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针对MDR1 基因敲除小鼠易发UC;MDR1 发生C3435T 基因变异在UC 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C3435T 基因变异可导致P糖蛋白(P-gp) 表达下降;而在激素耐药的UC 患者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肠黏膜上皮细胞P-gp 的表达量较药物敏感者及正常对照组高等现象,提出MDR1 基因多态性可能和UC 的发生、发展以及激素的治疗反应有关的假说,但也有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mdr1基因的表达和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mdr1基因的表达与原发性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43例未治、5例化疗后的原发性肺癌和3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48例癌标本中有15例被观察到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主要分布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仅1例化疗后标本mdr1阳性。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期无明显相关性。随访一年后发现,过度表达mdr1基因的病例,其复发率高于无过度表达者。结论在未治的原发性肺癌尤其是NSCLC中可检测到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并且可能是提示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mdrl基因的表达和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进一步研究mdrl基因的表达与原发性肺癌多药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43例未治、5例化疗后的原发性肺癌和3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mdrl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癌标本中有15例被观察到mdrl基因的过度表达,主要分布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仅1例化疗后标本mdrl阳性。mdrl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期无明显相关性。随访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55例AL患者的mdr1及MRP的表达。结果发现复发急变组的mdr1及MRP基因表达水平(0.735±0.249,1.157±0.447)较初治组(0.408±0.186,0.465±0.253)明显升高(P<0.01)。而且mdr1及MRP同时高表达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mdr1及MRP同时低表达者(P<0.01)。结论mdr1和MRP同时高表达是判断AL患者耐药复发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drl)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的过度表达是引起白血病多药耐药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同时检测 40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的mdrl和MRP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了它们与临床耐药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为我院 1 999年 7月~ 2 0 0 0年 5月住院患者 ,男 2 5例 ,女 1 5例 ,中位年龄 37岁 ( 4~ 68岁 )。初治组 2 7例 ,复…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癌症化疗中的主要难题,人类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是耐药的主要原因。我们利用逆转灵PCR技术定量分析13例老年及老年前期胃癌患者Mdr1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化疗之间的相关性。对胃癌组织标本的初步检测表明,胃癌化疗疗效与Mdr1表达水平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肿瘤与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有许多因素影响肿瘤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就是限制化疗疗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有关耐药细胞株和恶性肿瘤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Fk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与中国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73例中国湖北汉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121例健康对照者NFk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临床亚型的相关性,并将该结果与已报道的意大利人群中该位点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NFkB1基因启动子-94ins/del ATTG位点UC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临床亚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中国湖北汉族人群与意大利高加索人群在该位点的基因型(χ2=13.155,P<0.05)和等位基因(OR=0.566,95%CI0.413-0.774,P<0.01)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NFkB1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中国湖北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全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本文从UC高频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等方面总结UC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颖 《山东医药》2006,46(34):67-68
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乳腺癌标本中多药耐药基因GST-π、P-gP、Top-Ⅰ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乳腺癌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64.2%,P-gP25%,Top-Ⅰ57.1%,多药耐药基因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无关。提示GST-Ⅱ、P-gP、Top-Ⅰ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patient initially presenting with Crohn's disease of the ileum who subsequently developed ulcerative proctocolitis. Reports of patients with bo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are ra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缺血性结肠炎(IC)和与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确诊IC 43例,UC 36例,对其临床特征、内镜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组以老年女性多见,病程短,多伴发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29/43,67.0%).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迅速,病理以黏膜炎症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一般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倒灌连续性,以散在针尖样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表现为隐窝炎和脓肿.结论 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内镜及病理特征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临床首次诊断并经病理科证实的UC患者180例、CD患者106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病变累及肠道的部位,并选用病理组织学标准对病变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急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改变进行评价,比较两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和CD病例比较,UC病例出现黏膜结构紊乱的比例较高(P<0.05),出现局灶间断性炎症的比例较低(P<0.05),隐窝炎、隐窝脓肿及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率较高(P<0.05),表面上皮变扁或糜烂、黏液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肉芽肿样小结、假幽门腺化生及裂隙状溃疡改变仅出现在CD病例.180例UC病例中90%(162例)病例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106例CD病例中28%(30例)病变部位局限于回盲部,56%(59例)病变累及到2个及以上不同部位.结论 肠镜活检病理诊断UC及CD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若病变局限于回盲部或胃肠道多部位累及,黏膜出现肉芽肿样小结、局灶间断性炎细胞浸润、假幽门腺化生等改变则倾向于CD诊断;若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出现弥漫一致性炎或明显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上皮改变则倾向于UC诊断.  相似文献   

14.
TLR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及其与UC临床活动度、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 取47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根据内镜及临床活动度进行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13例.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结肠黏膜中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m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且随着内镜下及临床病变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加.结论 UC患者肠黏膜中TLR2及TLR2 mRNA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均随临床及内镜下病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黏膜愈合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确诊为UC并经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82例,根据治疗效果评价,分为黏膜愈合组(A组:DAI,0—1分;Geboes,0~1级)、黏膜未愈合组(B组:DAI,0~1分;Geboes,2~5级)。随访2年,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0、12、24个月(或)复发时组织学参数、血清学指标(白蛋白、ESR、CRP、ANCA、IL-18、IL-6、IL-15),及再入院、结肠手术、结肠癌发生情况等,评估UC治疗后黏膜愈合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B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女性)、既往复发、pANCA、基底部浆细胞增多是U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组再入院率[分别为27.5%和44.1%,P=0.018,OR=2.24,95%CI(1.11—3.98)]、结肠切除术发生率[分别为0%和17.6%,P=0.035,OR=5.43,95%CI(2.14—7.64)],组间差异明显,而癌变率[分别为0%和2.7%,P=0.643,OR=3.43,95%CI(0.14—7.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C治疗后黏膜愈合程度与其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STAT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UC患者30例,均为活动期患者,且未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例。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标本核蛋白与胞质蛋白中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6的表达,同时用凝焦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STAT6的DNA结合活性。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轻度UC患者,细胞核磷酸化STAT6表达低于细胞质,而在中、重度UC患者则胞核表达高于胞质。EMSA结果亦显示,UC组STAT6的DNA结合活性高于对照组,且随炎症程度加重而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STAT6可能参与UC的发病过程并在UC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a patient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developed abdominal pain and a left upper quadrant mass. A67Ga-citrate scintiscan showed increased activity over the mass. A barium enema demonstrated retrograde obstruction at the splenic flexure and intraluminal multilobulated tissue masses. The total abdominal colectomy specimen showed localized giant pseudopolyposis at the splenic flexure. This condition is a rare local complication of both ulcerative and granulomatous colitis. It resembles a villous adenoma on barium enema and, although inflammatory, may simulate a colonic carcinoma. When symptomatic, local resection may be sufficien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IL-2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23在缓解期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5例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情况,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并以30例缓解期的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SASP维持治疗,15例强的松维持治疗)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SP维持治疗及强的松维持治疗缓解期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均轻度升高(P〉0.05),而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一般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 IL-23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类固醇激素依赖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1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人民医院1985~2000年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共186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16例(8.6%)。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腹泻及发热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见,便血少见,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消瘦及贫血则明显多见(P<0.01)。两组患者的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2.5%、12.7%和3%),差异无显著性(P>0.05)。2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发结直肠癌,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亦有2例结肠癌。其癌变率分别为12%和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中病情轻度占19%,中重度占81%;而非老年组分别为54%和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较非老年患者重,癌变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Adenocarcinoma of an ileostomy in a patient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A case is reported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ileum follow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this patient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 carcinoma arose in a pre-existing tubulovillous adenoma of rectal origin. This case report draws attention to the need to exclude any possibility of retention of large-intestinal mucosa in the ileostomy when transecting the ileum, either at primary colectomy or when dismantling an ileorectal anastom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