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中管饲营养支持与非管饲营养支持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管饲(TF)组60例和非管饲(NTF)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中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支持条件下的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并观察比较肺部感染、营养状况、放疗完成等。结果 TF组≥2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NTF组(P<0.05);TF组1、2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与NTF组相相近(P>0.05),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BMI、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优于NTF组(P<0.05);TF组1例患者因4级食管炎未完成放疗,NTF组有5例未完成放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6.2 d (P<0.05)。结论 在对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行放疗时,营养供给中使用管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完成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丛明华  程国威  李淑娈 《中国肿瘤》2014,23(12):1028-1033
摘 要:[目的] 探讨管饲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作用。 [方法]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管饲营养支持组(TF组)20例,口服营养素补充组(ONS组)20例,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按治疗计划完成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TF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ONS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ONS组(25% vs 60%,P<0.05)。TF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ONS组4例因严重并发症中断或延迟治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3d(P<0.05),住院费用减少11100元/人次(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管饲营养支持更能够使患者达到喂养目标,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耐受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小组(NST)的参与是否对接受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有益。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入组, 随机分为NST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营养干预, 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完成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结果  NST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NST组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 常规治疗组5例出现中断或延迟(P < 0.05), NST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8d(P < 0.05), 住院费用减少了6 300元/人次(P>0.05)。   结论  对于食管肿瘤放化疗患者, 营养支持小组的参与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对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的营养干预途径,将134例有高危因素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n=67)给予鼻空肠营养管饲治疗,对照组(n=67)给予膳食指导、口服营养补充或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完成率,并分析管饲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试验组放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消化道出血、 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3级以上骨髓抑制、 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放疗期间、放疗后1月体重丢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所有患者于放疗结束后1月内拔除空肠营养管,共4例患者(5.97%)出现食管返流、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并未影响原有治疗计划。结论 在对有高危因素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胸部放疗时,鼻空肠管饲营养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体重、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治疗中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鼻饲联合放疗治疗重度进食梗阻食管癌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60例有重度梗阻症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0例经鼻饲联合放疗,另一组30例单独放疗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营养状况的变化、放疗导致疼痛的耐受程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鼻饲组较非鼻饲组,营养状态好、放疗所致疼痛症状轻、住院时间短且费用少。结论:鼻饲联合放疗对进食梗阻症状明显的食管癌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7.
王俊  李芝  甄福喜  张憬  骆金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03-15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营养管放置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手术组51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放置营养管, 其中鼻肠管497例, 空肠造瘘16例。术后24 h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 并辅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 至全量EN后停PN支持。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 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鼻肠管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空肠造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肠造瘘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鼻肠管组患者(P < 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中有效放置鼻肠管及早期应用EN为食管癌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2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5-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3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了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接受调强放疗,既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又可以减少放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营养管置入新方式的效果.方法:采用此种新方法放置营养管于空肠中,和术中应用空肠造瘘术放置营养管并行幽门成形及术中不放置营养管且不行幽门成形治疗食管癌病例各40例,做病例时照研究.结果:应用此种新方法放置营养管组,与不放置营养管组比较,术后胃排空障碍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体重减轻低,而且新方法比空肠造瘘组明显节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其余两组.结论:本研究证明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通过新的方法在完成幽门成形的同时放置营养管于空肠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TX鞘内注射化疗的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水平和总生存时间(OS),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108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中位OS为14个月。鞘内注射化疗后56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与鞘内注射化疗前脑脊液生化水平比较,脑脊液蛋白含量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接受EGFR-TKI治疗是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合并脑实质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有效。KPS评分≥60分、无脑实质转移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较长,联合应用EGFR-TKI治疗可改善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头颈部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9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HNSCC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14.5%(10/69),PD-L1阴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HNSCC患者的1年内远处转移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阴性表达患者的远处无转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PD-L1阳性表达患者(P﹤0.01)。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外周血CRP水平低于PD-L1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D-L1可能是HNSCC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肾细胞癌(RCC)的死亡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2008年登记的RCC数据,包括RCC死亡率及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按性别及城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RCC的死亡趋势。结果1998-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RCC的死亡率总体呈增长趋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7.63%。男性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7.95%)略高于女性(7.13%);城市地区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6.97%)低于农村地区(7.67%)。1998-2001年,中国RCC死亡率呈现较快速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19.33%;2001年以后,RCC死亡率增长趋于放缓,2001-2008年的死亡率年均增长率降至2.98%。中国男性、女性、城市地区及农村地区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在1998-2001年分别为18.09%、21.50%、18.21%和20.34%,在2001-2008年分别为3.87%、1.50%、2.49%和2.65%。结论中国RCC死亡率在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自2001年开始趋于稳定。总体上,中国RCC死亡率的增长男性略高于女性,城市地区低于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4.
杨飞亚  周强  赵钦欣  邢念增 《癌症进展》2019,17(9):1025-1028
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和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T1期肾细胞癌(RCC)对患者生存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9例T1期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NSS治疗112例,接受RN治疗97例,对其进行了随访,比较接受NSS和RN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通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和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情况判断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RN治疗患者肿瘤大小大于NSS治疗患者,肿瘤分期高于NSS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于NSS治疗患者,住院天数多于NSS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治疗患者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和87.0%,分别高于RN治疗患者的83.7%、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术后3、6、12、24个月RN和NSS治疗患者e GFR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同时间RN治疗患者的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NSS治疗患者,术后1天及术后3、6、12、24个月NSS治疗患者CK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N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T1期RCC患者,接受NSS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及肾功能均优于接受RN治疗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NSS治疗RCC。  相似文献   

15.
薛鹏  沈洁  李莉  赵静  陈汶  乔友林  江宇 《癌症进展》2019,17(10):1160-1163,1177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212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和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测技术诊断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北京市迪安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市怀柔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均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技术检测同一批标本,评价实验室间检测的一致性。结果HPV E6/E7 m 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8.7%,与HPV DNA的阳性率4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和HPV DNA的检测阳性率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1)。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灵敏度为92.96%,与HPV DNA的90.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特异度为88.65%,高于HPV DNA的7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实验室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阳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78,阴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121,总一致率为93.87%,Kappa=0.872,一致性较好。结论与HPV DNA检测技术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更具优势,实验室间重复性检测的一致率较高,有望成为中国宫颈癌HPV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VEGF、Bcl-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Bcl-2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Bcl-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0.597,P﹤0.01;r=0.671,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较高,且VEGF、Bcl-2的表达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VEGF、Bcl-2的表达对食管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因子1(MTA1)与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MTA1及CK19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建立MTA1过表达及敲除MTA1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系及对应的对照细胞系(分别命名为HCT116MTA1、HCT116crMTA1、HCT116control 1、HCT116crMTA1control 2),利用RNA干扰技术、质粒转染法分别在HCT116MTA1、HCT116crMTA1细胞中敲降、过表达CK19,并构建对照细胞系(分别命名为HCT116MTA1siCK19、HCT116crMTA1CK19、HCT116MTA1control、HCT116crMTA1control)。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TA1、CK19表达的改变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c BioPortal数据分析平台筛选与MTA1和CK19表达均相关的基因,对所获得的基因集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TA1、CK19评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A1与CK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1);在MTA1过表达的HCT116MTA1细胞中CK19表达上调,而在敲除MTA1的HCT116crMTA1细胞中CK19表达下调。与MTA1和CK19表达均相关的基因富集在细胞黏附、m RNA剪接、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结论MTA1与CK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MTA1可通过上调CK19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杨梅  夏耀雄  江波  王羽丰  刘坤 《癌症进展》2019,17(8):968-971
目的探讨血清长基因间非蛋白编码RNA 626(LINC00626)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例老年(≥75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析对新辅助放化疗反应良好与反应不良患者的血清lnc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lncRNA,选出第1位的基因LINC00626。进一步选取8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的血清LINC00626水平,并分为LINC00626高表达组(LINC00626相对表达量≥5.1)18例与LINC00626低表达组(LINC00626相对表达量<5.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并分析LINC00626表达水平与老年直肠癌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疗效的关系,分析LINC00626靶基因所在的信号通路。结果 LINC00626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2.2%,明显高于LINC00626低表达组患者的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NC00626表达水平与老年直肠癌患者性别、临床分期、CEA水平、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无关。LINC00626高表达组患者的CR率高于LINC00626低表达组患者(P<0.05)。LINC00626靶基因主要富集于转录靶点△Np63亚型和Notch等信号通路。结论血清LINC00626可以作为老年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的潜在、无创的肿瘤标志物,与老年肿瘤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一种可以携带源细胞多种信息成分,直径30~130 nm的一种生物活性小囊泡。大量研究发现外泌体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细胞分泌的,并通过相互作用影响B细胞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耐药和免疫逃逸。同时,外泌体也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B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另外,外泌体作为天然、无免疫源性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能。文章就着重阐述外泌体在B细胞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王苗苗  魏莉  王春琦 《癌症进展》2019,17(2):231-233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