹泻主要流行菌株、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腹泻门诊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符合细菌性腹泻的468例病例。治疗前采集大便标本,行大便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及应用抗菌药物病例进行统计。结果 468份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23株,占47.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6.4%(148/223),其次为志贺菌属,占16.1%(36/223)。药敏试验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氟喹诺酮类耐药在增加,468例选择性应用抗菌药351例,占75%。结论 468例腹泻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等耐药率均较高。轻度的细菌性腹泻或由毒素所致的腹泻不用抗菌药可尝试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义 《首都医药》2010,17(12):24-25
小儿腹泻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临床验证的其他疗效较好的方案有穿琥宁+思密达治疗急性腹泻病、干扰素联合氯阿嗪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应用双歧杆菌制剂治疗秋冬季腹泻患儿及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应用思密达进行临床治疗96例,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96例患儿均为2岁以内的腹泻患儿,男孩57例,女孩39例。其中~6个月36例,6个月~1岁45例,1~2岁15例。纯母乳喂养儿归例,混合喂养儿 52例,人工喂养儿31例。其中大便次数每日~5次8例,5~10次/日37例,>10次/日51例;稀水便57例,蛋花汤样便27例,稀糊样便12例。无脓血例。呕吐51例,发热 24例。2 方法 思密达服用法:~6个月0.8g/次,每日3次;6个月~1岁1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01~2011-12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腹泻患儿,采集这些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统计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状况。结果从6 279份标本中检出348株病原菌,检出率5.54%。其主要病原菌有沙门菌19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8株。2种主要致病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仍高(>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3%左右,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结论肠道病原菌检出数量大幅上升,沙门菌检出量最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药敏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