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戎建东  丁方  张剑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3):177-177,179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梗死部位、原发脑损伤等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测量(GOS)分级,死亡4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5例,中残14例,良好29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病情、梗死部位、原发脑损伤等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手术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潘沁铭  林妙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818-3819,3822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该院1996年12月-2004年12月收住并进行综合治疗的小儿外伤性脑梗死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予复方丹参液、尼莫地平、脑活素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予高压氧和患肢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8例治愈23例;好转5例。所有临床症状均在12个月后消失,CT复查7例原梗死灶仍存在,但密度较低,其中6例原梗死灶缩小,4例梗死灶消失。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戎建东  丁方  何瞻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45-1346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及原发脑损伤等情况,其中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65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17例。结果伤后6个月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死亡5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8例,中残19例,良好4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并不少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梗死部位及原发脑损伤等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36例经CT,MRI证帝的儿童外伤性大面积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36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死按GOS评分:治 4便,轻残16例,中和2例,死亡亡4例。术后复查:3例2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4个月后,8例0.5a后脑梗死范围缩小;15例1a后脑梗死范围没有改变;其余3便未复查,结论 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进展快且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32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月至3年,恢复良好5例,中残11例,重残7例,死亡9例。结论:颅脑外伤合并脑梗死发病因素有:促使血管痉挛的物质如:儿茶酚胺等升高,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障碍;颅内血肿及颅内压增高,使同侧或对侧大脑后动脉受压,脑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受阻,脑血液循环障碍,大量组织因子被释放入血循环,激活VII因子,触发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栓;颅内动脉血管壁直接被损伤,或被牵拉过长、拉断出现内膜被撕裂脱落,形成血栓和栓子。诊断可借助CT或MRI检查。颅脑外伤治疗可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或保守治疗;脑梗死可给予扩血管、抗凝、脱水利尿、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及促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死1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36例临床资料,对不同面积、不同损伤程度、不同合并伤的脑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单纯性灶状梗死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单纯性大面积脑梗死及并发重症颅脑损伤及其他复合伤的脑梗死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单纯灶状梗死56例,痊愈51例,轻残5例;单纯大面积脑梗死11例,痊愈2例,良好3例,轻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并发重症颅脑损伤及其他复合伤的脑梗死69例,灶状梗死59例,痊愈29例,良好19例,轻残8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大面积梗死10例,良好1例,轻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儿童头颈部外伤、重型颅脑损伤、老年人并发慢性病、休克、严重胸腹部外伤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好发因素。单纯灶状梗死内科综合治疗疗效可靠;单纯大面积脑梗死及并发颅脑损伤的灶状梗死积极手术减压,及时改善微循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发重型颅脑损伤以及老年人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发病可能原因及高危因素并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年龄小于18岁9例,18-50岁4例,大于50岁7例;单纯颅脑损伤患者12例,合并颅外损伤患者8例;继发癫痫大发作患者6例,遭受呼吸心跳骤停事件患者3例;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GOS评分结果中,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及合并颅外损伤患者为外伤性脑梗死易发人群,病程中继发癫痫发作、呼吸心跳骤停事件等可促使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轻度扩容、适度脱水及舒张血管药物的应用可能是针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合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桂钦 《黑龙江医学》2015,39(2):217-2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小儿脑梗死患儿的起病原因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0-01~2014-07间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脑梗死的诊疗和护理过程,所有患者CT、MRI或MRA检查及临床症状符合诊断,均为非手术治疗。结果小儿脑梗死以感染性、外伤性多见且预后较好;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脑梗后频发癫痫的患儿愈后差。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积极综合治疗和护理,恢复期配合理疗和加强功能锻炼,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19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脑梗塞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确诊的19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内减压术5例,单纯外减压术3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4例,另有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疗总有效率为73.74%,治愈率为52.63%。[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CT、MR I及DW I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外伤性脑梗死是继发于外伤,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7岁,平均45.2岁(18~50岁19例,50~77岁11例);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7例,复合伤1例。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少见,但随着颅脑CT、MRI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和颅脑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目前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5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9个月至14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梗塞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8例进行分析,表明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1.6%,以小儿多见(占75%),成人相对较少,对一般治疗效果较好。对其机理、诊断、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万邹 《中外医疗》2011,30(6):61-6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3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例,内科保守治疗37例。其中3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9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好转;3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影响学检查基本无改变。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观察,痊愈34例,占79.1%;残疾6例,占13.9%;死亡3例,占7.0%。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突然、症状严重、死亡率高,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婴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少见,我科于1997~1998年收治2例,均经CT或MRI证实,经保守治疗治愈。现结合文献复习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例1.男,12个月。因“外伤后左侧肢体无力1d”,于1998年9月6日入院。入院前1d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随访4-6个月,痊愈17例,轻瘫2例。结论: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根据临床表现和CT与MR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早期应用尼莫通、甘露醇、激素等药物及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21-8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3.45%,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较成人脑梗死少见,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其特殊性.充分了解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68例,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程勇 《中外医疗》2012,31(9):59-5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8年收治的5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分别随访6个月~2年,依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5例,中度残疾26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应用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结果:随访6个月~1年,按GOS评分:良好13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能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总结6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好发于儿童,常发生在基底节区。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83.9%痊愈。结论: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利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