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皮衍生基因-1(EG-1)的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1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取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组)和1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EG-1基因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G-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EG-1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P<0.05)。EG-1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联性(
P>0.05)。结论:EG-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EG-1基因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单克隆抗体Galectin-3、PTTG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病变中Galectin-3和PTTG表达均位于细胞质;Galectin-3、PTTG的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74.62%为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90%为中、强阳性,Galectin-3和PTTG在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和15.38%(2/13),在滤泡性癌分别为64.29%(9/14)和57.14%(8/14),在乳头状癌分别为95%(38/40)、90%(36/40);Galectin-3和PTTG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恶性肿瘤(滤泡性癌和乳头状癌)间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Galectin-3和PTTG均不表达,腺瘤中仅有1例表达,腺瘤2者均阳性表达为7.69%,滤泡性癌为21.43%,乳头状癌为100%。结论:Galectin-3和PTTG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TGF-β1、CD31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和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TGF-β1mRNA、TGF-β1蛋白和CD3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GF-β1mRNA阳性为表达率为80.0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6.37%,均高于癌周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MVD)与TGF-β1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TGF-β1促进甲状腺癌肿瘤微血管形成,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膀胱癌相关基因L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抑癌基因P53基因在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突变,研究Livin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14例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组织,设计Livinα引物,以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LivinαmRNA,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53蛋白。并以10例正常膀胱粘膜作为对照。结果14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7例检测到LivinαmRNA表达,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未检测到LivinαmRNA表达,Livinα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粘膜,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P53蛋白阳性。4例瘤组织中LivinαmRNA和P53蛋白均阳性。结论Livinα和P53基因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Gadd4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乳头状微小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Gadd45a、p14AR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37/56)、60.0%(12/20)和25.0%(5/20)。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22/56)、60.0%(12/20)和95.0%(19/20)。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头状微小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RNA检测结果相同。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dd45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Gadd45a与p14ARF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4ARF、Gadd45a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0例,滤泡状腺癌20例和嗜酸细胞腺癌10例)、50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腺瘤20例, 滤泡状腺瘤2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10例)及10例瘤旁上皮组织中c-Met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腺癌组织中c-Met mRNA(78%)和蛋白(8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8%,60%)(P<0.01),且滤泡性腺癌组织中(70%)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组织(30%)(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强,检测c-Met基因的表达有助于阐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潘钢  徐骁诚  张煜  彭友  张卧  丁金旺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5,37(4):287-290,310
目的 研究多梳基因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 法和RT-PCR 法检测3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3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3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及其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3.3%,与结节性甲状腺肿(36.7%)及与正常组织(16.7%)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mRNA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房多原发癌病人甲状腺癌组织WIF-1基因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3例甲状腺、乳房多原发癌病人甲状腺癌组织WIF-1基因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30例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多原发癌病人甲状腺癌组织、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WIF-1基因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1.5%(17/33)、36.7%(11/30)、15.0%(3/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5,P<0.05)。多原发癌病人甲状腺癌组织、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WIF-1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5%(15/33)、43%(13/30),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10%(2/20),差异有显著性(χ2=6.349、7.185,P<0.01),但多原发癌病人甲状腺癌组织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WIF-1基因mRNA表达缺失在甲状腺、乳房多原发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WIF-1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其mRNA低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及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7例PTC和3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及p16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并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而且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而PTC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05),且阳性表达率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1),p16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与未发生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及p16基因的失表达都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且p16基因可能在PTC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翼  李惠  陈劼  张士虎 《中外医疗》2014,(25):15-17
目的探讨BRA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石蜡肿瘤组织中DNA,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甲状腺不典型乳头状腺瘤石蜡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发现BRAF基因15外显子第600位密码子A/T杂合(V600E),突变率为66.7%(16/24)。而30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中未发现V600E病理性突变(0/30)。结论 BRAF V600E位点突变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帮助临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方法:手术中获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炎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新鲜标本共31例,提取其总RNA,然后进行RT-PCR,比较MMP-2、MMP-9与MMP-14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3种MMPs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桥本氏炎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论:MMPs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达增高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与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 gal-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
一医院就诊甲状腺肿瘤患者159例,正常对照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gal-3浓度,免疫组织化学SP和
原位杂交技术法检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Gal-3蛋白和mRNA均表达于胞浆,呈棕黄色颗粒。
66 例乳头状癌gal-3 表达阳性率96.97%;6 例滤泡癌阳性率83.33%;36 例乳头状增生阳性率16.67%;51 例腺瘤gal-3 阳性率
11.74%;Gal-3mRNA阳性率略低于其蛋白,且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甲状腺癌组血清gal-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
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血清gal-3浓度在甲状腺癌组织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gal-3浓
度及组织表达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l)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MGAl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及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HMGAl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MGA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HMGAl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B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癌组织(研究组)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中的BP1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P1mRNA阳性率在研究组中为78.3%(47/60),对照组中为20%(4/20),BP1基因在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P〈0.05);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头状癌81.7%(40/49)、滤泡状癌85.7%(6/7)、髓样癌25.0%(1/4);髓样癌分别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之间BP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P〈0.05);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组中BP1蛋白阳性率为93.3%(56/60),对照组中BP1蛋白阳性率为10.0%(2/20),2组间B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5)。国际抗癌联盟(UICC)Ⅰ~Ⅱ期BP1mRNA阳性率90.9%(40/44),Ⅲ~Ⅳ期43.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P〈0.05)。但BP1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B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BP1基因的表达与其UICC分期、病理学类型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及淋巴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 )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 <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 <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 >0.05)。结论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IGF1和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志物,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研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标本作对照,对62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IGF1/IGF1R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中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P<0.01)。结论:IGF1/IGF1R的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提示IGF1/IGF1R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