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颅内压,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4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2例,颅内血肿1例,张力性气颅2例,残留血肿1例。血肿复发5例。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对于有颅内压升高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并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术后颅内压监测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颅内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ICP正常和轻度增高者全部成活,2例致残,10例中度增高者无死亡,致残2例,2例重度增高者死亡1例。结论颅内血肿术后ICP监测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重要依据,颅内血肿术后给予ICP监测,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院神经外科从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 ,共收治经 CT诊断单侧硬膜下血肿或 CT显示正常的患者 12例 ,均经本科临床手术治疗后证实为双侧硬膜下血肿 ,并采取双侧钻孔引流治愈出院。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为 6 4~80岁 ,均有不典型头痛史及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其中 8例 CT报告为单侧硬膜下血肿 ,4例 CT报告未见异常。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住院治疗中确定诊断后 ,在局麻下行双侧钻孔引流术 ,因一侧血肿量均达 80 m L 以上 ,钻孔部位于双顶结节处或血肿稍后方。术中缓慢放出血液后 ,…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消失,均治愈,无脑组织损伤、出血、复发、癫痫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而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极少数为其他原因所致。由于出血产生颅内血肿导致该部脑组织受压水肿,进而影响颅内血液及脑脊液循环,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神志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全脑症状及肢体瘫痪、麻木、颅神经麻痹等局灶症状。此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亚萍  张健 《河北医药》2014,(8):1269-127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伴有脑出血、脑水肿、颅内血肿的重症患者易发生颅内压增高及形成脑疝,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9例,采取完善细致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组6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均行手术治疗,8例清除血肿及切除包膜,52例钻孔冲洗引流、无手术死亡。随访58例,54例恢复工作或学习。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作了简要分析讨论。认为成年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视乳头水肿应考虑本病。头颅超声检查对诊断本病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血肿一经确诊就应早期手术,钻孔冲洗对口引流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并列举了手术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颅内压增高可能是严重头部损伤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大约是SO%严重头部外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增高,就能降低这类患者的总死亡率。控制性过度换气、渗透疗法以及巴比妥疗法是颅内压增高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这些治疗并不总是成功。最近有报告消炎痛(indomethaein)对降低颅内压有效,因此,本文评价了消炎痛时标准降颅压药物无效的病人是否有效。1患者与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24岁。其中10例为头部外伤、1例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内血肿。住院时病人的GCS评分3~11(平均…  相似文献   

10.
黄翠芬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13-15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对我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进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治愈27例,症状好转9例,植物生存1例,存活率97.4%,死亡1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快速有效地缓解血肿压迫,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良性颅内压增高是临床较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神经乳头水肿的高颅压症状.我科于1996-2007年收治良性颅内压增高患者16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程的特点,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多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本病钻孔引流术治愈率很高,但术后仍然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我科2001年1月~2008年4月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脑外科 1994年来手术治疗的 63例严重高血压脑出血 (H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讨病死率及相关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HICP63例 ,男 4 4例 ,女 19例 ,年龄 4 7~ 79岁。均有 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 ,排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肿瘤卒中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在 7~ 11分 ,脑疝 2 9例 ,为幕上出血并发症 ,血肿破入脑室 17例。二、方法治疗 入院后尽早手术治疗 ,脑叶出血、小脑出血及外侧型基底节出血采取开颅法血肿清除术 ;内侧型基底节区出血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69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无手术指征,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护治疗组34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传统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颅内压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e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5例):进行脱水、止血、防治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颅内压〉40mmHg或入院后颅内压很快进行性增高,行头颅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移位明显,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颅内压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40mmHg),头颅CT检查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10月收治的116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监测组于术中安置颅内压监测传感器,使用光导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置管,持续监测颅内压2~10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等。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O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无一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并发脑水肿,1例脑血肿。结论传统颅内手术经验中缺乏灵敏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方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颅损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减少医药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成人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资料,均用L-P分流术治疗。评价微创L-P分流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结果所有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早期缓解,治愈率100%。视力、视野障碍及外展神经麻痹恢复较慢。随访3~6个月后,视力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7例(93%),视力无改变2例(7%);复视症状消失11例(92%);2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少,发生率为10%。结论微创L-P分流术避免了颅内并发症,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后并发症少,明显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可能是外科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于元  王进昆 《云南医药》1998,19(4):272-273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临床分析傅于元王进昆贺玉彪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以颅内压增高、偏瘫及智能障碍为3大主征,而老年患者因其生理特殊性,误诊率高,现将32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中,男26例,女6例,年龄60~81岁。有外伤史...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发生颅内出血3周以上,随着硬膜下血肿体积的增大,会对脑室和脑干进行挤压,导致患者产生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和局源性脑症状。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为主,部分患者有类老年痴呆、表情淡漠等精神障碍症状,少数会出现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等[1]。慢性硬膜下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多发生于小儿和老年人,但对于血肿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识[2]。由于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早期易被忽视或因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颞底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4例头部外伤后颞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出诊断要点与处理原则。结果:手术13例,非手术治疗1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颞底硬膜外血肿起病急、变化快,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脑伤的轻重及血肿量与发展速度,血肿量在15ml以上有明确占位效应或临床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积极手术治疗,继发双侧颞叶钩回疝应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见于老年人,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常在颅脑外伤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精神智力症状;血肿多位于额顶颞部,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手术首选钻孔引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