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益气补肾法在老年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气虚肾亏是缺血性中风的根本病机之一;由肾虚而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风、痰、瘀由肾虚而生。据此病机特点,拟定益气补肾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祖国医学认为,脑中风病  相似文献   

3.
补肾活血法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由于精少肾虚,血液施汇于肾,不能达于血管,阐述了肾虚血瘀是多种老年病症征表现的主要病因病机。通过研究和临床治疗,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是治疗多种老年病较为理想的法则。  相似文献   

4.
赵子龙  秦润笋 《河南中医》2011,31(4):365-366
缺血性中风病位在脑,病机以气虚肾亏为本,以痰瘀交互阻塞脑络为标.益气补肾,祛瘀涤痰为其治疗大法.治疗时依据其发病机理,视其虚实孰轻孰重,相互兼并证,参合疾病的分期,合并症及个体差异性等,权衡论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黄元御以"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为基本论点,以此来描述对各病症的看法,还对理法方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对中风病的阐发颇具见地,最主要从"土湿阳衰,木郁侮土"立论。因此中风病在其医治方法上能够参考"一气周流"模式,着重调整脏腑气机,使其恢复正常的枢转,进而达到病愈人安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及该法对缺血性中风的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益气活血化痰法和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问治疗前后疗效及血脂、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发病迅速,症状严重,且常常留有后遗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回顾15年来中医药干预脑缺血的临床报道,分析其不足,探索中成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研究方法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杜怀棠教授强调咳嗽发病不离肺脏,并与他脏密切相关。外感犯肺,内伤于肺,致肺失宣降,是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壅滞之气、痰浊、瘀血为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三者互为因果,相兼为病。杜教授认为调气活血化痰是治疗咳嗽的重要法则,治疗时应辨清外感、内伤,分证而治。杜教授善用经方,遵循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巧选方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缺血性中风病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补肾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扶正护脑、育阴通络、益气温阳通络等,涉及主要方剂有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三化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补肾活血汤、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续命汤、参麦饮、滋水清肝饮等。治法以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化痰通腑法最为多见,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应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高祖明 《国医论坛》2001,16(3):17-17
急性缺血性中风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 ,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 ,而急性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 75% ,因此 ,对急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1 0年来 ,通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法之一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略作如下分析探讨。1 通腑法方药组成分析从金元·张洁古首先用三化汤治疗中风 ,到现在广泛应用通腑方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均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通过对 30多篇综述文章所报道的方药组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应用频率较高的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作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致死性死因,严重困扰了国民生活,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国家卫生资源大量输出,而缺血性脑中风是最多见的脑中风类型,虽然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理念及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但是疗效仍待提高。而传统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病历史悠久,并证明疗效可靠,并成为目前临床和科研的热点。我们回顾并展望中医中风治疗理论,以期为下一步临床科研提供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风病中医治疗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开窍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探讨了开窍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及其它脑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气虚证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气虚的成因中风病气虚的成因有二 :一是病前即已气虚 ,如年老体衰 ,正气不充 ,或久病 (如消渴、眩晕、胸痹 )气虚 ;二是病后邪甚伤正 ,脏腑功能失调 ,或饮食调摄失宜 ,气之化源不足 ,由此导致了气虚。气的化生与功能主要在于脾肺二脏 ,因此气虚之根也责之脾肺。2 气虚与中风发病气虚是中风病主要病机之一。据临床资料统计 ,中风病人中 ,以气虚为主证 (气虚血瘀、气虚挟痰、气阴两虚 )的近半数 ,可见气虚与中风发病密切相关。前人对气虚致中风早有认识。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王履“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 ,或忧喜忿怒伤其气 ,多有此疾…  相似文献   

15.
清热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特别是中风病后的智力障碍与肢体致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难题.因此,深入剖析中风病的病理机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病临床疗效的关键性问题.中医脑病专家刘茂才教授说:"应该在对病因病机、证型研究的深化基础上,寻求共同的规律,在共性共通治疗上再结合个体化,才能提高疗效的可置信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瘀阻,临床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謇语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起病急骤、变化多端,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类似,故称为中风。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肾脑相关理论的研读和认识,我们认为肾虚在中风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医现代化思想指导下,通过微观辨证的思维方式,本研究团队历经三代中医学者传承、创新并结合20余年临床实践,针对中风病提出了以肾虚为本、痰瘀交阻为标的病机认识,认为脑组织坏死可视为肾虚脑消髓减的微观指征,核心梗死周围缺血半暗带以及血肿可视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影响疾病演变的主证,探寻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发病72 h内入院患者进行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连续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结果]缺血性中风病起病24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相关;痰证与风证、火热证相关;至发病48 h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和气虚证相关;痰证与火热证、气虚证相关,气虚证与风证、痰证、血瘀证均相关;而至发病72 h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痰证、气虚证和火证均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是风、火挟痰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气虚血瘀,气不化津则痰凝,痰瘀互结,致气虚益甚,使疾病不断恶化;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上蔽神明,阻塞脑府脉络,而加重神机受损.  相似文献   

19.
朱宏勋  胡文忠  曹锐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08-810
目的研究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眭中风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共69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腑类汤药治疗,于治疗前、疗后3天、疗后5天测定患者TNF—α、IL-4、hs-CRP水平,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时TNF-α、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5天,治疗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天后NIH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hs-CRP水平以减轻脑缺血后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论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尤可  孔立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86-1087,1089
本文对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规律进行探讨,针对毒损脑络这一中风病发病的主导病机提出了以解毒法为主线的九种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以期为本法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