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甲酸(RA)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MA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共分7组,分别为0.1、0.3、0.5、1.0、2.0及5.0 mg•L-1RA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RA组均诱导PC12细胞72 h,在24 、48 和72 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 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RA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0.3、0.5、1.0、2.0 mg•L-1 RA组MAP2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且以1.0 mg•L-1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RA组分化的细胞状态较好,且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1.0 mg•L-1组最为明显(P<0.01)。但是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2.0 mg•L-1浓度的RA即可导致细胞中黑色颗粒增多,胞体回缩,细胞老化,视野中多为细胞碎屑颗粒,有的细胞融合成片。结论:RA具有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趋势,且能促进分化细胞突起的生长和细胞直径的增大。1.0 mg•L-1RA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 ofpanax ginseng,TSPG)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性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观察PC12细胞在TSPG的影响下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诱导48 h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连接形成情况,72 h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TSPG作用后PC12细胞向M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合理的体外化学模拟缺氧模式。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oCl2作用于PC12分化细胞不同时间,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CoCl2处理组;应用细胞计数、MTT、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oCl2对PC12分化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CoCl2(≤200μmol/L)在6h内使PC12细胞存活率轻度增加,12h后开始出现细胞存活率降低,并呈现比较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CoCl2(≥300μmol/L)诱导PC12分化细胞6h即开始出现存活率降低(P<0.01);②150μmol/L CoCl2诱导PC12分化细胞24h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③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见150μmol/L CoCl2诱导PC12分化细胞24h内受损细胞多为早期凋亡,48h后开始出现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多。结论 CoCl2对PC12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进行化学模拟缺氧要考虑CoCl2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波形蛋白分子在PC12细胞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C12H和PC12L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C12H细胞和PC12L细胞在NGF处理前后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构建波形蛋白干扰质粒,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该质粒的干扰效果。分别将对照质粒、波形蛋白干扰质粒瞬时转染PC12H细胞,培养0、1、2、3天观察与记录细胞的分化情况,用Image-pro plus软件定量分析这两组细胞的平均神经突长度和含分化神经突细胞的百分比例。结果 PC12H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C12L细胞(P=0.000)。NGF处理后PC12H和PC12L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且在PC12L细胞中更明显(P=0.000)。波形蛋白干扰质粒能有效地抑制PC12H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P=0.000)。瞬时转染波形蛋白干扰质粒能有效地抑制PC12H细胞的神经分化,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平均神经突长度和含分化神经突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波形蛋白分子可以促进PC12细胞的神经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化钾(KC1)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内钙超载对其细胞活性及磷酸化cAMP反应原件绑定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干预,干预组予以KCl 100mmol/L干预10min.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活性,应用Western blo... 相似文献
8.
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GM1是否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方法 采用MTT法、葡萄神经酰胺合成抑制剂(D-PDMP)分析神经节苷脂GM1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神经节苷脂GM1对PC12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而能够促进NGF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NGF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但NGF无法诱导神经节苷脂缺乏型PC12细胞的分化;在神经节苷脂缺乏型PC12细胞中添加神经节苷脂GM1后,细胞恢复对NGF的反应性。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观察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的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 ,探讨其在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多形性和细胞分化中的意义。方法 :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以Giemsa染色、甲绿 派郎宁的细胞化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分别观察。结果 :PC12细胞呈现横缢型和侧凹型等无丝分裂像 ,并且观察到其形态、大小和化学性质的不对称性分裂及细胞脱颖现象。结论 :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是PC12细胞多形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肿瘤细胞无丝分裂及其不对称性对肿瘤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膝多肽(ABPP)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初步探讨ABPP作用于PC12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观察在低血清的情况下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 μg/ml)诱导PC12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H)在ABPP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BPP(1.0 μg/ml)加药后不同时间段(0?6?12 h和1?2?3?7 d)和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 μg/ml)加药2 d后对PC12细胞ERK1/2活性的影响,同时应用ERK1/2特异性拮抗剂PD98059与ABPP共培养PC12细胞,分析ABPP对PC12细胞的作用与ERK1/2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处理3 d后,部分PC12细胞开始出现神经元样的形态?随着加药时间延长具有神经元样的细胞逐渐增多,到7 d时,可以见到神经生长因子(NGF)和ABPP处理组PC12细胞的突起都显著增多,能形成网络;14 d时,这种现象愈发显著?加药后7 d和14 d,ABPP各浓度组的细胞分化率以及细胞突起长度均明显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加药第7天和第14天,ABPP高剂量组与NGF组的PC12细胞均出现NF-H标记阳性的分化细胞?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以1.0 ug/ml作用2 d为最大?当用PD98059抑制ERK1/2的活化时,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被部分阻断?结论:ABPP具有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性分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的分裂、突起延伸、迁徙和分化等细胞行为。方法 :采用Giemsa、甲绿 派郎宁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培养的PC12细胞。结果 :培养分化的神经细胞呈现横裂、纵裂等不同方式的无丝分裂像 ;分裂中的神经细胞可呈现形态及化学不对称性 ;分化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细胞迁徙运动和突起延伸。结论 :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能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分化神经元可以通过细胞迁徙、突起延伸及共同胞质桥等方式相连接。 相似文献
14.
少突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时神经元GAP-43的表达。方法 用分离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分别作用于培养的PC12细胞,于不同作用时相点在观察PC12细胞突起变化的同时检测PC12细胞内GAP-43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PC12细胞GAP-43mRNA有较高的表达,在给予少突胶质细胞处理后早期,其表达水平即显著降低(P<0.05),一直到处理12h,其表达水平仍无明显的回复。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产生抑制性物质抑制神经元GAP-43的表达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NGF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晶体构象资料,对NGF-β进行限制性酶解,从而获得关键的功能区域片段.方法:选择CNBr在9位Met处, Trypsin在Arg或Lys处裂解NGF-β,用 Sephadex G50层析、DE52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压液相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所得肽片段用PC12细胞测定活性,对活性片段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从NGF-β裂解片段中获得一可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活性片段,氨基酸组成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此片段由16肽GEFSVCDSVSVWVGDK与14肽HWNSYCTTTHTFVK通过一对二硫键连接而成,与NGF-β肽链的10~25和75~88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对应.生物活性分析表明其最佳作用浓度为0.001~0.1 μg*L-1.结论:本实验获得了NGF-β关键的功能区域片段.虽然其空间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尚需研究探讨,但它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合成或表达高活性小分子神经营养物质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的分化及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12细胞与新生大鼠皮层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分为共育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育组培养4d,大部分PC12细胞已具备神经元形态,PC12有突细胞/总细胞数目比率、突起长度和突触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E、突触素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的PC12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 相似文献
17.
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结果 5.0 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12 h及24 h后,G0/G1期及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P<0.01),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单纯鱼藤酮中毒12 h线粒体膜电位即降低.结论大剂量(5.0 μmol/L)鱼藤酮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细胞周期改变,可能导致PC12细胞生长障碍.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发光法测定PC12细胞微量ATP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生物发光法测定PC12细胞内腺苷三磷酸 (ATP)含量的可行性及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注后ATP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 ,测定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ATP含量和细胞活性 ,对缺氧组ATP含量与细胞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缺氧血清剥夺 15min再灌注1h后的ATP含量、细胞活性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缺氧血清剥夺 15min再灌注 6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组ATP含量与细胞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4 ,P <0 .0 5 )。结论 生物发光法测定PC12细胞内ATP含量有较高的准确性。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注后 ,存在低能量状态 ,且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