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3一66岁,平均39.7±8.5岁;完全性损伤5例,不完全损伤55例;颈髓损伤35例,胸髓损伤9例,腰髓损伤/马尾神经11例。采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膀胱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测定、拔尿管试验成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60个月,平均35.5个月。未见肾积水、泌尿系结石等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或平均尿流率,膀胱顺应性等指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3例患者成功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88.3%, 结论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可显著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中短期随访结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就脊髓损伤(SCI)后造成的病人排尿障碍问题综合分析,归纳了近年来药物疗法、康复训练、电刺激、磁刺激排尿技术、膀胱神经再支配疗法、逼尿肌成形术等有关方面的进展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49-125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63例,分别施以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等膀胱功能训练;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治疗后检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3个月,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3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4.3%、28.6%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容量Crede法排尿和间歇导尿组明显大于留置导尿组,残余尿量Crede法排尿组少于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尽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进行Crede法排尿,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免除了因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忧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指导、按摩等便秘护理和麻仁软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便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效果优于常规饮食指导、按摩等便秘护理和麻仁软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痉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痉挛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收肌角、腘窝角、直腿抬高角大于对照组,腘窝角、足背屈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改善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关节活动度,减轻痉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督脉铺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 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影响.方法 选取115例SCI后N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行督脉铺灸结合肌电生...  相似文献   

7.
排尿障碍严重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就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治疗研究进展做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排尿障碍严重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就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治疗研究进展做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常见的功能障碍是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施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综述脊髓损伤致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以及膀胱功能康复常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留置导尿、间隙性导尿、手法挤压排尿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盆底肌电刺激法与膀胱训练法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盆底肌电刺激法;对照组采用膀胱训练法,并控制饮水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RUV)、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PdetQmax)及治疗后拔除尿管成功率、留置导尿管天数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拔除尿管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C、MFR和AFR均有所增加,RUV减少,PDetQ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终末期,治疗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留置导尿管天数与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法和膀胱训练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盆底肌电刺激法恢复速度优于膀胱训练法,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谢海鲲  段英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40-2341
目的通过研究辖区内50岁以上妇女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随机分组予以盆底肌肉(体操)锻炼(PFME),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采用统一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辖区50岁以上女性进行调查,行压力诱发试验以明确诊断,选出压力性尿失禁妇女403例。首先调查其基本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201例和对照组202例。对照组予以相关知识培训,干预组患者除了相关知识培训外,还专人指导其施行PFME。3个月后再次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8.24%(403/1 054),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6±16)岁,体质指数≥24 kg/m2者占68.25%(273/400),有便秘者占25.50%(102/400)。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有28例治愈。结论通过研究辖区内妇女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知识知晓率得到明显提高,经过PFME,干预组患者尿失禁症状有所改善。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对辖区内50岁以上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推行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兔模型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实验兔,通过手术方法制作骶上脊髓损伤模型,术前术后尿流动力学比较。首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和刺激1周后再次尿流动力学观察,与刺激前进行对照。结果:20只实验兔中术后死亡3只,余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表现为膀胱容量减小;膀胱静息压上升,顺应性下降;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增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最大逼尿肌压和膀胱漏点压上升。刺激一周后测压结果显示膀胱容量明显上升,膀胱顺应性上升,灌注期压力上升平稳,无抑制收缩活动减少,最大逼尿肌压下降,膀胱漏点压下降不明显。骶神经根电刺激过程中同步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单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兔膀胱功能影响不明显,而长期刺激可以明显抑制逼尿肌异常活动,改善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其建库~2018年10月。获得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715例受试者。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D=5.02,95%CI(3.05,8.28),Z=6.34,P<0.001];实验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3.09,95%CI(-4.51,-1.67),Z=4.28,P<0.001];实验组患者Ashworth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0.84,95%CI(-1.01,-0.67),Z=9.48,P<0.001];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10.41,95%CI(8.74,12.09),Z=12.19,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报告。结论:研究显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相比于其他疗法,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效果更好。但由于纳入文献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应用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医疗社工)参与脊髓损伤患者(spinal cord injury,SCI)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01/2011-06月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医疗社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SFBT进行干预。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价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WHOQOL-100)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入院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除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两个领域外,WHOQOL-100量表其他各领域评分和总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两个领域外,其他WHOQOL-100量表各领域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社工应用SFBT干预SCI患者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增强患者对功能康复的信心,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吴菲  罗军  阳丽 《湖南医学》2014,(10):1882-188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腹全子宫切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询问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检测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较研究组均明显偏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肌电位值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是预防及治疗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