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口腔菌群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OSCC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以“口腔微生物群、口腔鳞状细胞癌、标志物、诊断、预后”等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oral microbiota、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iomarker、diagnosis、prognosi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查阅2000-01-01-2023-02-01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纳入标准:(1)口腔菌群参与OSCC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研究;(2)口腔菌群作为OSCC诊断或预后标志物的相关研究;(3)口腔菌群在OSCC治疗中的应用。排除标准:(1)个案报道;(2)研究机制不明文献;(3)内容相似的文献。根据标准纳入64篇文献。结果 口腔菌群可以通过诱导肿瘤增殖、血管新生、抑制凋亡等多种途径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并有巨大潜力成为OSCC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此外,OSCC的治疗可能会使口腔菌群发生变化,部分菌群与治疗耐药相关,调节菌群或可改善疗效。结论 口腔菌群在OSCC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2000年12月初次在我院诊治的329例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1病变82例,T2病变190例,T3病变43例,T4病变14例。综合治疗186例,单纯手术84例,单纯放疗59例。结果:91例患者组织学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Ⅰ区淋巴结转移36例,Ⅱ区淋巴结转移65例,Ⅲ区淋巴结转移18例,Ⅳ区淋巴结转移10例。T1病变患者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3%和65.21%,T2分别为38.38%和33.11%,T3分别为10.63%和10.63%,T4分别为7.14%和7.14%(P=0.0000,Logrank=75.99)。单纯手术组患者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47.28%,单纯放疗组分别为17.49%和17.49%,综合治疗组分别为43.51%和39.04%(P=0.0000,Logrank=42.23)。结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早期病变可考虑单纯手术,而中晚期应给予综合治疗,对中晚期cN0患者可考虑扩大的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Hh通路关键分子Shh、Ptch、Gli-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口腔黏膜正常组织中Shh、Ptch、Gli-1的表达.[结果]Shh、Ptch、Gli-1在3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均无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hh、Ptch、Gli-1阳性率分别为62.5%、60.0%和65.0%.Shh、Gli-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Ptch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hh、Ptch和Gli-1的表达间均存在正相关(rs=0.527、0.406、0.578,P<0.01).[结论]Shh、Ptch、Gli-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过表达,三者可能通过配体依赖途径被激活并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剪接是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步骤,它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选择性剪接的调控、具体事件及预后模型的开发,为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VI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患者均接受过外科切除手术治疗并被分成2组:2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另外的24例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通过TUNEL法,评价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预处理的48例OSCC标本的细胞凋亡水平,并且将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百分比表示为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在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组,高AI与好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合其它附加信息,如肿瘤分级、治疗方法,AI值可以作为OSCC患者的一个可靠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GF-Ⅰ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及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 IGF-Ⅰ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随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增高,其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增高.结论 IGF-Ⅰ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过程,有可能作为有价值的标志物,在口腔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文献分析肛管鳞状细胞癌23例,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肿瘤的大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首选放射治疗,对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患者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铂类化疗药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然而化疗耐药极大地限制了铂类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阐明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药物转运蛋白、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自噬、上皮间质转化和miRNA等方面综述了口腔鳞状细胞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逆转铂类耐药及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郑俭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8,(5)
肾盂鳞状细胞癌较其它细胞癌为少见。一般认为,本病是因长期肾盂感染和肾结石慢性刺激引起移行细胞上皮化生,数年后导致鳞状化生直至恶变。作者前瞻性研究1970~1985年间经组织学证实的11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检查包括尿培养、IVP、肾血管造影及CT。此外对手术所见、病理特点和治疗结果亦进行了研究。结果(1)临床特点:11例患者中男5例, 相似文献
14.
15.
王晓丽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9,(1)
口腔和生殖粘膜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均易感染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反复感染易发生鳞状细胞癌。Wyburn-Mason(1957)及 Kvasnieka(1965)先后报道单纯疱疹病毒(HSV)与口腔癌肿之间有明显关系,此后Nahmias 报道子宫颈癌和 HSV 的关系;但对致口腔肿瘤方面鲜有涉及。因此,本文作者拟在病人受损组织切片中寻找 HSV 蛋白,以探索Ⅰ型 HSV 蛋白和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腔肿瘤中 95%是来源于口腔黏膜的鳞状细胞癌,深入了解 FAK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本文就 FAK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张颂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7,(1)
胃的原发性鳞状细胞癌(SCC)少见,文献中仅报导过80例左右.其致病原因不清,意见分歧较大。过去没有用显微切片检查胃 SCC 的报导,作者详细研究了3例原发性胃 SCC,并就检查的新发现讨论了其致病原因.材料和方法:材料取自日本九州大学病理二系的标本室,共3例。每一例都作过组织学检查,纵切取肿瘤最大面的中心组织,原诊断均为 SCC,无腺癌成分。为了确定肿瘤是否存在腺癌成分,把标本平行切成许 相似文献
19.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头颈部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预后不佳。 OSCC患者的当前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等。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过去几年的总生存率仍然很低。 TP53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P53突变与OSCC患者的生存率下降以及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力等不良预后有关,这使得TP53突变状态成为预测这些患者预后和临床反应的潜在分子标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TP53基因在OSCC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文拟就 TP53基因突变与OSCC预后的关系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对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雅培公司提供的 IMX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对 2 5例正常献血员和 8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进行了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检测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关系。其中 80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自身比较。结果 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 ,可以作为对放射治疗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