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肝星状细胞(HSCs)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后对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半透膜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各组培养24h、48 h及72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及HSCs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SCs增殖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及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GF的激活形式(即HGF-α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GF及HGFA浓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q检验. 结果 不同浓度HGF在各时段对HSCs无增殖抑制作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FA在各时段对HSCs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在24h HGFA浓度为70 ng/ml时抑制作用为(0.26±0.00),较对照组的(0.13±0.0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实验组HGF-α链相对表达量37.24±1.03低于HGFA干预组的40.44±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在各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HSCs凋亡率在72h为40.77%±1.16%,均较HGFA干预组的33.35%±2.0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在各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HGFA干预组中HGF浓度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较HSCs空白对照组低;实验组HGFA的浓度在各时段均较对照组高.结论 BMSCs与HSCs共培养后促进HGFA的分泌,并激活HGF使其发挥促HSCs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是位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一种肝非实质细胞,它的凋亡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自发性恢复的中心环节.有关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神经生长因子途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途径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途径等.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1],这一观点逐渐被广泛接受。肝星状细胞(hopaticstellate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2],HSC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Burt[3]认为,肝纤维化逆转时HSC的减少是由于激活状态的HSC转化为静止状态。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恢复期,激活状态的HSC减少主要通过凋亡机制,而不是表型的转化[4]。几位学者分别对HSC凋亡的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研究发现,α干扰素(IFN-α)有特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而不依赖于其抗病毒作用,但其抗纤维化机制尚不清楚。目前IFN-α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未见报道。以体外培养的鼠HSC为研究对象,观察IFN-α对活化状态的HSC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其活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分离大鼠原代HSC,于无包被的塑料培养板上分别培养2,3,4,5,6,7 d时予TGF-β15 μg/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及活化过程中TGF-β1Ⅱ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结果H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时间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反应不同.TGF-β1处理后,对培养2,3,4,5 d HSC的活化有促进作用,以对培养第3天的细胞作用最明显,其α-SMA表达增加78.05%,而培养6,7 d的HSC的形态和α-SMA变化不明显.培养第7天的HSC比培养第3天的细胞TβR-Ⅱ表达增高(3.30±0.83 vs 1.55±0.38,P<0.05).结论TGF-β1对处部分活化状态中某阶段细胞的活化具有促进作用.完全活化的细胞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不敏感,原因与TβR-Ⅱ的表达量无关.  相似文献   

6.
梁梓宇  覃山羽 《内科》2010,5(1):38-40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位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问的一种肝非实质细胞,约占正常肝内细胞总数的5%~15%。活化的HSCs合成大量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导致肝内ECM过量积聚,胶原合成过多,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形成。由此可见HSCs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HSCs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要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方式减少 ,且有多种途径影响其凋亡[1 11] 。一、自发凋亡Saile等[7] 报道 ,培养的HSC在 2d时不发生凋亡 ;4d时凋亡率为 8%± 5 % ;7d后则为 18%± 8%。而胆道结扎术后 2 1d ,HSC的自发凋亡率为 1%~ 3% [2 ] 。体内研究表明 ,肝组织急性损伤阶段 ,HSC出现激活、增殖而无凋亡迹象 ;恢复阶段HSC的凋亡与组织中HSC总量的减少相平行[7,10 ] 。由此显示 ,自发凋亡可能是机体清除…  相似文献   

8.
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丽  王莉芬  王丽丽  王乃玉  陈莉 《肝脏》2005,10(3):213-214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间质来源的细胞因子,在刺激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和运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作用[1]。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实验性肝癌组织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数量变化,RT PCR方法观察HGFmRNA表达量的变化,旨在研究HSC活化与HGF表达量之间的关系,及两指标的改变对肝细胞肝癌(HCC)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模型制备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①单纯诱癌组:灌喂70mg kg二乙基亚硝胺溶液(Sigma公司),每周1次,连续用药15周后停药,饲养至20周。②诱癌伴肝硬化组:按0.3ml/100g腹部皮下注射橄榄油配制的CCl4,初…  相似文献   

9.
研究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对高选择地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进而控制或逆转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阻断,对鼠肝星状细胞(HSC)培养激活的影响。 方法 利用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HSCs中TGF-β信号传导。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SCs中Ⅰ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结果 感染AdT β—ExR与感染AdLacZ的HSCs相比,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2.99%(q=9.100,,P<0.001),α-SM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而细胞增殖指标5-溴脱氧尿苷的参入量,后者为前者的49.24%(q=7.835,.P<0.001)。 结论 阻断TGF-β信号传导能显著地抑制HSCs的培养激活,但促进HSCs的分裂。通过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TGF-β信号传导作为抑制肝纤维化的方法,还需深入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将HSC-T6与不同浓度NGF孵育后,用XTT比色法检测NGF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NGF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经100 ng/ml NGF作用24h后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00、200、400) ng/ml浓度时NGF对HSC的抑制作用经XTT法测得A值分别为0.66±0.03、0.69±0.03和0.66±0.03,与对照组(0.73±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浓度依赖性(P>0.05).100、200、400ng/ml NGF作用于HSC 24h后,G2期比例分别为14.83%±5.41%、14.73%±2.50%和14.87%±2.06%,与对照组(7.47%±4.39%)比较,明显增加(P<0.05),透射电镜可以见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结论 NGF可抑制HSC增殖,通过使HSC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而抑制HSC增殖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经NGF作用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β亚单位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相关性。 方法 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C 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PDGF受体β亚单位、α~平滑肌抗体(α-SMA)、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将免疫组化结果行图像扫描半定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相关性。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DGF受体β亚单位、α—SMA表达逐渐增加,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也逐步增加。在2周时PDGF受体β亚单位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α-SMA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 2(P<0.05);在4周时其与Ⅰ、Ⅲ型胶原和α—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60和0.69(P<0.05);在6周时其与Ⅰ、Ⅲ型胶原和α-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7和0.81(P<0.05)。 结论 PDGF受体β亚单位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DGF受体β亚单位的表达可望能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15.
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与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数量密切相关,增殖是活化HS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调控活化HSC数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主要由活化HSC产生,是HSC增殖的一个重要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6.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Disse间隙生长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影响,从细胞移行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病变的新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人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HSC移行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导致活化的HSC移行能力增强,而肝纤维化时同样也增高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无此效果。PDGF—BB诱导的HSC移行能力的增强与其导致的HSC增殖有关,而由TGF-β1和EGF诱导的这种能力的增强与细胞增殖无关。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HSC的移行,TGF-β1、PDGF—BB和EGF具有促进HSC移行的作用,而bFGF和VEGF则无。  相似文献   

17.
肝星状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导HSC凋亡成为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的途径之一.生长因子、死亡受体配体(TRAIL、FAS)、细胞外基质(胶原、整合素)、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因子(NF-κB、IKKJNK)等多种因素参与调控HSC凋亡.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用0.125、0.25、0.5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SC细胞系rHSC99和肝细胞株HL7702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早期细胞凋亡,TUN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①苦参碱对HS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参碱对肝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但促增殖作用不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②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对照组、苦参碱0.125mgml组、0.25mgml组、0.5mgml组凋亡率分别为0.99%±0.45%、5.00%±0.98%、13.6%±2.19%、17.2%±2.17%,差异有显著性(F=63.14,P<0.05)。苦参碱处理组细胞TUNEL检测发现DNA断裂,透射电镜下见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并凝聚成团块状,沿核膜排列。结论苦参碱可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FN 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分泌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FN α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HSC系rHSC-99,分别用0、0.0125、0.0250、0.0500,0.1000、0.2000,0.4000 ng/ml IFN α,PDGF-BB干预和两者共同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观察各组对HSC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对HSC细胞Ⅰ型胶原mRNA和TGF 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HSC细胞活力(A值)PDGF-BB干预组为1.35±0.22,空白对照组为0.89±0.12,两组比较,F=16.3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DGF-BB可提高HSC细胞活力.0.025,0.050、0.100、0.2000,0.400ng/ml IFN α加PDGF-BB共干预组,A值分别为0.84±0.18.0.45±0.15、0.26±0.01、0.33±0.07,0.30±0.06,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F=7.4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FN α与PDGF-BB共同作用可抑制HSC细胞活力,且在0.025-0.100 ng/ml范围内随着IFN α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2)0.050、0.100、0.200ng/ml IFN α加PDGF-BB共干预各组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94±0.19、0.61±0.12,0.52±0.02,空白对照组为1.41±0.01,共干预各组比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F=127.9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00,0.200ng/mlIFN α加PDGF-BB共干预组各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8±0.06、1.15±0.10、1.39±0.04,空白对照组为1.62±0.12,共干预各组比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F=82.1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FN α与PDGF-BB共同作用对HSC细胞Ⅰ型胶原、TGFβ1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IFN α对PDGF-BB诱导的HSC细胞活力及Ⅰ型胶原、TGF β1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这可能是IFN α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