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并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一例儿童SMAS合并N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4岁男性患儿,因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反复腰痛1月余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急性消化道溃疡予间断抗感染、抑酸护胃治疗3月余,效果差。入我院后腹痛加重,伴左侧腰痛,查WBC:6.95×109L-1,血红蛋白:60g/L。全消化道造影(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后明显狭窄伴有小龛影,造影通过不畅,十二指肠降段肠腔扩张,水平状可见笔杆样压迹,造影剂通过受阻,变换体位后造影剂可通过;超声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内径较右侧内径增宽三倍以上;腹部平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53°。结论诊断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并左肾静脉胡桃夹。该病较少见,病情隐匿,预后良好,及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及早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该院2005~2007年诊治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9例明确诊断;10例均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例同时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0例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9例因无效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其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6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24例因无效后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Treitz韧带松解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首选方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也有助于诊断,根本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瘀积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15例消瘦,有消化道症状的少年及中青年患者进行上腹部消化道超声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9例为典型的十二指肠瘀积综合征,4例为非典型的十二指肠瘀积综合征,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对十二指肠瘀积征有较高的诊断率,急早提示临床医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本文作者对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分析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9例儿童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双侧精索静脉及左肾静脉超声检查,将其曲张侧别、内径及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18例单发于左侧,1例为双侧。精索静脉内径2.2~3.4mm,平均(2.7±0.4)。全部病例合并胡桃夹现象。结论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胡桃夹现象,对其应常规进行左肾静脉检查及针对胡桃夹现象进行治疗。胡桃夹现象应作为普查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血尿,偶尔合并腹痛或精索静脉曲张。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例经血尿检查疑似胡桃夹现象的患儿进行超声诊断,选取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10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结果不同体位下,胡桃夹综合征患儿的各项参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受压扩张部位内径、受压狭窄部位内径,受压部位血流速度、扩张部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桃夹综合征患儿与对照组左肾静脉狭窄处的内径范围分别为1.26~2.18 mm、1.36~2.51 mm,狭窄处峰值流速分别为128.67~200.27 cm/s、6.98~68.87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可作为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检查首选影像学方法,患儿的左肾静脉狭窄处的峰值流速可在胡桃夹现象阳性诊断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90-1691
目的:分析钡餐造影辅以X线影像在十二指肠淤积症检查中的表现及其病因。方法:收集210例行胃肠道X线造影的胃肠道疾病患者,筛选十二指肠淤积症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下。结果:21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中有十二指肠淤积症患者14例(6.67%);X线造影检查结果:十二指肠曲内造影剂钟摆样摆动14例(100%),十二指肠降部(笔杆征)14例(100%),十二指肠近肠端粘膜粗糙不齐14例(100%),降部肠管有逆蠕动12例(85.71%),降段上部肠扩张13例(92.86%),造影剂在十二指肠中通行不畅8例(57.14%),造影剂淤积在十二指肠水平部11例(78.57%),右侧卧或俯卧造影剂通过障碍缓解;14例十二指肠淤积症中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平衡失调6例(42.86%),胆囊或胰腺病史5例(35.71%),肠系膜上动脉机械性压迫1例(7.14%),其余2例未有明确诊断。结论:X线钡餐造影中笔杆症、钟摆样运动、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及逆蠕动、改变体位时通过情况发生改变是十二指肠淤积症的典型表现;十二指肠淤积症主要病因为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间平衡失调,其次为胃、十二指肠和周围组织器官疾病,肠系膜上动脉机械性压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比较胃窗超声造影与X线消化道造影对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我院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2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胃窗超声造影,对照组选用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厚度层次等情况,并加以记录。此后,行胃镜或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消化道溃疡,加以比较。结果:胃窗造影溃疡检出率达91.5%,其中胃溃疡的检出率达91.09%,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达91.92%,以胃窦及幽门管部以及十二指肠后壁及小弯侧漏诊率最高,其中胃小弯部4例,胃窦及幽门管部4例,十二指肠后壁3例,小弯部2例。经比较,胃窗溃疡病的检出率达91.50%,与X线钡餐造影的检出率(92.00%)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胃十二指肠各部位溃疡检查率与X线钡餐检查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X线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相比,胃窗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且操作简单的消化道溃疡的诊断方法,能充分显示消化道肌层病变,降低消化道溃疡的误诊、漏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春霞 《吉林医学》2014,(4):714-715
目的:了解粪便隐血试验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对4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29例健康人的粪便分别用两种方法做隐血试验。结果:患者组45例,邻联甲苯胺法阳性32例阳性率为71%胶体金法阳性27例阳性率为60%健康组29例,邻联甲苯胺法阳性4例阳性率为13.7%胶体金法阳性0例阳性率为0。结论:胶体金法对上消化道出血粪便由于后带现象容易产生假阴性,邻联甲苯胺法做隐血试验又容易产生一定的假阳性。所以两种方法要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胡桃夹综合征的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表现特征,探讨CTA诊断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明确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10例中有9例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α)变小所致,14.0°≤α≤24.5°,1例因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且明显受压所致,左肾静脉近肾侧扩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临床表现对十二指肠淤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5 2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均行X线钡餐检查,对其X线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2例患者均有特征性X线表现,造影剂在十二指肠第三段的中三分之一和远三分之一处突然停滞。结论:X线钡餐检查对十二指肠淤滞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患有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患者15例,在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复发率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术后全部随访6mo至1年,症状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仅1例术后半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3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诊断6例,术中探查证实8例,术中6例单纯修补术;6例十二指肠降部损伤行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降部并胰头挫伤行降部修补、Cogbi改良憩室化再简化术。l例因十二指肠降部损伤,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并发十二指肠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术前仔细全面地检查是早期诊断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早期、简单合理的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是救治十二指肠损伤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Nutcracker syndrome is caus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left renal vein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here it courses in the fork form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these arteries. The phenomenon results in left renal venous hypertension, which leads to left renal vein and left gonadal vein varices and unilateral hematuria. The main presenting symptom is hematuria, with or without left flank pain. The disorder is easily missed by routine diagnostic methods. Its incidence is likely underestimated. We report on a 25-year-old woman who experienced intermittent gross hematuria and left flank pain. The diagnosi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was missed initially.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ve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which were later performed, showed that the left renal vein was compressed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left renal vein a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 was 6.8 cm H2O. A diagnosi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was established. She refused surgery and was lost to follow-up.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syndrome are discuss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s a safe and reliable tool for diagnosing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出现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因非肾脏相关疾病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儿童腹部CTA影像及临床资料,共246例,男131例,女115例;年龄范围1月~<13.0岁,平均年龄(4.94±3.48)岁;所有儿童均除外左肾及左肾静脉相关疾病与变异,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按年龄分为7组:婴儿期(1月~<1.0岁)为l组,其他1.0~<13.0岁儿童以两岁为间隔分为6组.在CTA图像上,以同时具有左肾门部左肾静脉最大内径(D2)≥3倍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D1)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aortomesentericangle,AMA) <45°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分析“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以及AMA的变化.结果 246例中,34例(13.82%)出现“胡桃夹”现象,婴儿组出现百分比为0%,余下各组百分比依次为5.77%(3/52),12.20%(5/41),16.67% (8/48),18.75%(6/32),23.81%(5/21),28.00% (7/25),各年龄组“胡桃夹”现象出现的百分比存在显著的等级趋势性增高差异(x2=13.879,P<0.01),年龄越大出现百分比相对越高,而AMA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小.结论 “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约为13.82%,其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解剖变异出现在一部分正常儿童中,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将其过度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学周 《中原医刊》2006,33(9):11-12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症的认识,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的胡桃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症状均为反复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胡桃夹现象患者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均>3,近端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站立15m in后更明显。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2、5、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4、6、6天,随访至少4个月,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术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确诊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仰卧位时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a段)及狭窄部位(b段)内径,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P。结果:患者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部及扩张部位比值(a/b)在3倍以上;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P≥3mmHg。结论:CDFI及PD能直接反映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二维B超与多普勒结合可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提供有力的证据,可作为诊断此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56例血尿、蛋白尿成人患者进行左肾静脉受压情况的检查。结果在确诊为胡桃夹的262病例中,BMI≤18.5者215例,占82.06%。结论BMI越低,出现胡桃夹现象的概率越大,应重视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