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3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6例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9例确诊后即行手术治疗,均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继续抗凝治疗。结果:抗凝溶栓组26例中22例治愈,5例出院后于两年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4例中转手术,1例术后死亡。急症手术组9例治愈8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与腹部手术、高凝状态及门脉高压有关。腹部强化CT检查,早期诊断并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时机把握合适,术中正确判断切除坏死肠管范围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我院自1993-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病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 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术前均误诊。7例均经手术治疗,4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诊断、合理地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科;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手术方法探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42例分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老年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6例诊治分析;老年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曲张浅静脉连续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2例临床观察;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不同诊治策略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和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入院即行开腹手术治疗,切除300 cm长的坏死小肠,并于肠系膜上静脉取出7 mL血栓;5例行单纯抗凝保守治疗;16例先行抗凝治疗后进一步行置管溶栓治疗,出院继续行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 1例开腹手术患者,术后72 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例行单纯抗凝治疗者获得临床痊愈。16例溶栓患者术后血管再通13例,其中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7例。随访3个月~7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期间死亡3例:1例出院后10 d因复发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死亡;1例出院后5年死于心肌梗塞;1例出院后3年死于脑卒中。结论对症状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如果没有肠坏死,通过介入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其效果观察仍需进一步更多病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病理等。结果7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肠系膜静脉部分栓塞,均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与血管造影较为敏感。对高度怀疑本病或有腹膜炎体征者,应立即剖腹探查,切除坏死肠管。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 1992年 7月~ 1999年 6月间收治的 1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结果  10例中术前明确诊断 4例。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证实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9例 ,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 1例。行肠切除术9例 ,单纯探查术 1例。治愈 6例 ,死亡 4例。结论 该病病因复杂 ,诊断困难 ,预后较差。只有提高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施治 ,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为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24/26,92.3%);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26例保守治疗2例,介入治疗8例,手术治疗16例。结论对于可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尽早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提高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认识和介入溶栓是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用武 《腹部外科》2006,19(5):287-288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005年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术前误诊率为100%,全部为术中确诊。手术方式均为坏死肠段切除+小肠对端吻合。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近期复发2例,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3例。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误诊率相当高。其手术方式以坏死肠段切除为主。术中及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顺性分析1999年至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MVT 3例,肠系膜卜静脉合并门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6例.结果 9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抗凝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自动出院;1例诊断明确后未行抗凝治疗,1周后发展为急腹症并行剖腹探查,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肠系膜卜静脉取栓术,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单纯MVT 患者以抗凝治疗多可痊愈,而对于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抗凝治疗同时,严密观察体征变化,做好随时手术准备.  相似文献   

12.
《腹部外科》2006,19(6):383-384,F0003-F0004
(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C肠梗阻继发性急性肠扭转四例报告(朱朝霞,张国民,王焕秀)(5):26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童仕伦,罗建飞)(6):332胆囊胃瘘胆结石致回肠梗阻一例报道(张祝林,唐增杰)(6):381肠套叠成人肠套叠29例临床误诊分析(张峰林,王辉)(2):126肠系膜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周志球,邓伟均)(3):162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卢辉俊,刘安重,陈国玉等)(4):23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临床分析(杨用武)(5):287超声检查术中超声与术中胆管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性研究(曾小兵,张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29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VT29例患者中有21例为急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81.0%;腹部CT/MR的检出率为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81.3%;手术治疗13例,包括肠切除和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23.1%(3/13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例,进食后腹痛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6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MR扫描对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陷阱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3例,其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1±4)岁,26例病人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痛(。100%),恶心、呕吐21例(80.8%),腹泻18例(69.2%),血便15例(57.7%),肠梗阻21例(80.8%),腹腔血性渗出液22例(84.6%),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病人中,入院时误诊22例,误诊率84.6%,CT确诊12例,剖腹探查手术确诊14例;行抗凝治疗治愈4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无特异性,存在诸多陷阱和误区,误诊率高,医生对本病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其它方法证实的2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本组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70%,肠系膜静脉内低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内无血流信号为本病的直接征象,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与患者的腹部症状及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初步筛查手段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Գ�ϵĤ����Ѫ˨�γɵ���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针对争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程度肠缺血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6例急腹症经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病人手术探查,依肠管不同缺血程度,对淤血性病变和坏死性病变各3例,分别实行肠系膜务栓除术和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结果 3例肠切除者治愈;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切除者2例治愈,1例结肠受累者因结肠动力性肠阻、穿孔而再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愈。随访8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以血栓切除术和肠切除手术分别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肠淤血和肠坏死。并辅以抗凝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合理而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外科5年所做的15 346例手术统计,并发静脉血栓17例,其中下肢静脉栓塞(DVT)16例,肠系膜静脉栓塞(MVT)1例,肺栓塞(PE)3例,发生在术后3~10 d;治疗下肢大静脉的栓塞给予介入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MVT给予手术取栓治疗,其它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或复方丹参静滴,并患肢局部理疗.结果 2例并PE者死亡,其他治愈.结论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很多,临床重点在预防和早期诊断;因本组并发症出现在术后,故应慎用全身性溶栓剂和作用强的抗凝剂,介入治疗、理疗、扩管剂及中小剂量抗凝剂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995年8月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  相似文献   

19.
陆显峰 《腹部外科》1999,12(6):259-260
目的: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1995年3月~1997年4月,共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男2例,女1例,年龄48~63岁,均经手术确诊,行肠部分切除术、肠吻合术。结果:3例痊愈。结论:此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往往造成误诊、延治,病死率可高达90%~100%。一旦高度怀疑此病,应尽早手术探查;一旦探查到病变肠系膜内有血栓形成,应对受累肠管和系膜作广泛性切除,并在术后抗凝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者对6例于断流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6例均行肠切除术,其中2例因血栓复发而再次手术。治愈2例,死亡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瘀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及门静脉属支广泛结扎有关。本症多发生于术后近期,腹痛程度和腹部体征不成比例是其特征性表现。术中应将症变肠管及其系膜一并切除,术后应予抗凝治疗,以免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