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56例共发现8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强化,9%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42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光永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03-15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64个.平扫44个病灶中低密度38个,6个病灶高密度,19例伴有肝硬化表现.动脉期64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21个,不均匀性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35个,低密度病灶8个.门静脉期54个病灶呈低密度44个,等密度和高密度各5个,8例可见到门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原发性肝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62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痛双期增强表现。结果:62例中发现104个病灶。平扫76个病灶呈低密度,28个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91个病灶有强化,13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3个病灶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结论:通过螺旋CT双期扫描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提高对肝痛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平扫及增强三期的影像表现。结果 77.8%的癌灶在肝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强化表现,充分说明螺旋CT扫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门脉期有41.7%的病灶呈现等密度,63.9%病灶呈现低密度影像,也反映了肝细胞癌"速升速降"的增强变化特点,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结论螺旋薄层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22例均进行肝、胆、胰、脾平扫加动态增加扫描。结果原发性肝癌呈典型CT表现18例,即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静脉期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呈非典型表现4例。虽早期不出现高密度增强,但分析其时间密度曲线,仍为速升速降型,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结论螺旋CT扫描能全面了解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与大血管及胆道系统的关系,能进行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以进行术前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89-19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2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5s、延迟期3~5min,观察全部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23例患者共计发现27个病灶,24个病灶呈典型"快进快出"增强形式,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脉期为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其中2个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1个病灶在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期为等密度。结论多层CT三期增强扫描对大多数SHCC能够做出定性诊断,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12-12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3期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提高小肝癌诊断能力.方法:全部病例的CT检查均采用SIEMENS欢悦双CT机扫描.扫描方法为:平扫后注射对比剂后25~30 s动脉期扫描,60~65 s门静脉期扫描,3~5 min延迟期扫描,层厚6 mm.结果: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检出并经病理证实13例14个小肝癌病灶,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有13个病灶,呈等密度有1个病灶.SHCC在3期扫描上,13个病灶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典型表现.非典型表现有1个病灶.结论:多数的SHCC在3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根据SHCC在3期扫描表现特点及结合临床能大大提高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涛 《北方药学》2013,(10):120-121
目的:探讨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1年肿瘤防治中心行肝癌手术切除并且术前行螺旋CT双期扫描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共54个病灶,将螺旋CT所见假阳性病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4个病灶中,癌灶50个,假阳性病灶4个,所有肝癌病灶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状态,且病灶边缘清楚、能见包膜,假阳性病灶的螺旋CT征象与肝癌灶类似。结论:通过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有效诊断肝癌病灶,而假阳性病灶同肝癌病灶在双期螺旋扫描的CT征象无太大差别,因此在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并行1次及以上TACE术的患者46例,分析其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了解其术后CT强化特征。结果 46例患者中有病灶62个,其中16个(25.8%)病灶TACE术后平扫碘油呈完全填充型,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双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41个(66.1%)病灶在CT平扫表现为部分填充型,增强双期扫描后其中30个病灶动脉期见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呈"快进快出"特征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见斑片状强化;3个病灶门静脉期见斑片状强化;5个(8.1%)病灶在CT平扫碘油沉积表现为稀少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瘤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无明显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可反映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血供变化及治疗效果,对指导临床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金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95+97-95,9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肝癌患者与肝小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小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小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密度,3/32为高密度;小肝癌增强扫描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明显多于动脉期(P〈0.05),且多于肝小血管瘤的门脉期和延迟期(P〈0.05)。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不同特点,对于区别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l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动脉期的病灶数要明显高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小肝癌总的病灶栓出率为94.6%(53/56),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7.5%(49/56)、69.6%(39/56)和60.7%(34/56)。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能够实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前列腺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1例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mm,螺距1.0,注射造影剂2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70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结果: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形态均发生改变,边缘局限性突起者占95.1%,癌症对周围组织侵犯者占85.4%,病灶转移者占60.9%,螺旋CT平扫,前列腺局限性密度降低或不均匀者占63.4%,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有患者均呈现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增强扫描中早期强化者占51.2%。结论:前列腺癌的螺旋CT诊断最主要表现为动态扫描中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伴随有形态变化、周围组织侵犯及增强扫描的部分早期强化,该诊断方法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1-10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5例经结肠镜活检为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低张保留水灌肠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平扫中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及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双期增强后表现为大部分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CT显示淋巴结转移13例,肝脏转移2例,2例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所有患者的CT诊断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结肠镜和气钡灌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某院治疗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患者各36例,均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对比MRI和螺旋CT在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AUC)。结果:MRI和螺旋CT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3.89%,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80.5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89%和72.22%,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螺旋CT,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硬化和小肝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均大于螺旋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并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评价内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方式及程度、伴随征象等。结果9例无蒂型外生性肝癌均与肝脏边缘相连,呈向肝外生长的大肿块,病灶与肝连接处分界不清,并可见"鸟嘴征";其CT表现与肝内原发性肝癌相似,8例病灶内见"更低密度"坏死区,5例强化为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4例病灶周边见迂曲血管影;CT多平面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肿块与肝脏的关系。结论无蒂型外生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